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袁部长讲话,有人正视有人漠视有人鄙视事情总要有人做,光说风凉话有意思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部长袁贵仁有关校园足球的讲话,有人兴奋,有人漠视,但我坚决反对“楚王好细腰”的风凉话。计划总要有人定,事情总要有人做,体教结合是务必要得到政策支持的,道理世界通行。
“校园足球”本身就有亡羊补牢的意味。踢足球还需要限定“校园”吗?归根结底,是孩子们在校园里不踢,在校园外也不碰。金志扬说过:“体育回归教育,体教结合,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有文化会对踢球有促进作用,对人格也是一种促进。作为一个运动员,我们需要文化。”但从大学生开始重视,为时已晚。万幸,这几年,新一轮“校园足球”让我们看到一线希望。天津有个老甲A足球队,都是退役的职业运动员,老门将施连志总结过:“从去年开始,我们每周二就有这样的活动,我们的菁英教练,包括我们的足坛元老和名宿走进校园。去年我们累计的行程大约9000多公里,基本上天津市的各个角落我们都涉及到了。使孩子们在平时的训练各个方面得到完善的发展,这是我们校园足球的最终目的。”除了这些已为人父的老队员,更有一些爷爷辈的老教练下场地教小孙伙伴们踢球。
去年我以裁判员身份去执法了一场天津两个市重点中学比赛,其中一个中学的主力球员几乎全部是少数民族小伙子,身体素质超级棒;而另外一队,因为学校课时紧张,勉强凑齐人数。所以说,如果学生不减负,校园足球就成了孩子们的负担,同样,校园足球的发展根本上还需要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合力而为,没有科学的选拔与培养机制,校园足球帮不了中国足球。对此,金志扬早就指出一条路:“第一,必须要建立培养足球运动员的体制;第二点就是要建立大量的训练场所;第三点就是要将许多优秀的退役球员能够集中培训并且让他们去指导孩子。有孩子踢球了,有场所踢球了,有人教他们踢球了,日本发展也是仅仅只用了十年,我们为什么不行呢?”
1991年,高升离开辽足加盟了日本富士通队,游学日本让高升体会到日本足球如何取得突飞猛进的提升,高升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提供了一组详实的数据:“在他此前工作的川崎市,一共有156所学校,其中146所有校足球队,这大概相当于94%的学校有校队。而且几乎所有男生都积极踊跃地参加足球比赛,仅仅是2年级的比赛就能有100多个队参赛。”而这期间,本来不逊于日本的中国足球却错过了职业化开端的大好机遇。在借鉴了中国甲A和甲B联赛的经验后,已经启动6年J联赛的日本在1999年又设立J1和J2,并且将JFL联赛设立为第三级别联赛。在日后中国足球假赌黑横行时,日本人又让J联赛形成了完备的5级联赛体系,兼备9个大学生足球联盟,280支球队,还有U18、U15、U14、U13和U12锦标赛。曾经在中国网络上广泛转载的日本小学生足球联赛电视直播就是U-12联赛。校园足球中,48个都道府县的地区预选,漫漫10年“绿荫之功”只为登上“国立”竞技场。
中国任何一个项目,恐怕只有比武大会或是赛龙舟能和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长达90年的历史比试传承。为此,蔡振华带着张剑专门赴日本考察,张剑更是对日本校园足球深入调研,尤其认可日本足球完善的学生联赛,还有日本足球的文化价值观。
足球的文化价值观是什么?我在巴西看球,区分中国球迷和日韩球迷的办法很简单,看装束即可。即便赛事和祖国无关,走到哪里,日韩球迷都身穿国家队球衣,而我们大多穿着时装。而在自己的国家,日韩小朋友穿着国家队球衣的比比皆是,再看我们的孩子呢?请问,你见过多少穿中国队球衣的业余球队和小朋友呢?校园足球,除了足球本身,要影响孩子的还有很多。
(作者为天津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时事与体育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