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显性语法教学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显性语法教学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中介语主要特点之一的石化性近年来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西部某高校42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写作中的石化现象进行纵向研究,通过识别、归类、分析和对比其作文中的错误数量,研究显性语法教学是否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石化错误。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语法错误的出现是动态变化的;持续一段时间的显性语法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减少作文中石化语法错误出现频率,从而改善石化现象,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介石化性 显性语法教学

一、研究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 在其1972年发表的Interlanguage一文中最早提出中介语这一术语。中介语是指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学习水平阶段的连续体,其特点是不断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和石化性的特点,其中,石化性一直是中介语研究的重点所在。研究表明,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习者在达到一定的语言学习水平后会停滞不前,很难再像初学时期那样快速稳定的提高,甚至伴有逐步退步的现象出现,这叫做中介语的石化。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常出现各类错误。研究者们认为,非母语者无法完整的掌握目的语的全部语法,而出错则是其中介语的长久特征, 并且有些错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得到纠正。尽管研究者们对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的解决方法意见不一,但石化现象得到普遍的承认。如何克服石化现象避免出现石化性语法错误,则是本研究探索之重点。

二、理论基础

石化作为中介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难点。研究发现,即便学习者对二语学习动机较强,接受大量的二语输入,以及有充足的机会练语,但是他们仍会面临一种过早停滞的学习状态,这就是石化现象。在成人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成功的学习者的比例仅占到百分之五,这就是石化为什么被认为是一种“习得失败”的原因。这种学习停滞的F象也成为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对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提出挑战。

显性学习最早由Reber(1967)在限定状态语法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与隐性学习强调无意识下的学习相反,显性学习强调学习语言材料如词汇和语法等内容时,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巩固,从而掌握知识。在显性语法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Focus on Forms和PPP(Present Practice Produce)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先对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加以讲解和呈现,再让学生在创造的语言情境中练习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和语言结构,从而加强学习者对于二语的语言结构和认知和有意识的理解。对于显性还是隐性学习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目前还有很多争论,但研究者认为显性语法教学能促进和培养学习者某些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这在研究减少学习者二语石化现象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自石化现象这一概念提出以来,语言学界的研究者们从事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从年龄、学习动机、交际动力、课堂教学等多角度研究石化现象,由于对石化现象理解不一致,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异,导致并不能充分的说明如何消除石化现象。纵观国内外近年来的代表性研究,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时期假说(CPH)为石化现象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韩照红(2008)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系统分析了石化现象的成因;文秋芳(2010)认为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石化现象阐述了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犯如语言水平退步、语言运用固化、与目标语有差异的系统持续运用、典型错误等。这些研究虽然都以中介语的石化作为研究对象,但研究重点多放在石化的成因、性质和特点上。针对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从纵向研究的角度,通过一段时期的显性语法教学,以学习者接受此教学法前后的语言书面输出为素材,来探讨此教学法是否对中介语石化性语言错误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旨在探索出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模式,希望为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提供新思路。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42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写作中石化现象进行纵向研究,收集其作文样本,对其作文中的错误进行识别和归类,随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显性语法教学,再次收集同样题目的作文样本,分析和对比其两次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类型和数量,探讨显性语法教学是否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石化语法错误。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典型的石化性语言错误有哪些?

(2)显性语法教学是否对石化性语法错误产生影响?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陇东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某班学生59名,对其进行词汇量水平检测(VST)(Nation & Beglar, 2007),最终选取词汇量介于2000-3000的4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3名,女生19名,平均年龄19岁,均学习英语已7年,进入大学后由相同的英语老师授课,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现状。参与实验过程的老师均为该校较有经验的一线青年英语教师。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纵向研究法、典型错误研究法和高水平学习者研究法,通过课堂实验和访谈,将这三种研究法的特点与本研究的研究实际相结合,得到全面而科学的研究结果。

4.研究过程。

(1)前测。在这一阶段要求研究对象每周在英语课上(连续四周)抽出半个小时完成一篇指定题目的写作任务,作文字数不能少于120字,写作文的过程中不能参考任何字典和书籍。指定作文题目共四篇(作文类型分别为描述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收集写作材料,进行石化性的语法错误数据收集,确立代表性的错误类型及数量。

(2)后测。随后参与实验的教师对42名研究对象实施持续一学期的具有针对性的显性语法教学(explicit grammar instruction),针对学生在前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错误进行语法讲解和纠正,并配以适当练习巩固知识。研究对象每周上大学英语课4学时,共18周。每周除完成学校大纲要求课程内容外,抽出一个学时的时间进行显性语法教学。在显性语法教学期间,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与石化错误有关的的语法知识。每周重点讲一种错误类型,偶尔进行交叉讲解、复习和巩固。在此期间,学生处在一个介入教学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PPP教学和聚焦形式教学。教学内容包含三个部分:L2语言输入、课堂互动以及语法讲解。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某些特定二语语法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语法练习和课外作业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例如,定冠词“the”的用法包括用在序数词和形容词最高级及形容词等前面。设计如下练习:

