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初中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是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艺术感染,从中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可现实的的朗读教学的现状却是学生的朗读水平低下,兴趣不高,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读,把朗读当成一种负担。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尽快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形成学生愿读、乐读、争读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名家的美文在课堂上响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读书声中去和名家作精神上的亲密交流,成为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朗读的重要性

首先,朗读是人类进行阅读时最基础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人类可以更丰富地获取材料中的感性知识,获得作者的间接经验,促进思维地广阔发展。通过朗读,学生还能对内部语言进行重构和重新理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解读材料,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原文。初中生已经脱离小学的稚童时代,稳定性比小学生有所加强,而且在初中语文学习上有朗读的基本功,教师可以稍微脱离强制性地集中朗读,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下的单朗读习惯。这不但是学生加强阅读能力的一个手段,也是学生对课文、教材理解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推进思维的柔韧性发展的一个手段;还是学生提高逻辑性和智力发展的一个手段。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初中生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见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给学生预留的朗读时间并不合理。当前的大形势下,许多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朗读时间的必要性,因而预读性的朗读时间存在于课堂中,结果未必真的让学生能通过朗读课文、读准生词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别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首要任务是做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要有效的进行范读。教师很好地把握好教材以后,利用他自身的朗读热情,对学生进行引导朗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文章意义。建议教师采取相当大规模的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特别是遇到情趣浓厚的课文时,要求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朗读,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朗读的形式过多,真正后续的巩固知识不够。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趋势下,语文课堂早已熟悉了多媒体技术的陪伴,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有用性和多样性。但是往往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华美的课堂教学画面,过多地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用铺天盖地的声音和图像、文字等多媒体材料冲击学生的感官感受。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在经过极大的感官刺激后,提不起兴致来接着复习课文,掌握知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从屏幕上移开,这时候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成了课堂的观众,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从而失去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先机。

3、影响教师朗读教学的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全方位多元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朗读教学中,评价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千万要注意在评价中体现层次性和科学性。比如“你真棒。”“真不错。”这类词语不能过多渲染,而应明确表示哪里是优点,哪里还需改进。而评价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学生读学生评价的方式,让他们互相聆听,互相评价,既能满足学生之间的争强好胜心理,还能激发各自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采取学生读教师评价的方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地给予点播和鼓励甚至能激励学生向更高的要求挺进。这样下去,通过科学的评价,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朗读作业,让大脑更好地接受信息,让知识不再流于肤浅的程度,转而向深度扩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在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现自身的主动权,以促进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