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董观泉.宣和篆书小平及其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宣和通宝”小平篆书铁母,每年仅见拓片难睹真容,今得彩照,方显庐山真面,然无背图,真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淳熙小平钱,南宋之珍泉也,今出数枚,颇可一观。
蚁鼻母范,较之秦汉其他钱范尤显珍稀,为南方楚国故地所出。
八思巴文“大元通宝”折十大钱,多年前市场尚可见到,十年前笔者曾撰文预言中档钱有增值潜力者,包括此钱,目前其市场价已翻番数倍。然而天雨此钱背有四蛙图像,生动可爱,为元代厌胜钱之罕见品也。
我把鉴定称为鉴赏,有两层意思:第一,所谓鉴定,是一锤定音,我没有这个本事,而且鉴定,从法律意义上讲,不是个人行为,应当是政府机构、国家授权的有关专业机构才能完成的事;第二,所谓鉴赏,既有帮助别人识别的意思,也有自己观赏、学习研讨的意思,这样称呼既比较客观,又可减轻彼此的压力。
近年,承蒙大家的支持与信任,帮助读者看钱,自己也得到了娱悦,开阔了眼界。现将所见部分泉品扩大范围,介绍如下:
一、“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
此钱彩照为四川陈先生提供,要求鉴定并估价。说真的,看到此照,我眼前为之一亮,这枚钱太熟悉了。最先在丁福保先生的《历代古钱图说》刊出,其后众多泉谱辗转刊登,均为同一张拓图。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未见有第二枚出土报道,后曾在前几年嘉德拍卖的马定祥专场图册上出现,还应当是丁著《图说》上的原物。
用此钱铸造的铁钱,我曾目睹数枚,然而其铁母为此真切地呈现于眼前,不能不说是一种眼福。
此铁母小平,广穿,“宣和通宝”四字接廓连穿,篆书随意大气,显出拙朴、率真老到的功力,穿口微显四决。铜质为青铜偏白,熟坑,包浆沉着入骨,无千年风月难以达到如此温润。惜无背图,未窥全璧。
以此照比之《图说》钱拓,基本一致,然其生动之气令人耳目一新。
得目睹此照,缘也。
二、铢重一两十四
此钱为先秦权钱,亦有释读为“重一两十四铢”者,然此释有误,“重一两”为重量,十四为顺序,非重量也。曾将“铢重一两十二”与“铢重一两十四”两钱相较,其重量极相近,证明“十二、十四”非指重量也。
此钱为天雨先生所藏,生坑品,余亦曾藏此钱,为熟坑品。钱文书法大同小异,概因一钱一范所致。其区别“重”字写法“田”字部分转折之处有方笔、圆笔之分。“两”字下部转折亦有方笔、圆笔的不同,另外“重”、“四”等字大小长短均很随意,其钱文风格拙朴,充分体现了秦统一六国前,金文(大篆)的特点。
天雨先生所藏之钱,面背皆为绿锈,其上覆盖硬结之土斑,乍看锈色较单,然面部钱文“铢”字靠近穿孔有一锈斑脱落处,可看出锈已生根,千年前之青铜质赫然在目也。
三、“至正通宝”背亥十
此亦天雨藏品。该钱十年前,在各地古玩市场不为罕见,近年来已渐稀少,但常见此类钱,品相多欠佳,特别是“通”、“宝”及背部八思巴文字“亥”字均笔划不清锈,锈蚀严重,面目全非,缺少观赏性。
而睹此钱面文四字精气犹在,端正而大方,虽稍有磨损锈蚀,然笔划清晰,颇现元代之雄风,史称此钱文为元代大书法家周伯琦所书,今观此钱,所言不虚,特别是“至正”二字起笔之一横,首尾照应“宝”字之上下呼应,可谓当今书家之楷模。
四、“第四”、“第十”
此二钱在丁著《历代古钱图说》中列为秦权钱,后因在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墓中发现,将其归为宫中游戏或酒令专用钱。究竟属何性质,余意尚需待考。
此二钱亦为天雨藏品,一为熟坑铜质,陈旧斑,偏褐红色:一为生坑绿锈,翠绿天成(背部似曾人工除锈,颇憾),二者一生一熟,一绿一红,文字古朴,钱形规整,真是天生地配的一对,颇具观赏价值。
此种古钱无论何种性质,当今均为珍稀之品。此类钱分为有廓、无廓两种,均当时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