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细说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细说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情・知教学”是由教育家冷冉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要将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辩证统一起来;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构建课堂教学“立体结构”,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信息交流,而且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及其连锁反应。

[关键词] 情・知教学;冷冉;立体结构

“情・知教学”思想由教育家冷冉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国内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

冷冉先生出生于1919年,大部分时间在大连生活和工作。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情・知教学”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冷冉先生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谈“情・知教学”》一文。文章发表后,大连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情・知教学”的研究从此开始。在大连市教科所的组织指导下,大连市实验中学和第一实验小学对“情・知教学”进行了研究;“八五”期间大连市教研所组织22所中小学对此开展研究,这项研究曾获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如今,在大连市教育科研所的带领下,又有更多的中小学校投入到对“情・知教学”理论的研究中。

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学思想之所以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从根本上说,源于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就像他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提到的那样,“情・知教学”重在“情”“知”的辩证统一,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构建课堂教学的立体结构。

一、“情・知教学”思想的内涵:“情”与“知”辩证统一

什么是“情・知教学”?冷冉先生对此做出的阐述是:“从学生的心理过程分析,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感受―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可是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第一个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了第二个过程,即情绪、性格过程,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便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才算是真正的按学习的客观规律进行教学。”“为了与传统的教学理论有所区别,我把这一新的观念叫做‘情・知教学’,用它表示教学应该是认知与情感的辩证统一过程。”

“辩证统一”体现在何处?冷冉先生对此也有明确的阐述:

一是在教学目标上。冷冉先生说:“传统的教学理论,虽然也讲兴趣、讲信心,但这不过是当作认知的辅导手段,并不当作教学的一个目标看待。”“情感与性格和知识与智力一样,同属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一样的贯彻实现。”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冷冉先生认为,“情”与“知”两种心理应是“相互促进的”。有时情绪活动在先,引起认知活动的活跃;当认知活动以高速进行时,情绪过程便又得到相应加强,储蓄着新的能量,并培育着较为稳定的性格。

三是在打基础上。冷冉先生曾说:“它与知识基础一样,同是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情绪基础,如同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一样,任何新的学习便无法进行。”

冷冉先生的这一教学思想,之所以说是科学的,是因为它符合人的学习规律。过去许多人认为学习是“S(stimulus ,刺激)―R(response,反应)”的过程;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实际情况是“S―O―R”的过程,其中的“O(organism,有机体)”是指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说,任何外来的知识,都要通过学习者的心理活动,才能存储在自己的头脑中。

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大类,用冷冉先生的话说,一类是“情性心理”,另一类是“认知心理”。这两种心理,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同时进行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正如冷冉先生所说:“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便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才算是真正的按学习规律进行教学。”

二、“情・知教学”的着眼点:教会学生学习

冷冉先生曾说:“教学的着眼点无论放在知识上,或者放在智力上,都是不全面的。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是否重视知识,或是否重视智力,而在于怎样学习知识和怎样发展能力。”那么,教学的着眼点究竟是什么?冷冉先生的回答是:“应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

这一主张与我国课程改革的精神高度一致。众所周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六个“过于”,其中之一便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笔者认为,冷冉先生说的“教会学生学习”,与我们现在说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同一个意思,这可以从他在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得到证明。冷冉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假如把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放进一个视听隔绝的大木桶里,然后把那木桶绑缚在马背上,驰骋两个钟头。那小伙子会怎么样呢?一定会精神沮丧,疲劳不堪。然而如果去掉那个木桶,让他直接骑上这匹马,去参加越野竞赛两小时,又会怎样呢?可以断定,他将感到兴奋、愉快,学习了骑术还不甚疲劳。区别何在呢?一个处于被动,失去了自我意识,失去了控制能力;一个处于主动,有活动的目标,有活动的反馈,有生活的情境和自我意识。”

冷冉先生的这一主张,尽管是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但到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它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相适应的。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突出特点之一便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生活,就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要终身学习就必须自主学习。关于这一点,众多学者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其中,托兰斯的观点颇具代表性:“要使今天的儿童就具有满足他们未来会遇到的一切需要的本领,这是不可能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设法使儿童具备各种动机,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

三、“情・知教学”的策略:构建课堂教学的“立体结构”

如何实施“情・知教学”?冷冉先生给出的答案是构建课堂教学的“立体结构”。

他对“立体结构”的具体阐释是:“如果把个别授课看作是一种点对点的信息交流结构形式,那么班级授课制则是点对面的结构形式:教师面对全班学生,全班学生面对一个教师。这种办法把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仅仅看作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而看不到甚至禁止学生间的交流关系以及交流引起的连锁反应,更不会有意识地发展和利用这些关系。”“事实上点对面结构并不是班级授课制的必然方式,而只是它的一种可能方式。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中时刻发生着学生之间横的交流关系以及纵横连锁反应……我把这样的课堂结构方式叫做立体结构。”“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而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立体结构”之所以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因为它可以加大学生的思维含量。人的学习效益和思维含量有直接的关系,思维含量越大,学习效益越大。思维是一个“黑箱”,里面的东西是看不到的,但它可以通过外显学习行为“折射”出来。人的外显学习行为主要是听、看和说。心理学实验证明,“说”的思维含量最大,“看”其次,“听”最小。“立体结构”主要是通过语言(说)来进行的。“语言和思维是同步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说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立体结构”实际上是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这样他们的思维含量也就加大了。另外,“立体结构”还可以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矫正、补充、深化、整合的机会,促进学生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