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近“哈姆雷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本解读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凭借文本与编者、作者进行的阅读对话。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必须经过三个层面:一是正确的解读,二是准确的解读,三是有创意的解读。正确的解读是文本解读的基础,要求包括了读准字音、读通文本、弄清词义、理解大意等等;准确的解读建立在“正确的解读”的基础之上,是文本解读的第二层次,要做到字、词、句、段、篇贯通融合;创意的解读是对文本全面、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渗透了语言品味、情感体验、生活实践等。
文本解读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不断接近、探寻、领悟文本中原有的哈姆雷特的过程,也是师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不断产生新的哈姆雷特的过程。因此,文本是教师、学生、作者、编者之间的一道桥梁,读者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对文本进行有创意的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依据课程目标的个性化阅读指导,文本解读必须正确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一个哈姆雷特是共性的,这种共性就是文本的原意和原有价值取向,这种文本所表达的共性是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写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决不只是语言技巧和文字材料的简单堆砌,它不仅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还有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语用经验。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只能不断走近文本中原有的哈姆雷特,不可能与共性的哈姆雷特达到完全共鸣、完全感悟的境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里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有个性色彩的,是读者的一种个性化阅读体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写者)展开对话,这种对话是既有理解文本原有之象,也有因为阅历、动机、思维、能力、眼光等的不同,对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探寻文本意义,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只有在不断解读,接近文本中原有的哈姆雷特的同时,学生才会以儿童的眼光全面审视,才会有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才会有一个个新的哈姆雷特出现。
文本的创意解读有哪些策略呢?
一、 贴近作者,更要贴近儿童
贴近作者的心去解读文本――把自己当做作者。沈从文先生在介绍写作经验时说,要“贴着人物写”。因为作者只有尊重人物,体贴人物,才能将人物写好。那么,反过来,读者只有做作者的贴心人,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背景,才能深入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如果我就是作者,我为什么会这样写?我想告诉人们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应该问一问自己的话题。
贴近儿童的视野去解读文本
――把自己当做孩子。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这种清澈会过滤掉老成的经验,还原儿童的世界。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去面对文本。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孩子的心去体验,多读出一些“为什么”。上海特级教师万永富教学《麻雀》一课时,贴近儿童的视野阅读文本,引导儿童进行有创意的解读。
生:这只老麻雀一定是母的吗?会不会是公的?
生:我想,可能是爸爸,如果不是公的,它不会这样勇敢。
师:妈妈保护孩子就不会勇敢吗?
生:妈妈为了保护孩子是会拼命的!我看可能是麻雀妈妈。
师:我们幼小的时候,常常是妈妈带着还是爸爸带着?
生:我们小时候总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妈妈给我们喂奶,爸爸外出打工。我想麻雀也是一样的。
生:总是妈妈养护孩子,养护小麻雀的当然是麻雀妈妈。麻雀妈妈为了保护小麻雀,舍得拼命。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生:应该是麻雀妈妈。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联系生活把书读活了。看来应该是麻雀妈妈了。
当学生对老麻雀的身份意见不一时,教师以一颗童心,及时引导,有创意地将学生引到课文“歌颂母爱”这一主旨。万老师点拨不多,但十分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了文本价值。
文本的解读就是要立足儿童基点、了解儿童习惯、尊重儿童个性、发展儿童能力。对文本的解读要注重诵读全文,熟读精思,整体把握;要注重强化文字符号与生活图像的转换机制,唤醒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使学生入境动情;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激发学习热情,使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可感,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要注重“学贵有疑”,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讨、理解和体悟文本的核心价值同时,展开有创意的文本解读。
二、 关注预设,更要关注生成
文本解读的预设与生成是统一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检验和升华,又是下一次预设的起点。文本解读的预设,首先,需要正确地解读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正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正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语言形式――正确把握文本遣词造句、构段成篇及表情达意方面的方法、特点。其次,准确地解读文本的教学目标。包括学段目标――准确把握文本在本学段教学中所承载的课程教学目标;单元要求――准确把握文本在本单元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课时任务――准确拟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体现了文本解读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体现了对文本中隐藏着的、具有共性的哈姆雷特的充分解读。同时,文本解读的生成更是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生成也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文本解读的生成实质是对文本有创意的解读,即强调读出个体的感受。通过引领学生精读文本,找准学生与文本语言情感的共鸣点,如品词析句入情、凸显形象动情、体验生活悟情、诵读课文抒情等,“一石激起千层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共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教者之间产生巨大的“磁场”,使文本解读成为学生体验情感、融汇情感、释放情感、升华情感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泊船瓜洲》体会诗歌情感时,同学们都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一位同学提出异议:“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诗中所写的三个地方都不是他的故乡,又怎能说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我表扬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并把问题交给学生。另一位同学为他作了解答:“王安石的故乡的确在临川,但他父亲在南京做过官,最后在南京去世,所以王安石也把南京看作自己的故乡。南京故称钟山,因此这里的故乡即为钟山。”可意想不到的是,又一位同学站起来,他拿着一本古诗词资料,说:“这上面说王安石的故乡在京口。”又是一个新见解。孰是孰非呢?我让他们再反复读诗句。仍然是第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明白了,王安石的故乡的确在钟山,因为如果在京口,他只要说‘京口瓜洲一水间’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引出‘钟山只隔数重山’呢?”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文本解读要关注个性化阅读――这是一种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体现出阅读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在解读中,学生自觉、自主、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修改、完善、丰富文本的内涵,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并创造出新的自我。因此,文本解读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解读而预设,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文本解读“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扬州市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