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提供适合教育必须从课程建设入手,通过重构适合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讲,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潜能发展。从现实来说,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唯有纳入课程,通过课程落实内容、时间、人员、评价等,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必须深化课程改革。

一、构建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规定。在差异与多元化课程背景下,课程目标呈现多维度的特征。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总体培养目标框架下,学校结合学情、校情,制定学校目标、年级目标;根据学科课程的总目标,制定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不同学科、不同活动的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课程目标时体现差异化的特征。

课程目标要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来制定,要联系学生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来制定。也就是说,课程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另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的需要,其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学校层面,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实施,学生要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

1.思想品质方面。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

2.行为习惯方面。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知识能力方面。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健康素养方面。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

5.审美情趣方面。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

二、构建层级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学校以建设可供学生选择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目标,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来满足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的需要。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必须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才能得以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具体包括以下三个策略。

一是学科拓展。我们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性较强的科目,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利用知识迁移规律、知识内化规律以及知识生成规律,创设学习情境、增加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范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是专项延伸。我们针对音乐、美术、体育等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除完成学科规定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两项专项技能。

三是德育统整。我们针对德育工作无序、零散“碎片化”现状,有效整合品德课程、学科德育、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家庭教育、学生评价等各方面,通过内容整合、活动整合,形成横向融合贯通、纵向循序渐进的德育课程。

2.校本课程特色化。

校本课程特色化,是学校根据发展学生特长的需要,利用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的课程资源,开设选修课程,以社团、专业队等形式定时开展活动,成为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的重要途径。

3.学校课程体系多元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是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重新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压缩材教学时数,增加学科拓展、专项化教学等内容,教学时间在本学科课时中调剂。

统整德育课程,将德育与品德与生活(社会)、班队会课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做统一设计安排,使用好德育校本教材及实验小学《学生管理手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手册》《家庭教育手册》等。

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是依托天津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天津市游泳学校北辰分校、北辰区实验小学少年科学院等基地建设和学校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设置科技、体艺类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科技、体艺社团,教学时间为校本课程时间。同时,由国家课程拓展、延伸出的学校自主研发的学科类校本课程,虽是必须课程,但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级别的评价标准,也体现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初步形成了北辰区实验小学的课程体系。

三、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如果说课程分类更有利于实现不同类型课程的功能,那么,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由于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方式不同,同一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课程评价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1.学科课程采取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采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有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评价,如语文学科设置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交流表达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评价,而笔试成绩只占50%;有学习过程与行为表现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交流合作、语文实践和完成作业五个方面,以等级形式评价。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既重视知识,也重视能力,通过形成性全面评价,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深化艺体学科考法改革,完善音乐、体育、美术等体艺学科学业考核办法和操作细则。音乐学科对班级特色、合唱和个人演唱效果进行评价;美术学科至少考查学生10幅作业作品,对优秀学生作品采用发放收藏卡的方式予以奖励;体育学科对每班学生乒乓技能的考核,学校从考核中分析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期末综合评价采取多科多项赋分,既注重全面发展又注重个性发展。

学期末综合评价采用班主任评价学生综合表现,各科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参加活动情况,其中“班主任综合评价学生(20分)”“科任教师评价学生行为表现(20分)”“校级、年级学生活动情况(10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评价(50分)”,共计100分。期末综合评价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到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从关注课堂,到关注活动,从班主任评,到所有任课教师评,体现了评价的全面性与多元化。

最后,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增加奖励加分,根据学生获得“三好生”“文明生”“音乐、体育、美术、科技、信息技术、英语”“征文”“演讲”等方面的奖励情况加分,使学生的优长项目在评价中得到体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