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视自己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但对于其他的人文学科则比较忽视,因此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未来基础教育工作者,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改革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摇篮,今天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就是明天奋战在祖国各个基础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因此,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新时代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形素质的必备基础。 要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有条不紊的教学安排。

首先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其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增加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导读,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还应开设哲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必修课,同时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仍采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虽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仍事倍功半,成绩低下,产生自卑感,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因此,学生应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大学生要对教师的讲课进行质询与分析、阅读与思考。特别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大学里的学习,不是热衷于获得高分数,而应以探求知识为动力去学习,手脑并用,学问、思辨、行动要统一。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推动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的培养

我们应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授课中应广泛采用讨论式、诱导式、问题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施教,要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填鸭式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及各种比赛活动,通过相应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的同时,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致力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力营造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有计划地组织素质教育讲座。大学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必将为大学生发展个性和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宽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M].湖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