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湾广告量创十年新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广告量创十年新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月24日,市调公司尼尔森(Nielsen)公布2006年台湾五大媒体(有线与无线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广播)广告量调查,台湾广告量连续三年下滑,创下新台币477.9亿元的新低点。摊开过往,台湾广告市场极盛时期,一年规模曾经高达新台币600多亿元。

反观对岸,近年快速成长,去年北京创意讲坛调查,广告业产值已达人民币1000亿元(约新台币4200亿元);据估计,只需再六年,产值就能再倍增。

“台湾广告业受大陆排挤,已经被边缘化。”达一广告董事长徐一鸣忧虑地道。

不仅台湾广告量创新低,广告主龙头也在2006年易主,盘踞台湾最大广告主龙头多年的宝洁(P&G)被替换掉,最具指标意义。P&G因为去年在台湾的广告量降幅高达45%,减少金额高达新台币5.7亿元,失去龙头之位,改由本土业者远雄建设成为新龙头。

根据尼尔森公布的调查显示,国际性广告主在台广告量急速下滑。不只P&G,去年名列台湾前二十大广告主的外商如联合利华(Unilever)、娇生企业(Johnson & Johnson)等,在台湾的广告量降幅都达一成以上。

在台赚一块,到大陆能赚五块

最明显的排挤效应,就是国际性广告主资源外移大陆。因而,反映在台湾前二十大广告主(重量级广告主)的面貌上,也产生消长,不但外商大广告主的数量逐年减少,在前二十大的投放金额占比也逐年萎缩。

台湾奥美广告副总经理唐心慧解释,外商多以当地销售收入的10%做为广告预算,台湾近两年在双卡风暴影响下消费不振,所以预算缩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预算移转到中国、香港等大中华区”。

大陆消费力兴起,也让国际性广告主投资对岸毫不手软,即使对岸请国际导演、卡司拍广告的成本是台湾的三到五倍,也在所不惜,“因为同样投资一块钱,在台湾只能赚一块,大陆却能赚五到十块钱。”灵智广告总经理林燕玲点出现实。

其实目前在台播放的电视广告片,许多都已是大陆拍摄的,例如欧莱雅(Olay)等化妆品广告,尽管表面上影片女主角讲一口字正腔圆的国语,但从企划、拍摄到制作,早已由对岸一手包办,只有在台配音或是转换繁、简字体。

不仅是片子来自对岸,未来挑哪部广告给台湾人看,点头的人也不在台北,而是在北京、上海的决策者。

因为国际广告主对广告营销的决策流程,也与过去大相径庭。台湾联合利华广告的阳狮广告总经理锺亍妤分析,联合利华过去一向主张“local inside”(本土化),让台湾自己决定广告策略,但在前年开始,提高决策层级到大中华区,台湾的营销策略已大部分交由在对岸的区域主管来主导。不只联合利华,其他国际广告主如摩托罗拉(Motorola)等,也都开始如此运作。

简言之,跨国公司在运筹帷幄两岸市场时,台湾位阶逐渐矮化为“省”,广告决策权逐渐被收到大中华区总部。尽管,政治上,两岸尚未统一。

台湾《商业周刊》

2007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