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禧十年科技发展回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禧十年科技发展回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转眼间,我们就进入了千禧年的第二个十年。10年,我们依然上网,听歌,看电影,玩游戏……不过,我们所接触的电子产品,早就换了一批又一批。对照一下科技产品在这10年间的变化,当中之世,难以想象……

01 笔记本轻薄

10年前索尼一款经典产品--VAl0 505X已经告诉大家,笔记本电脑的本质就是要追求轻巧、微型化和长时间的续航力,才算是真正切合随时随地用电脑的理念。显然,技术和性能并非超轻薄笔记本难以普及的主因,价格高企才是市场的最大敌人。当年动辄2万元的价格,令很多对超轻薄产品情有独钟的用户只能望而兴叹。

经过10年的演进。超薄设计的笔记本电脑已经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而大众化,虽然高端的超轻薄笔记本仍然可以卖到2万多,但市场也提供了很多普通用户都能接受的产品。这其中,2008年开始流行起来的上网本是最闪耀的明星。根据统计,2009年全球上网本的出货量达到了3500万台,比2008年的1460万台多出一倍有余,这当然要感谢英特尔的Atom平台,虽然是以牺牲性能而换来低成本,但却成功为超轻薄笔记本杀出了一条新血路,将笔记本电脑打造成如手机、相机一般的消费性产品。

1999年

象征笔记本超轻薄设计的Vaio 505X正式推出。

2001年

平板电脑正式诞生,微软专门推出了Windows XP TabIet Edition。

2003年

英特尔面向笔记本市场的迅驰平合品牌。

2006年

笔记本电脑首发用上职核心处理器。

2007年

华硕EeePC推出。引发超上网本为代表的便携笔记本电脑潮流。

英特尔正式推出Atom平台,一统上网本市场,并让这一市场真正起飞。

Dec2009年

第二代Atom平台推出,处理器整台显示核心,上网本可以进一步小型化。

02 显示器革命

过去10年,显示器市场就如同春秋战国时代。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革命。在2000年,CRT刚刚进人普通用户的视线,一台15英寸的CRT能卖到2000元以上。LG推广的未来窗平面珑管技术,凭借从中心到边缘均能保持平整如纸,视觉效果舒展,从任何角度看画面均无扭曲等优势,开始冲击市场。在当年。索尼特丽珑、三菱钻石珑、LG未来窗和三星丹娜合称为显示器的四大天王,被市场上众多显示器厂商所使用。

10年后,CRT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角落,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液晶显示器。价格甚至比CRT最便宜的时候还低。9ms响应时间,178度广视角,100%色域,LED背光,宽屏,全高清分辨率,大尺寸,这些构成了目前液晶显示器市场的主流。而从2010年开始,3D立体效果又逐将成为显示器的个新热点,这当中也包括液晶电视,到时候,大家坐在家中就能享受立体画面的震撼了。

2000年

显示器增加OSD菜单控制,改变了用户体验。

2002年

三菱推出了钻石珑M2。挑起了高亮显示热潮,而后三星、NES0和飞,利浦也推出了相应技术。

2003年

索尼宣布停产小尺寸特丽珑显像管;LCD实现16ms、12ms响应时间,令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性能逐步为用户所接受。

2004年

LCD实现8ms响应时间,但由于成本问题,迟迟不能成为主流。

2005年

LCD开始普及,主流尺寸朝着17、19英寸发展;三星S-PVA广视角面板诞生;实现,2ms响应时间。

2006年

LCD真正普及,宽屏成为主流。

2007年

动态对比度成为LCD技术风向标。

2008年

Distplay-Port接口诞生,单个视频输出接口即可实现2560×1600分辨率。

16:9成为主流显示比例;LED背光逐渐流行;低成本广视角技术诞生。

03 数码相机普及

回过头看,不难发现2000年是数码相机的分水岭。从那一年开始,数码相机的发展越来越快,新功能,新规格不断涌现。当年,数码单反才刚起步,尼康的一款CooIPix990。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最顶级的半专业数码相机,这款产品采用的CCD已经达到330万像素,还可以外接闪光灯,加上旋转式镜头设计,算是十分创新的设计。

在这10年问。数码相机的像素已飞速发展到了800万、1000万,顶级单反数码超过2000万,外观设计朝着百花齐放的方向发展,价格也越来越低。2000年时,全球的数码相机销售量为990万台,而2009年截至10月份的销量就已达到了8100万台,10年间增长了10倍。

