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居住区设计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居住区设计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文明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化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居住区,保护自然生态资源,降低居住生活能耗,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化进程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以中小城市的生态居住区设计为例,从生态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探讨新城镇中居住区的生态设计策略,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居住区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学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曾指出,21世纪的两件大事将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然而,关于城市化的定义各个学科理解不一,有学者综合各类研究认为“城市化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区位再分布,并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其中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2008年10月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2005年底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2.99%,2008年末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约45%,2012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城市化对于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基于当前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尽城乡差异化协调发展” ,是我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经之路,而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进一步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内容。居住作为城市的第一功能,建设城市生态居住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下建设生态居住区亟待研讨。

2.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居住区存在的问题

生态居住区作为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应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居住区设计往往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降低居住生活能耗,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但同时设计不当的生态居住区给居住区居民带来不便,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2.1土地条件制约

土地条件的制约对于生态居住区建设有一定影响,一方面是土地价值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土地原有的环境制约。前者是由于某些大城市内地价普遍较高,某些地区土地价值可谓寸土寸金,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干预,导致地块密度、居住区内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极高,难以创造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后者则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城市内部普遍缺乏可利用的自然生态资源,生态居住区内部的景观多为人工建造,造价成本高,同时又形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2.2技术设备影响

大城市内部的生态居住区景观由于缺乏自然的生态环境,多依赖于技术设备,从而营造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然而技术设备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开发商造价成本的提高,其次设备易产生故障,增加了日常维修费用,另外设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再一次的增加了小区营运成本。上述影响导致不少大城市中的生态居住区设备往往形同虚设,规划设计时美好的愿景反而成为居住区内的累赘。

2.3新城镇盲目模仿

大城市内居住区往往是由于缺乏自然生态环境而不得不采用人造景观的手段,然而有不少新城镇居住区纷纷模仿试图营造相似的生态环境,将丘陵夷为平地又将平地开凿为池塘,极少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环境,盲目模仿大城市内的生态居住区环境建设,导致原有生态体系的破坏,增加了建设成本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3.城市化进程中的居住区生态设计策略

如今,以生态的策略进行城市化进程中居住区的设计早已迫在眉睫,但如何真正做到系统性的整体的居住区生态设计以达到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仍然需要去探索。新城镇地区具有较为良好的环境风貌,对于其中居住区的生态型设计亟待整体研究,目的在于减少现代城市化进程对所在区域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以及改善生物圈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促进城市化进程汇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3.1城市设计层面——合理规划居住区功能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

因地制宜,根据基地不同自然环境条件设计居住区的功能布局,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功能布局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生态居住区的功能布局并无固定模式,需以当地具体、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将居住区内部的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结构相联系,结合开放空间,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3.2住区规划层面——合理保留住区内部自然风貌,与自然生物环境相协调

3.1.1保留自然环境风貌

居住区设计应考虑基地中是否具有保留价值的自然环境风貌,同时考虑保护现有的生物栖息地。保持自然环境要素譬如湿地、河流、池塘等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保护生物自然栖息地。此举一方面为居民提供了自然生态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保护了生物自然栖息地与自然环境风貌,同时以较少的技术设备以及较低的成本运营塑造了零号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地区内的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3.1.2促进物种多样性

在自然环境良好发展的同时,注重促进物种多样性,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多样的娱乐式空间,真正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对于居住区规划而言,“单一的草坪和外来物种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无显著的贡献” 。要促进物种多样性,就必须提供多样的生物栖息地,也就需要种植不同种类的本土植物,提供相应的栖息地环境。在物种多样性发展的同时,也为居民多样的娱乐式探索活动提供了可能。

4.结语

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城市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居住区作为城市的第一功能值得我们用生态策略去进行设计研究。新城镇的生态居住区案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整体的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生态原理进行分析,才能切实的将居住区的生态化设计落到实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