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承芸老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片段与评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承芸老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片段与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片段】

师:走在德国的街头,我们会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双竖线给这段分两层,一层写走在街上看到的景色,一层写看后的感受。

(生默读并分层,之后交流。)

师:我们先学习第一层上。谁能扣住关键词,说说走在德国街道上“我”看到了什么?

生:走在德国的街道,作者看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

师:你能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花团锦簇”写出了花儿多,团在一起,簇在一起,“锦”字还写出了花儿漂亮;“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颜色多,颜色艳。

师:这两个词理解了,画面就出来啦!请你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轻声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

生:走在德国的街道,“我”看见每扇窗子都种了花,花儿都往外开,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

生:走在这样的街道,就像走在山上的小道上,两边都是花,抬眼看,上面是花,低头看,下面也是花,这就是花的海洋啊。

师:正是因为家家户户都种花,正是因为家家户户的花都种在窗口,都往外开,所以,走在德国的街道,就像身临花的海洋,看也看不过来。书上用了一个词语表达这个意思,是哪个词?

生:应接不暇。

(师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德国街景,一幅是山阴道上)

师:文中说,漫步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都好像走进了山阴道上。“山阴道”不是仅仅指随便哪座山的哪条小道,这个词还有个来历呢。请浏览这段文字。

(出示资料:山阴道是今浙江绍兴郊外的一条古道。1000多年前,著名诗人王献之来此漫步山阴道上,看到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葱茏,相映成画,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走在德国的街头,作者还念着故乡的古道,景致美,观景的心更美。你们体会体会这份景,这份心。自由读读这段的前3句吧。

(生伴着音乐读文)

师:这段第二层写的是作者感受。请女生齐读。

(生读)

师:看到这样的街景,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作者感受到德国人种花是一种境界。

生:作者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师:作者不再说这是一种现象,而说是一种境界。你能静心思考一分钟,联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这体现了德国人一种怎样的境界?

生:为别人考虑,利他的境界。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一种让人慢慢回味的境界。同学们,早在1935年,季羡林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去就是十年,直到1945年回到祖国。35年后的1980年,当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看到德国人家家户户仍然这么养花,仍然保持着这个颇让人寻味的习惯,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这个“奇”仅仅是“奇”在德国人养花的习惯和我们不同吗?请你结合课文与这段素材,说说你对“奇丽”“奇特”这两个词的理解。

(师出示一段资料:季羡林初到德国的十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社会物资奇缺,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可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下,德国依然是满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自己先说一说,再把你的意见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生:德国人种花的独特方式使得德国街道呈现奇丽的美景。同时,我还感受到德国这个民族奇特的地方在于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有一颗爱美的心。

生:我补充,是有一颗享受生活、乐观的心。

师:填填这两个空吧,可以用上书上的词语。

(出示: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________;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________。难怪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写道:“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师: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这一切已经成为了这个民族的一种习俗、一种性格、一种文化。正是这样美好的习俗和这样优良的传统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难怪先生这样感叹――

(生接读作者在文中的赞叹)

师:作者写德国奇丽的花景,不仅仅是想展现德国街道景色的美丽,更是为了通过这个侧面展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这的确是耐人寻味啊!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异域风情的,第二十八课是篇略读课文,名为《彩色的非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或书上的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再比较这两篇课文,说说在异域风情方面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评析】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抒情类文,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先聚焦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层细读“观”与“感”,在品读“奇丽”的基础上,通过“耐人寻味”一词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奇特”,借助资料和课文,引导他们琢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可谓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我还链接了略读课文《彩色的非洲》的教学,通过比较阅读提升了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涵――不仅读懂了文本的意思,还了解了散文的不同写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异域风情散文的写法异同,从以往单纯“教文”转为“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