2009年最当红的高端数码相机,应该属于松下Lumi×GF1,其Micro4/3系统一反相机传统,取消反光镜设计,缩小机身体积并引入720P高清摄像,对比10年前的Cool Pix 990,无论是功能还是成像质量,都可以用飞跃来形容。

2000年

尼康CoolPix 990、佳能EOS D30、奥林巴斯E-10

2001年

尼康DlX、佳能EOS 1D、索尼CybershotDSC707

2002年

柯达Pro 14n、Contax N Dlgltai

2003年

佳能EOS 300D、索尼Cyber-Shot F828

2004年

佳能PowerShow Pr01、尼康D70、奥林巴斯mtu mini Digital

2005年

佳能EOS 5D、索尼Cybershot DSC-T9、理光GR Digital

2006年

奥林巴斯E-300、索尼A100、莱卡M8

2007年

理光GXl00、索尼CyberShot G1、尼康D3

2008年

尼康D3X、尼康D90、松下Lumix G1、索尼A900、佳能EOSMarkll

2009年

莱卡M9、理光GXR、奥林巴斯PEN E2、松下LUMI×GF1

04 手机时尚

10年前,电讯行业正值全面进入数码时代,以往身份象征的“大哥大”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在那一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GSM手机开始普及,并且样式越来越小,外形也越来越时尚,当中的经典莫过于诺基亚8210,集轻、薄加上可更换的外壳,成为当年一推出即大受欢迎的手机。

苹果IPhone的出现,令手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引发了触控手机的潮流。比较一下诺基亚8210和苹果iPhone,手机的屏幕由黑白变成彩色,实体按键不再是必需,用拇指在屏幕上滑一滑,就能完成相关操作;另一方面,上网,下载,安装软件来扩充功能,手机变得越来越像电脑,而不像以前那样只能靠Java去运行一些简单的程序,整体性能也提高了不少。不过,无论手机的功能和性能怎么 发展,但有一个共通点,靓丽的外形始终是厂商和用户都关注的焦点。

2001年

西门子推出首款可播放MP3的手机6688。

2002年

诺基亚推出首款带有摄像头的手机7650;摩托罗拉推出独创360度旋转开合的V70:索尼爱立信推出支持彩信的手机T68。

2003年

手机正式进入多媒体时代,而各种各样的国产手机也通过“战斗机”之类的广告词,深入民心。

2004年

三星推出支持3倍光学变焦的手机M509,但事实证明这种理念并不为用户所接受。

2005年

黑莓8810成为全球首款支持3G网络的手机。

2007年

苹果推出旗下第一款手机产品――iPhone,大受欢迎并引领了手机的触控操作潮流:Windows Mobile6正式登场,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却迟迟未能大幅提升。

全球首款And roid手机T-mobIle G1面市;诺基亚推出手指触控S60 5.0系统。

Palm凭借采用Web OS的Pre卷土重来:HTC凭借一系列自有品牌Android手机成为主流手机厂商;摩托罗拉凭借CLiQ和Drold两款大受欢迎的Android智能手机起死回生。

05 PDA融合

刚进人新千年时,PeA可谓大行其道,不过当时它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商务通。早期PDA中最受欢迎的是Palm,友好的界面,加上无数的软件支持,令Palm OS至今依然有一大批忠实拥趸。2000年,Palm推出了首款使用彩色TFT显示屏的Palmlllc,让PDA正是进入了彩色时代。不过,当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传统PDA大受;中击,近年来,单纯功能的PDA已经没有了市场。

与其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导致了PDA的消失,倒不如说,PDA被智能手机成功地融合了进去。如今智能手机市场多个操作系统逐鹿中原,如果要选出一个代表,相信非Andreld莫属,以PDA的观点来看,Android系统无论是人机交互还是扩展能力,都远远超过了当年Palm OS所达到的高度,摩托罗拉的MileStone正是Androla手机中的佼佼者。

对比一下MileStone和Palm lllc,可以看到10年间PDA的巨大变化,屏幕色彩数由4096色提升到1670万色,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处理器速度由20MHz暴增到550MHz,蓝牙取代红外线,USB 2.0取代早已绝迹的RS232,而新增加的wl-Fi和3.5G高速无线网络,得以高速浏览网页和下载扩展软件,也令PDA从此真正走入网络时代。