请选择括号中适当的单词填空:“That is ____ (the, a, an)very thing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正确答案选 the(the用在形容词前面)。

在学期结束时要求被试进行与前测写作主题相同的二稿写作,并收集和分析写作中的语法错误。

5.数据收集。

测试。经过前测和后测,对42名学生两次的写作测试材料进行收集,两次的写作材料分别用C1和C2表示。通过前测对学生C1的材料进行错误分析。按照形态句法类、词汇类、句子类将学生写作中的主要语法错误分为三大类。形态句法类包括:时态、介词、冠词(包括不定冠词“a”或“an”和定冠词“the”)、代词、词序、否定词、被动语态、be动词、词形(动名词/不定式、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附着词素(复数、第三人称单数、所有格、比较级和最高级、主谓一致)等; 词汇类主要指词汇选择(使用不恰当的单词和短语); 句子类主要指的是错误的句子结构。通过C1的错误收集、归纳、分析确立石化性错误指标,回答研究问题一。对研究对象实施一个学期的显著性语法教学后,后测并收集C2数据,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C1和C2之间错误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

四、结果与讨论

1.石化错误。由表1的被试C1错误分析可以得出,被试在前测中出现很多语法错误,根据形态句法、词汇和句型三大分类,表1详细列出了最常见的17种错误的类型和频率,如图所示按照错误出现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出现频率最高的错误类型是词形错误(538例),出现错误最少的类型是词序(160

例)。其他按照顺序分别为:选词(498例)、定冠词“the”(475例)、介词(421例)、副词(410例)、连词(398例)、代词(367

例)、句子结构(355例)、时态(345例)、主^一致(338例)、不定冠词“an”(309例)、be动词(308例)、否定词(255例)、所有格(204例)、比较级(197例)。

2.显性语法教学对石化错误的影响。显性语法教学完成后,收集C2数据,通过分析被试C2的错误数据,再将其与C1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C2中的错误数量与C1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有几种错误类型的下降幅度并不明显。为了比较C1和C2样本量在统计学上有无差异,则需要进一步的配对样本t检验。

表1 学生写作C1和C2石化错误的类型和频率分布图对比

如表2所示,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1和C2中的错误样本得,p值为.000, 小于0.01,说明这两组样本的数据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显性语法教学在整体上有助于减少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表2 C1和C2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配对样本t 检验

配对差异 t值 自由度 p值

均值 标准差 平均数标准误差 95%差异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样本1 c1-c2 9.3058E1 39.90844 9.67922 72.53980 113.57785 9.614 16 .000

五、结论

从本研究实验结果来看,可得出如下结论:

1.从研究对象的写作材料中进行错误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石化错误有17类,这些错误可归纳为三大类:形态句法类、词汇类、句子类。形态句法类包括时态、介词、冠词、代词、词序、否定词、被动语态、be动词、词形、连词、附着词素等; 词汇类主要指词汇选择(包括使用不恰当的单词和短语); 句子类主要指的是错误的句子结构。错误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型是词形错误(538例),出现错误最少的类型是词序(160例)。其他按照顺序分别为:选词(498例)、定冠词“the”(475例)、介词(421例)、副词(410例)、连词(398例)、代词(367例)、句子结构(355例)、时态(345例)、主谓一致(338例)、不定冠词“an”(309例)、be动词(308例)、否定词(255例)、所有格(204例)、比较级(197例)。

2.在二语学习者中介语发展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尽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已经学习超过英语七年,但是按照Martin(1984)的观点,二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与错误数量并非线性相关,有时候二语高级学习者会产生更多的语言错误。而且,研究对象的语法错误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他们有可能通过外部的教学介入而发生改变。显性语法教学的介入,使得这些错误发生改变,有些错误产生动摇,有些错误的出现频率大幅减少。

3.在学习者中介语语法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知识的大量接触和语言输入至关重要。通过对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聚焦形式教学模式、PPP教学模式、语法讲解及语法练习,显性语法教学能使得石化性语言错误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显性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二语写作中减少石化语法错误的出现。只有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坚持语法学习,才能找到消除石化性语言错误的有效方法和新的思路。

六、不足和展望

尽管取得研究成果,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研究方便,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先导试验中词汇量水平相近的大部分学生。词汇量水平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水平的学生并没有被列为实验对象。在未来的研究中,希望对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显性语法教学模式,得到更为详细的研究结果。

总之,本研究表明,显性语法教学有助于减少学生在二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语法错误,有利于提高其二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Birdsong,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ritical Age Hypothesis[M].London:LEA Publishers.2004:77-82.

[2]Martin,M..Advanced Vocabulary Teaching:The problem of synonym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4,12(3),130-37.

[3]韩照红.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87-121.

[项目基金]2015年度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5]GHB0938),2015年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XYSK1505)。

作者简介:唐汶(1984-),女,甘肃庆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