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调查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测算了各项目工程林碳汇,并进行了空间分析。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功能显著,共计61988.86t,空间上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荒山造林工程林碳汇效益表现出东部最高、南部最低的特征;耕地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亦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封山育林工程林碳汇效益表现出汉滨区低、周围县城高的特征;按均值272.43元/t的价格计算,可产生1689万元的经济效益,固碳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关键词退耕还林;碳汇;经济效益;安康市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CO2)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绿色植被作为CO2的重要碳汇,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众多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发现,造林再造林是增加陆地碳汇的重要举措之一。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增加森林资源最多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其碳汇潜力不容忽视。1999年10月,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率先开始了退耕还林工程的试点;2002年在全国正式启动,安康市是先行启动实施的地区,从实际情况看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成效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退耕区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目标己经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基础。然而,目前已有的碳汇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区域尺度,使估算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碳汇潜力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固碳能力的准确估算,应该立足于中小尺度区域和生态系统单元碳汇研究基础之上。开展对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林固碳潜力研究,既可为绿色植物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提供新视角,又可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安康市(31°42′~33°49′N,108°01′~110°12′E)位于陕西省南部,面积为23391km2。北依秦岭南坡,南靠大巴山北坡。与西安市、商洛市、汉中市等毗邻。下辖1区9县(汉滨区、石泉县、旬阳县、平利县等县区)。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紫阳、旬阳、白河、岚皋、平利五县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2002年正式在十县区又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且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深得民心、顺乎民意,备受农民群众拥护,逐步扭转了全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研究方法

碳汇效益模型,本文主要讨论林地的碳吸收效益。为了定量研究碳汇效益,引入碳汇效益的估算公式:E=A•fi(1)式中,E:碳汇效益,单位为t;A:各项目林地面积,单位为hm2;fi:碳汇系数(t碳/hm2),取0.644t/hm2.

2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现状

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在滇、川、甘三省率先启动,先后有25个省市的1800余县区参与,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3(109km2。陕西省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的省份之一,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省份。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其涉及全省10个市102个县级市,惠及农民达900万以上,全省累计完成240.9万hm2。其中退耕还林101.92万hm2,荒山造林126.1万hm2,封山育林12.9万hm2。这使得陕西省森林覆盖率由30.92%增长到41.42%,净增10.5个百分点,是历史增幅、增长最快时期(图2)。安康市的退耕还林工程与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密不可分,安康市是1999年最早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启动较早、退得较快、面积较大、农民参与面较广的重点地区之一。同时,其在陕西省政府、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退耕还林办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长足的发展与成就。安康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7.69%,通过工程实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截至2014年底,安康市全部十个县区的160个镇办、2077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参与农户高达47.85万户,参与民众达到182.7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623.27hm2,其中陡坡耕地退耕造林214.08hm2,占规划任务474hm2的45.16%,宜林荒山造林15.4万hm2,封山育林2.1万hm2,补植补造94.73hm2,新建后续产业2.36万hm2、改造17.16hm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围绕“生态立市、兴林富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及其林副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图3)。

3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碳汇潜力

3.1安康市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

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区,为我国南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区之一和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区域属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南北气候和生物区系复杂多样。植被类型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林成分的落叶阔叶林混交林为主。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主要从5个方面开展,即陡坡耕地退耕造林、宜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补植补造、后续产业部分(包括新建和改造两个方面)。1999年该工程实施以来,安康市的森林覆盖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左右的55.4%增长到2014年左右的59.9%。

3.2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

3.2.1各项目工程林碳汇效益分析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的1区9县全部参与其中,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其退耕还林的具体类型也不尽相同。由图4-a可知,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全市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总计31307.42t,旬阳县最高,为4458.41t;镇平县最低,为1371.72t。由图4-b可发现,安康市表现出东部最高、南部最低的特征。全市荒山造林工程林碳汇效益总计14911.18t;白河县最高,为2035.68t;镇平县最低,为522.93t。由图4-c可发现,安康市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全市耕地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总计13786.75t;旬阳县最高,为2232.75t;镇平县最低,为596.99t。由图4-d可发现,安康市封山育林工程林碳汇效益表现出汉滨区低、周围县城高的特征。全市封山育林工程林碳汇效益总计1983.52t;宁陕县和白河县最高,为302.68t;汉滨区最低,为109.48t。综上可知,封山育林碳汇效益在各区县退耕还林碳汇效益中所占比重最少;全市退耕还林碳汇效益共计61988.86t。3.2.2碳汇效益的经济效益估算森林固碳价值的计算方法有碳税法、造林成本法、人工固定CO2成本法和害费法。无论是哪一种统计方法,所得结果差异较大。本文主要取多位学者计算的中国造林成本的均值,(260.9+251.4+305.0)/3=272.43元/t。按均值272.43元/t的价格计算,可产生1689万元(61988.86吨×272.43元/吨=16887625.13元)的经济效益,固碳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结语

安康市的退耕还林工程是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安康市城市发展新的锲机。通过对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地变化与提升。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左右的55.4%提升到2014年左右的59.9%,退耕还林实施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有所降低,野生动物恢复状况良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通过林草地面积的增加,提高了安康市碳汇量增加;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增加了汉江流域碳汇量。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尽管如此,细化不同树种、不同树龄的碳汇,精确测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国际碳交易的大背景下,各区域亟待将碳汇与《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相结合,建立健全的碳交易机制。将退耕还林碳汇商品化、市场化,一方面可稳固退耕成果,彰显退耕还林碳汇效果,另一方面可实现退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融合。

作者:黄飞 朱妮 李黎黎 单位:安康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安康市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