2000年

第一台使用彩屏的Palm lllc推出,PDA正式进入多媒体时代。

2001年

索尼CLIE N710搭载320×320高分辨率屏幕,加八音频专用芯片,成为首款可听歌的PDA。

2002年

CLlENR系列,Nr70V采用翻盖设计,拥有320×380超大屏幕和虚拟手写区域,并首次加入拍照功能。

2003年

基于GSM网络、搭载QWERTY键盘的Treo600虽然不是第一台Palm手机,但却最受市场欢迎,同时电预示着PDA逐渐被智能手机所整合。

2005年

由于研发成本太高,索尼宣布ciIe停产;PaIm改用新标志,同时首款内置4GB容量的LifeDrive,企图进军多媒体播放市场,可惜市场反应一般。

2007年

PaIm Centro手机针对年轻消费者,机身纤巧并且有多种颜色,不过此时Palm已经将Palm OS业务出售,Centro电威为最后一款Palm OS手机。

2009年

市场上基本已经看不到单一功能的PDA产品,智能手机大行其道。

06 MP3转型

如果要选出过去10年最成功的MP3产品,苹果iPod当之无愧。实际上,过去十年是MP3播放器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恰好和iPod的诞生、成长、步入危机,再到作出转型,期间的历程不谋而台。

2000年,创新的一款NOMAD Jukebox,采用6GB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一时间将当时普遍只有32MB容量的闪存型MP3产品比了下去

32MB只能勉强存下不到10首歌,而且还得是牺牲音质的高压缩比音乐文件才可以。大容量存储不但可以让MP3存放更多音乐,还让用户在音质上有所要求,令MP3迅速发展到

可以媲美,进而威胁CD唱片的音质和流行程度。

不过回过头看,NOMAD Jukebox并没有大放异彩,直到iPod的横空出世……5GB容量,简化的功能、直观的操作方式,苹果iPod为MP3播放器定下了新的标准;而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与之配合使用的ITune Store,示范了数字音乐的销售模式,彻底改变了音乐工业的面貌。

到了2009年,苹果推出的一系列iPod新机:nano变身多媒体播放器、touch定位于掌机、classic则主打高端市场,正是苹果面对MP3播放器发展困局的回应。毕竟,手机要实现听音乐的功能,再也简单不过,MP3播放器难免走上多媒体播放之路。至于单一功能的MP3播放器,只有极简(比如shuffle,简单低价)和极专业(如classic系列,主攻音质)两极发展,才是真正出路。

2000年

首款以微硬盘为存储的MP3播放器NOMAD Jukebox面市。

2001年

苹果推出第一代iPod,风靡全球。

2002年

爱可视推出首款多媒体播放器Jukebox Multimedia,PMP(便携多媒体播放器)开始登场。

2004年

苹果iPodMini诞生。

2005年

iPod Shuffle诞生。

2006年

创新公司控告苹果侵犯其MP3播放器操作界面,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以苹果向创新支付1亿美元赔偿金而告终。

2007年

苹果推出iPod touch,成为首款手指触控屏幕MP3播放器,并且具备强大的联网功能。

2009年

苹果lPod nano集成拍摄功能,lPod touch转向注重游戏功能。

07 掌机缤纷

掌上游戏机的普及,任天堂Gameboy系列功不可没。第一代Gameboy在1989年就已推出,那时国内才开始流行红白机;+年后Gameboy的后续机种进化到彩色时代,分辨率160x144,可显示256色,对比当年主要对手世嘉Gamegear等掌机来说,拥有更简单的的玩法,和较高的续航力(2节5号电池可玩4小时),吸引了众多用户换机,当中包括了众多中国玩家,最终促成了Gameboy系列1.2亿台的惊人销量。

时至今日,掌上游戏机市场则是任天堂和索尼所把持,任天堂由Gameboy系列成功过渡到NDS家 族,索尼也成功推出流行至今的PSP,型号包括PSP-1000、2000及3000,09年更推出了主打网络下载的PSP go,内置16GB容量为迄今为止最高容量的掌上型游戏机(这里不包括iPod touch这类定位仍未真正明朗的产品)。

2001年

任天堂正式推出Gameboy Advance(GBA)。

2003年

折叠型GBA SP推出,奠定日后NDS雏形。

2004年

索尼PSP-1000在日本率先登场。

2006年

任天堂NDS Lite正式推出

2007年

第二代PSP-2000正式发售,机身变得更加轻薄。

2008年

PSP-3000正式推出;NDSi于日本市场首发。

2009年

索尼PSP Go正式上市。

08 Windows进化

2000年2月及9月,微软分别推出了windows 2000和windows Me两套操作系统,前者针对商用市场,后者则瞄上了家庭用户。论受欢迎程度,Win 2000远超Win Me,这一点从它们各自的寿命也可以看出来。时至今日,Windows 2000 Server依然活跃在一些小型企业的服务器上,Windows Me则在一年后被Windows XP所取代。

