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银行对零售业信贷的风险考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银行对零售业信贷的风险考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加入WT0及外资商业零售企业本土化进程的加剧,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商业银行零售业信贷也面临潜在风险的挑战。

我国零售业的特点

政策壁垒较低在流通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零售业几乎是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各种资本不论所有制制性质均可进入,这也是目前我国零售业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同时,各级政府对零售业的发展也一直持鼓励态度。

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几乎无技术壁垒无论是传统的百货商场,还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的各类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犁业态,其经营方式仍然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较低。

行业盈利水平偏低,相对于应付账款而言,应收账款较少,企业现金流量较为充分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销售利润率日趋降低,长期形成的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做法造成企业应付账款较多,现款交易使企业应收账款较少,相应地经营现金流较大。

多业态经营成为零售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为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创造了条件,促使超市、折扣商店、专卖店、仓储式销售、便利店等不同的零售业态应运而生,相对新型业态而言,传统的百货业态竞争劣势愈加明显,市场份额下降,经营单一业态的企业开始向经营多种业态转变。

连锁经营成为零售业占绝对优势的经营组织形式 目前所有大型零售商都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已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60%以上。

内资仍是主渠道,但外资增速迅猛从2004年百强连锁企业零售额所有制比例看,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分别为45%、32%、23%。外资企业比2003年的42家多了7家。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外资零售企业扩张迅猛,外资在百强连锁企业零售额的比例从2003年的16%上升到2004年的23%。

对商业零售企业发放贷款成功的条件

良好的信用是授信的首要条件这里的信用不单指客户对银行的信用,还包括其对供应商和其他债权人的信用。企业应该具备银行评定的较高的信用等级。

企业应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较强的管理能力、优越的物流条件等雄厚的资金实力、充裕的现金流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基础;而管理的好坏是关系到企业的优势能否发挥的重要保证;优越的物流条件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手段。 企业在经营战略上具有清晰的定位,在市场细分上有明确的目标消费群。实行特色经营企业应根据门店所处位置、商业圈辐射范围内消费者密度和消费水平、门店周围其他商业企业的经营目标等诸多因素,将门店类型和品类有机结合,实行差异化经营。 企业经营规模较大或表现出良好的规模成长性 合理的经营规模能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有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后,不断扩大门店数量,并且这种门店或业态的扩张在内部整合时做到很好的兼容和互补,扩张的布点战略是合理均衡的,这种良好的规模成长性将会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更高的边际利润、更多的现金流,从而促进财务状况的良性发展。

企业具有知名的商业品牌。在同类企业中综合实力处于前列,各项财务指标优良企业按销售总额或利润总额的排序位于当地前列,资产负债率不高,销售利润率较高,存货周转率较高,销售总额或利润总额增幅较大。应具有自己知名的品牌,在当地或全国知名度较高。

企业从事新型业态或多业态经营,经营机制比较灵活与传统的百货业态相比,超市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具有负担小、采购成本低、服务理念新、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一些规模较大的零售企业由于实行了多业态经营,规模效益更加明显。

银行对商业零售企业贷款的风险点分析

管理风险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弱势主要表现在盲目扩张布点,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管理脱节、资源浪费,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规模效益,反而加大了企业负担:存货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落后,缺乏先进的信息系统,造成商品库存过多或短缺;成本方面,由于管理的问题,造成财务、管理费用过高,供应链环节费用支出较大,人员方面,由于培训的不到位,造成服务质量差,影响企业的形象。

对企业的管理风险,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分析:如果不是围绕自身的核心优势和特长,不注重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营销队伍的培训、营运系统的开发、机制的健全。有效地整合自身资源,就是盲目扩张;如果商场货架商品经常出现缺货、断档,或者企业一段时间库存商品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却没有相应的销售增长,说明企业在供销信息沟通管理中存在问题;如果经常发生顾客投诉,被媒体曝光,则说明企业在人员培训与管理中存在问题。

