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唱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唱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威宁经济基础薄弱,教育事业起步晚,师资队伍不够强大,农村边远小学大龄教师及代课教师仍然到处可见,受孩子成长的环境以及语文教师的教读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唱读”现象仍然常见,朗读时语调平淡,不能正确表达感情,因而不能正确深入理解课文,使语文学习深受影响。为此,年轻一代的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克服“唱读”这一现象。

关键词:阅读 唱读 克服

农村很多学校广泛存在“唱读”这一现象,他们认为读书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是真正的“读书”。尤其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齐读时,所有学生就开始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这种读书,造成了学生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避免出现这一现象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唱读”形成的原因

“唱读”形成的原因是学生读得不熟和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造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对朗读教学的忽视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造成的。因此,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必须使学生熟而生巧,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从低年级抓起,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感悟语言、品析语言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内涵,让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这才是真正教会了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唱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自身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当我们潜心研究,因文因人而异,把“有感情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学生们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了!形成的原因是学生读得不熟和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造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对朗读教学的忽视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造成的。因此,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必须使学生熟而生巧,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从低年级抓起,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感悟语言、品析语言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内涵,让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这才是真正教会了学生朗读。

二、要避免“唱读”,还得从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做起

我认为要克服学生“唱读”的习惯,还必须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农村部分老师一节课下来,却没有老师的范读课文,这就说明了我们老师自身的朗读能力有待加强。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学生就没有机会去模仿老师的朗读。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一开始我们教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且要多几遍,直到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自然上口为止。还有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

三、教师教学中做好正确的范读

教师要把朗读课文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读”,正确掌握每个字的读音,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并认真揣摩句子的重音、语气、节奏。教师的示范,只有做到字音规范、轻重相宜、停顿适当、节奏和谐,才能给学生示范。还有就是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生反复听,反复模仿。而且在模仿过程中重点训练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明令禁止:严禁“拖长”,严禁“上扬”,严禁“夸张”,还声调、还字音的本来面目,违者罚读三次,并要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悟课文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静心揣摩,反复试读,反复比较:为什么这样读,不好;为什么那样读,好。再试试,还可以读得更好吗?让学生明白,朗读的第一要求是真切、自然、松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该低的时候一定要低,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该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变化,朗读的感情要随着课文的内容、作者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有抑扬顿挫,有跌宕起伏。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一段话:“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陪着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接过多少位国际友人,人民常常幸福地看到”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兴奋些,语调略高,从而体会的丰功伟绩。当的灵车缓缓到来时,要求学生用哀婉的语调朗读,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地恸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激起对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又如在《雪孩子》这篇课文中,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高兴的情感;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引导孩子们体会到着急的心情;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到悲伤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五、开展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

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孩子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在《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中,一个孩子在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来评一评。马上有孩子说:“从他的读中,我感觉不到高兴的心情。”还有孩子说:“他的表情不生动。”也有孩子指出“他把‘xuě’读成‘xué’了。”我表扬了他们评得好。然后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来试试看?”这样,让孩子通过评议,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六、以“说”带“读”,以“说”促“读”

培养学生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并引导学生体会“说”和“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读”课文就是“说”出作者写的话。明白“读”和“说”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差别。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消除学生的“唱读”习惯,培养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