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格子引发的数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格子引发的数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数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8-0075-02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对钟表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间。二年级下册“时分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钟表的结构,进而通过时针和分针转动情况探究出时与分的关系,让学生感受1分钟能做许多事情,懂得珍惜时间。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探究时与分的关系做好铺垫,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数一数”活动。即数一数钟表上一共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看似简单的数格子问题,课堂交流时却产生了很大分歧。对于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这一结论没有争议,理由是钟表上共有12个数。而对于一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出现了三种答案:4个小格、5个小格和6个小格,钟表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

老师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到前面展示数格子的方法。

生1:我看12到1,里面共有4条短横,所以一共有4个小格。

生2:我看从1到2,一共有4条短横,2条长横,所以一共有6个小格。

生3:我是数的弯线,从12到1是第一个小格,1到2是第二个小格,2到3是第三个小格,3到4是第四个小格,4到5是第五个小格,所以一共有5个小格。

一名学生振振有词地反驳到:“我数大格时就是数的长横,一共有12条长横,所以一共有12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共有6条横横,不就是有6个小格吗!”

从学生的方法中看出,一些学生并不知道一格到底指的是哪里,只会数点,不会数间隔,对钟表上一共12个大格这一结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12个数,所以就有12个大格”这一说法对学生造成了误导,致使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1格”这个概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重新认知钟表上的12个大格。此时,教师紧紧抓住哪里是“1格”引导学生认知,而不是去数12个点,去看12个数。学生终于明白了。接下来,看看一大格里面到底有几个小格呢?按照数格子其实就是数间隔的方法,大部分学生终于认同“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这一结论了。

“老师,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数大格可以数大横,数小格就不行呢?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为什么不是5个横呢?要么4个横,要么6个横,真奇怪!”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弦外之音往往蕴含了深刻的思考。

确实,钟表上数格子活动蕴含了深奥的数学知识。数一共有几个大格,是在封闭的图形中进行;数一大格有几个小格却是在非封闭的线上进行。难怪那么多学生会糊涂,原来间隔与点之间存在着大学问呢。在封闭的线上,间隔数与点数相同。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间隔数等于点数减1;非封闭线的一端有点,间隔数等于点数;封闭线的两端有点,间隔数等于点数加1。间隔与点数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常见的植树问题、上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等,都是体现间隔数与点数之间的关系。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如果不把格子数清楚,会使其对间隔问题形成模糊的认知,从而对后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于是教师绘制出一个圆形和一条曲线,分别表示一个钟表和一个大格。学生在观察对比中直观感受到它们的形状不同,因而数的方法也会不同。在学生理解一大格有5个小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点数与间隔的关系。以下用学生语言描述他们的发现:

“如果只看里面的4个小横,就要加1个,就是5个小格了。”

“如果看6条横,要减1,也是5个小格了。”

一名学生还总结出:“数小格和数大格的方法不一样,数横时数头不数尾,数尾不数头才是5个小格。”

“数大格时就可以直接数横,因为那是一个圆形,连在一起了……”

有分歧,有质疑,有争论,有思考,看似耽搁了部分教学时间,实则收获了另一番精彩。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弗・培根也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数学是思维的学科,贵在悟法,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乐于听到欢乐的笑声,热烈的掌声,一致的回答声,更要善于倾听皱着眉头的发问声,能够抓住“数格子”这样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挖掘其中蕴含的大学问,从而使课堂充满畅所欲言的论辩声,瞪大眼睛的惊叹声,听到学生思维生长的拔节声,顺着思维的藤,摸到一个大大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