不少人认为Windows Me是微软最失败的操作系统产品之一,不过这款产品所引入的诸多Windows功能,如Movie Maker、UPnP、系统还原、自动更新和文件保护等,在后续版本的Windows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回顾Windows历史,可以用10年一循环来形容。2010年。强势的Windows 7将会全面取代毁多于誉的Vista,由于赶上了硬件发展的好年景,Win 7也得以实现华丽与速度并重,远胜10年前的Windows产品。

电脑形态的转变(主要是小型,便携型电脑),成为了操作系统开发的一大挑战,尽管微软还没有公布下代Windows的细节,但面对Mac OS和Chrome OS的挑战,云计算及移动应用所需要的功能和支持能力,未来的Windows不拿出一点诚意,恐怕很难让消费者买单了。

2001年

4月,迈克尔・罗伯逊Lindows系统,同年微软控告Lindows混淆视听,损害微软的利益:10月,windows XP面世,开发代号whlseIer,至今仍活跃于市场,8年多的产品寿命,印证了它的成功。

9月,Windows XP SP1加入了USB 2.0支持。

6月,wIndows XF SP2,加入大量新功能,如防火墙、Wl-Fi、蓝牙等,俨如XF'推出第二版本。

7月,Red Hat公司宣布不再销售盒装版Red Hat Linux系统。

1月,苹果宣布全面改用英特尔处理器,推出并推出Macbook、Mac Mini、Mac Pro等新产品线。

1月,正如Windows Me的推出让前一代的Win 98成为经典,Vista推出后,也让Win XP成为了经典。

9月,Google Chrome浏览器诞生但不瞩目,但这只是Google推出基于浏览器的桌面操作系统ChromeOS的第一步……

10月,Windows 7正式上市。

09处理器微缩

10年以来,处理器市场仍然是英特尔和AMD两强相争。十年前,红极一时的奔腾3和Athlon(速龙)差不多同时出现,AMD首次以自家插槽Slot A和Socket A宣告与英特尔分家,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来到2009年,市场上最值得购买的四核处理器就有出自AMD的PhenomII X4系列。

Athion推出时,以Slot A架构设计,有点像英特尔的Slot 1但互不兼容,卖点是浮点运算能力极高,达到同频奔腾3高出1.5倍以上。当年,Athlon和奔腾3的频率均可达到1GHz,但如今的处理器频率也不过在3GHz左右,看似增幅不大,但架构上截然不同,比如多核心设计,大容量缓存和多出N倍的晶体管数量等等。不过,要找到一个用来描述处理器发展最准确的专业名词,应该算是制程。10年前的主流制程为0.25微米(即250纳米),但现在已经达到了32纳米,缩小了近8倍,才让处理器核心面积在不增加的情况下,塞入带来强大性能和功能的上亿晶体管。

制程的微缩,不但为处理器带来了性能的提升,也带来了成本的下降。奔腾3之初,售价超过3000元,Athlon便宜一点,但也要2000多,如今这一价格几乎可以买到最顶级的型号,甚至可以装一台不错的主机。

显卡 狂飙

在电脑上玩游戏要爽快,离不开一块好的显卡。在刚踏入2000年时,一块Nvidia的GeForce 256足以让玩家引为谈资。随后推出的GeForce 2 GTS更是以40%以上的速度优势横扫对手,这款产品采用180纳米制程,256bit架构,32MBDDR显存,支持DirectX 7,售价超过2000元。

10年后,Nvidla即将推出的Fermi GPU核心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复杂,晶体管数量超过30亿,比目前顶级的Corei7处理器还要多出4倍,显存容量高达1.5GB,浮点运算能力需要用TFlops来计算,达到Core 17处理器的10倍,还支持CUDA通用计算技术,可加速不同的计算应用,很多以往做不到的实时运算都变得有可能。不过,产品的功耗和成本也大幅提升。售价相信绝对便宜不到哪里去,在这里我们有一个疑问,用户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强劲的显卡呢?

Nvidia在这10年间。在显卡芯片领域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ATI(虽然后来被AMD收购,但ATI这个品牌仍在),这两大巨头从DirectX 7斗到DirectX 10时代,而相同的故事,还将在DirectX11时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