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陶艺专业建设为例,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应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从而使特色专业办出特色,形成专业优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07-02

特色专业是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特色突出、效果显著,并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理念和模式的专业。特色专业往往具有稳定的发展规模、旺盛的生命力、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特色专业往往能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特点,具有不可复制性。建设特色专业是职业学校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与普通专业相比,特色专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它的发展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职业学校依托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特点构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并谋求其发展壮大,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在地方政府及坭兴陶企业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开办了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陶艺方向)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该专业已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成为学校的名片。

一、地方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学校建设特色专业创造有利条件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也是钦州最著名的特产之一,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两件宝之一。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带动了钦州坭兴陶的发展。同时,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兴旺也为钦州坭兴陶行业注入了兴奋剂。2008年1月,钦州市政府启动了千年古陶城的建设项目,建设千年古陶城,打造北部湾文化,为钦州坭兴陶的再次辉煌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在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广西钦州坭兴陶被批准列人;2008年钦州坭兴陶“窑变”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批准对钦州坭兴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些都为钦州坭兴陶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钦州坭兴陶行业协会报告,近几年钦州坭兴陶全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坭兴陶企业近5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产值近亿元,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行业均处于盈利状态。然而,陶艺专业人才的紧缺已成了制约钦州坭兴陶发展的瓶颈,据统计,目前在生产、设计一线的工艺美术大师仅有数十人,且均年数已高,平均年龄53,5岁,最大年龄75岁。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如拉坯、制模、烧窑、制泥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匮乏。据预测,未来五年钦州坭兴陶企业需省级以上大师约50人,市级大师约100人,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800人。尽管目前广西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民族陶艺专业,但远远解决不了人才紧缺的问题,这些人才必须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这就为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及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契机。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

(一)把特色专业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位置

学校通过对地方坭兴陶企业的调研及地方政府关于坭兴陶产业的发展政策后,果断确定把坭兴陶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来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学校的资源,在资金投入、设施添置、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及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均优先考虑,重点扶持,确保了该专业的优先发展。

(二)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及资金的支持,多渠道吸引学生报读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校通过自筹、引资、申请项目资金等方式,建立拉坯、雕刻、烧制、打磨、展示等实训室,同时也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的项目资金用于添置实训设备。如电窑炉、拉坯机、激光雕刻机、打磨机、泥土分析仪等,实训基地共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基本配齐了坭兴陶专业教学所需设备设施,为办好特色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吸引学生报读特色专业,对报读坭兴陶专业的学生由地方财政进行学费资助,享受免学费就读的待遇。同时,组织美术大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增强学生报读特色专业的信心。该专业开办第一年就吸引近200名学子前来报读,很好地解决了生源问题。

(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学生在接受育人教育的同时,能掌握一技之长,有较高的就业质量,这也是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通过建设实训基地,狠抓特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是建设“校中企”,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在校内设立陶艺设计、拉坯、烧制、展示销售等车间,即“校中企”。不出校园,学校就能安排学生到车间进行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能直接参与从产品接单、设计、制作、烧制、打磨、包装、展示、销售等全流程,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企业文化,培养管理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同时,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工艺美术大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实训,以利于学生掌握新技术、新技能。

二是建设“企中校”,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企业建立校外学生学习及实训基地,即“企中校”。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及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很好地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

(四)在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为大师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搭建平台

为了发挥具有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及技能带头人在传承传统技艺和推动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由学校出资在校内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为大师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工作室的建立对大师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开展学术交流、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以及参与学校的教学指导、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都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一是与企业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开设企业冠名班。学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制定推进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培养模式,达到校企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在教学中研制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陶艺作品投放市场,使教学不仅仅是损耗,还可以创造利润。三是校企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通过提供项目经费,让专业教师及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通过对项目研究的实践不断吸取经验,培养学生对陶艺设计的悟性。同时,学生通过项目研究增强自己对专业能力的自信度,提高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六)加快特色专业的教师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一是学校拿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特色专业的教师培训。通过参加各级相关培训、到知名企业参加实践操作、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师,建立大师与专业教师一带_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二是根据教学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一线专家能手、美术大师到学校兼课,建成一支专业结构优化、具有良好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同时,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直接参与企业各生产流程。实现校企教师、大师之间的互通共融,共享与双赢。

(七)开展校本教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一般教学布点少,难以找到现成的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可选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也很少,开展校本教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使专业办出特色,应组织专业教师及工艺美术大师一起对专业的建设进行研讨,依据坭兴陶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制订,建成能贴近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此外,可邀请美术大师参加编写校本教材,有计划、有重点地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