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日本与德国现代设计的差异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日本与德国现代设计的差异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孙薇薇(198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吉林,学历:硕士,单位:深圳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引言

日本德国的设计在世界的设计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虽然与西方的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背景,但在设计坛上并不逊色与西方的发达国家。德国与日本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分析和解读日德的现代设计,无疑对我们的设计和思想有所启迪!

1.现代设计的发展背景

1.1.日本的发展背景

日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步进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日俄战争后进入辽东半岛,1910年兼并朝鲜,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地区,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在现代化世纪几乎都消耗精力在军事领域,而真正的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的日本经济极度依赖贸易,非常重视工业产品的出口,政府通过引进工业技术和发展设计教育以及保护专利等方式,通过国家的力量推动本国企业的工业设计水平,使设计行业得到迅猛发展。

1.2.德国的发展背景

德国的现代主义设计有过包豪斯时期的辉煌,但在纳粹统治期间大受挫败,战后德国在大量原有设计师流失的境遇下不得不重新开始发展现代主义设计。以“青年风格”为特征的新艺术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工业中所出现的设计问题。自1902年起,就有一部分德国的设计师从“青年风格”中分离出来,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方面去探索工业化和机械化条件下新的设计艺术形式,主张设计师应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追求理性设计。

2.日德的设计之源

2.1.日本的设计

日本的文明发展大量借鉴外国的精华,即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开始借鉴中国文化;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并借鉴英国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二战后从美国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加以自己的总结和笑话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日本的设计中,也不难解释为何可以看到其他国家的影子。

2.2.德国的设计

德国工业联盟是在穆特修斯的倡导下,由一群著名的工业家、艺术家、建筑家、作家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它的成立标志着德国工业设计进入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现代设计艺术时代的来临。如凡・德・威尔德、贝伦斯、瑙姆、布鲁诺・陶特、以及奥地利的霍夫曼、奥别列切等著名人物。穆特修斯和威尔德都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设计师贝伦斯更是在实践中将工业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一代设计先驱在这种探索过程中比较突出的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和穆特修斯。德国工业联盟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艺术时代的来临。

3.日本与德国的设计与文化的差异

日本在历史上既吸收了别国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充分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即便在当今亚洲国家大量模仿西方现代设计的时代,日本也没有抛弃自己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技术与其独特的文化。在现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有以民族特色取胜的意识,因此涌现出许多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东方神韵审美情调的高品质设计。而德国人在战后面对自己的传统手工艺时仍心有余悸,纳粹政权强调纯正的德意志民族血统,统治期间强推新古典主义,打压功能主义,担心世界不接受似乎仍残留有纳粹影子的德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德国的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被许多设计师刻意回避了,大部分的德国设计都以不显示其文化特征的的纯功能主义设计为主。

4.日本与德国的设计风格差异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理性设计,但在具体实现的方式和尺度的上,两国的理解还是略有区别的,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风格。

4.1.日本的设计风格

日本的现代设计风格多为袖珍化或微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化,并注重细节上的处理,重视自然,崇尚简单朴素、直线性形式、模数体系和标准化。实行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延续传统风格。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领域,如汽车、相机、电器等一系列电子产品等领域则以现代设计风格进行设计,以适应当代的经济发展需求,使得传统文化并未在现代社会中流失。

4.2.德国的设计风格

德国设计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中的民主特色,并反复提倡“优良造型的原则”(即著名设计家穆泰修斯及德意志制造联盟的理论精髓及设计准则),正是这种思想造成了几代德国设计师对于责任感的高度重视。设计中的理性原则、人体工学原则、功能原则对于他们而言是设计上天经地义的宗旨,绝对不会因为商业的压力而放弃。德国产品设计的总体特征体现为: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的机器外表与色彩(很少采用色彩比较鲜艳的设计,以黑色、灰色为主要色彩)。

4.3.日德在平面设计上的差异

在平面设计上,德国的设计作品具有明快、简单、准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但也有沉闷、缺乏个性的倾向,与其工业设计一样,虽然杰出,但却毫无幽默感、毫无文化个性。但无可质疑的是,德国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德国的平面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工业设计则以严谨的造型,可靠的质量,高度理性化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工业化时代下生活的变革,并得到了多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而日本的平面设计作品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和现代性兼具,这是东西方文化百年交锋后的必然结果导致的。设计上借鉴西方元素,有挖掘东方传统文化,将两者共同融入与设计作品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味。

4.4.日德在工业设计上的差异

日本的工业设计在起步时期大量学习模仿德国,之后才逐渐开始寻找自己的风格。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和对浮世绘的绚丽两种美的欣赏,简单或复杂只要有相应的理由都是美的。而德国的工业设计,简约而严谨,其最大的特点便是一流的工业品质。德国人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细致,连沙发的一个扶手,设计师也可以将其功能开发到极致。当然在保证舒适、人性化功能、环保等前提下,德国产品外观简单大方,是现代工业产品的典范。德国的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产品所呈现的生活方式是重功能、重技术的,强调系统性和秩序感的。不同于日本,德国的设计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装饰,而从造型和功能上获得美感,也正因为过于理性,而被人们认为少了一分人情味,多了几分机械化的冷漠感。

5.设计方式上的差异

日本设计界基本上是团结一体,同心协力,完全不追逐个人名利,以集体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为豪,这是与德国等其他西方国家的完全不同的模式,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德国人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反思,这种不停的反思,形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在设计作品的风格上也有此体现。

结论

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它们的设计都具有各自的历史,不同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发展背景,相同的是它们的设计都在设计领域以其独特的特征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被大多数消费者普遍认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提炼,了解了很多关于日本和德国在设计上的优势和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适当将其与我们自身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保留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其他优秀的设计因素,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是作为一名设计师应当为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

参考文献:

[1]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2] 《世界工业设计史》陈鸿俊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年

[3] 《日本美术史纲》刘晓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4] 《平面设计史》门小勇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 《新生代平面设计―欧洲设计现代时》法国PYRAMYD出版社 编著,汤静,舒冉 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