存货风险目前国内一些零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信息不畅,造成渠道各环节中存货量增加,或者部分存货中不动销的商品(滞销商品、残次品)比例过大,使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影响财务的流动性,造成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在贷款审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存货的绝对数量在资产中所占比例是否过大(可与该公司历年实际情况或同业态同等规模企业情况进行比较);二是存货周转天数是否超过了其平均保利期,甚至超过了平均保本期。 (商品保利期=[商品毛利润一商品固定费用一商品销售税金一目标利润]/商品日储存费用,商品保本期=[商品毛利润一商品固定费用一商品销售税金]/商品日储存费用):如果存货周转天数超过了平均保利期,说明存货已不能实现目标利润了,需引起关注;如果存货周转天数超过了平均保本期,说明将发生亏损;三是存货的质量:正常状态的存货(既能售卖又能订货的商品)与非正常状态的存货(滞销商品、残次品和断货商品)比例是否合理。如果在一个销售周期内非正常状态的存货在全部商品中所占比例过高,则表明该企业的存货管理存在着问题。

盲目扩张风险相当多的零售企业在规模扩张的政策指引下,在自有资金并不雄厚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利用供货商给予的60天或90天信用账期,大量挪用供应商的货款,同时向银行大量举债盲目增加门店、抢占地盘以实现高速扩张的目的。这样的盲目扩张,埋下诸多隐患 (1)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2)企业管理环节无法跟上,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管理水平急剧下滑,资源巨大浪费;(3)门店扩张速度过快,往往造成前期市场调研考察不够,形成亏损店。

当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单店盈利能力降低、管理费用上升超过预期而物流成本下降没有达到预期、库存上升、亏损店数增加和净利润下降等情况时,表明其经营可能面临规模不经济的风险,应该引起银行的警觉。

信用风险 一般来说,商家尤其是本土商家占用供货商2-3个月货款较

为普遍,当企业拖欠货款超过3个月,或金额不断增加,商品残损率居高不下,退换货数量不断增加,供货商对于这种失信商家的价格策略以及供货条件自然不如以前优惠,商家要为此付出较高的成本代价。但是,有的商家利用供货商已经残留在商家的部分货款和商品,要求供应商继续大量供货,当这一要求达到供货商难以承受的程度时,供货商便会停止供货。一旦发生连锁反应,商家便会产生信用危机,关门倒闭将在所难免。

在贷款审批时,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企业的应付账款科目 一是看应付账款金额是否过大,如果全年平均应付账款余额高于企业经营成本的25%,则应仔细分析原因;二是应付账款是否集中,若集中在少数几个供应商,则发生停止供货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应付账款的期限是否过长。其次还应了解企业与供货商的关系,若是摩擦不断,则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市场风险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的市场份额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和收入产生影响,从而给贷款造成风险,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市场份额的变化:

(1)周边出现新型业态的潜在竞争对手,如在百货商店附近出现大型的连锁超市,由于大型连锁超市在便利程度和价格上往往具有百货商店不可比拟的优势,而这些往往是影响众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快速消费品。

(2)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逐步建立自己的“生产品牌”,并涉足零售业,使价格的可比性越来越强,日趋理性的消费者很容易对商品进行价格比较后再购买。

(3)城市格局的离心化、分散化趋势使原来位于城市中心地带“黄金地段”的零售企业,特别是百货商店的地理位置优势被大大削弱。

(4)跨国零售集团正通过一些大的举动来改写中国零售行业的游戏规则,如利用他们的资金实力来缩短向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以此争夺了大量的供应商,获得了较优惠的供货价格条件,这将给资金实力不足、超期使用供应商货款的绝大多数本土零售企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从而使经营难以为继。

为了减小企业的市场风险给信贷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贷款审批时,应着重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其在同行业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否方便快捷;是否拥有足够的停车位;该企业所在区域的居住群体和工作群体的收入水平、消费档次是否高,消费习惯和方式是否与企业的经营模式相吻合;该区域内商业网点的规划情况如何,是否将有更具实力的企业进入。

(2)通过分析企业的物流配送、集团采购、供应链成本管理和控制情况,了解企业的商品价格在同行中是否质优价廉。

(3)企业是否具有较大的规模,经营场所客流量是否大。

(4)企业经营方式是否独特,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是否有不同的促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