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陵凹陷新沟嘴组Ⅰ段沉积体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陵凹陷新沟嘴组Ⅰ段沉积体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利用岩相、测井资料对江陵凹陷新沟嘴组Ⅰ段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研究。认为新沟嘴组Ⅰ段沉积受到两个不同的水系影响:东部为南荆水系,西部为远安水系。依据物源方向、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将新沟嘴组Ⅰ段划分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盆蒸发岩体系两类沉积体系。在上述基础上讨论了新沟嘴组Ⅰ段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江陵凹陷 新沟嘴组Ⅰ段 沉积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261-2

0前言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东邻丫角-新沟低凸起,北以纪山寺断层与河溶凹陷、 远安凹陷、荆门地堑相隔,南部东段超覆在华容隆起之上,西段与湖南洞庭盆地相通,西部北段以问安寺断层为界与枝江凹陷相邻,南段超复在中古生界宜都-鹤峰背斜带和桑植-石门复向斜之上,是江汉盆地最大的白垩-古近系沉积凹陷[1]。

根据前人研究,江陵凹陷砂岩主要发育于北部地区,来源于两大物源体系,即远安水系和南荆水系。远安水系发于江陵凹陷西北部,分布于万城断裂带及梅槐桥凹陷北部。前人认为对荆州背斜带影响不明显。南荆水系发育于江陵凹陷东北部,向南延伸到资福寺洼陷,其延伸并主要分布于荆州背斜带[2]。

1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1.1岩心相特征

通过观察多口井的岩心。资福寺周边总体上以灰色粉砂岩、棕红色粉砂岩与灰色泥岩、杂色泥岩、棕红色泥岩互层为特征,夹薄层碳酸盐层、钙芒硝、石膏层和盐岩。本部分将2口井代表性岩心相进行描述。

(1)沙27-1井新下Ⅰ油组6小层岩心相:该段深度1929-1961m。上部1929-1941m,棕红色泥岩夹粉砂岩,含石膏,粉砂岩中发育小型波状交错层理,测井曲线呈指头,为浅湖亚相。中下部1941-1961m,发育两期次河道砂岩,河道砂岩底部为泥砾岩,中下部为细砂岩,上部为粉砂岩,发育交错层理,呈钟形曲线特征,为分流河道沉积。

(2)陵16井新下Ⅰ油组2小层岩心相:该段深度1050-1066m。上部1050-1055m,为细砂岩,发育交错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呈钟形曲线特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下部1055-1066m为泥岩夹泥质粉砂岩,自然电位平直,为三角洲前缘泥沉积。

(3)陵16井新下Ⅰ油组5小层岩心相:该段深度1090-1111m。上部1090-1099m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自然电位平直,为浅湖亚相沉积。下部1050-1055m,为细砂岩,发育交错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呈钟形曲线特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4)陵16井新下Ⅰ油组6小层岩心相:该段深度1114-1125m。下部为薄层状灰色油迹细砂岩,中部为紫红色细砂岩过渡到灰绿色细砂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自然电位曲线呈钟形组合曲线特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1.2测井相特征

(1)三角洲平原砂岩微相测井相特征:研究区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于港2井区及以北地区。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微相。

分流河道呈钟型曲线或箱型+钟型曲线特征,天然堤位于分流河道顶部,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曲钟型曲线特征。决口扇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漏斗型曲线特征。

(2)三角洲前缘砂岩微相测井相特征:研究区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于荆州背斜带,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总体上呈逆旋回包络线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呈箱型或箱型+钟型曲线特征,河口砂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区,多被水下分流河道迭置,呈漏斗型曲线特征。席状砂表现为指状曲线特征。

(3)盐湖相亚相测井相特征:研究区钻遇盐湖亚相包括碳酸盐微相、石膏微相,钙芒硝微相、盐岩-钾盐微相。碳酸盐微相:二高二低,低GR,低时差;高电阻,高密度。石膏微相:二高二低,低GR,低时差;高电阻,高密度。石膏与碳酸盐区分不好,但石膏的密度相对较高。钙芒硝微相:具有低GR,高电阻,低时差、密度齿化强烈的特征。盐岩-钾盐微相:具有低GR,低电阻,高时差、低密度的特征[3-4]。

1.3单井相分析

(1)李3井新下Ⅰ油组单井相:中上部1781-1784m,测井曲线呈钟形曲线特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部1816-1847m,测井曲线呈钟形组合曲线特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下部1847-1889m, 测井曲线呈指头,为浅湖亚相。底部1889-1901m,测井曲线呈钟形+漏斗形,岩性为上粗下细逆旋回,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沙坝微相。

(2)沙4新下Ⅰ油组单井相:该段深度1658-1793m。上部1658-1718m,自然电位曲线平滑,为蒸发坪亚相沉积。中部1718-1740m,自然电位呈钟形,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下部1740m-1793m,自然电位呈复合钟形,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

2沉积体系分析

江陵凹陷沉积体系总的特征有3方面:①北砂南膏泥、中部为暗色泥岩与盐岩沉积区。②北砂受两个水系控制,东为南荆水系,西为远安水系。③梅槐桥洼陷处于远安水系前缘,资福寺洼陷处于南荆水系前缘。

在这一认识指导下,通过测井相分析,以河道砂岩和前缘分流河道砂岩为目的,分析了新下段沉积体系的分布。

新下Ⅰ油组1小层沉积体系分布: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盆蒸发岩体系两类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于资福寺向斜带以北地区,湖盆蒸发岩体系主要分布于资福寺向斜带以南地区,形成北砂南膏泥的沉积格局(图1)。资福寺向斜带以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两个水系组成,东部为南荆水系,西部为远安水系。南荆水系总体上发育于江陵凹陷东部,分流河道末梢在江陵凹陷东部地区进入荆州背斜带。远安水系由江陵凹陷北缘向南延伸进入万城断裂构造带和荆州背斜带交界处。由北向南,总体上为三角洲平原,三角州前缘和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相主要分布于拾桥单斜带以北地区,在荆州背斜带主要为前缘分流河道末梢到席状砂区。

3结论

(1)江陵凹陷新沟嘴组Ⅰ段总体上以灰色粉砂岩、棕红色粉砂岩与灰色泥岩、杂色泥岩、棕红色泥岩互层为特征。主要有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浅湖泥等三类微相类型。

(2)江陵凹陷新沟嘴组Ⅰ段沉积体系主要包括: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盆蒸发岩体系两类沉积体系。

(3)江陵凹陷新沟嘴组Ⅰ段规模大,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也有助于江陵凹陷及荆州北斜带等地区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

参考文献

[1]易积正.江陵凹陷梅槐桥地区第三系新沟咀组下段沉积相及砂体分布研究[J].矿物岩石,2010,(3):77~82.

[2]魏伟 余芳权.江陵凹陷新沟咀组下段物源研究[J].江汉石油科技,1993,3(4):11~18.

[3]夏胜梅,李争,余芳权.沙市油田新沟咀组下段I油组砂岩微相分析及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1995,5(3):31~37.

[4]江陵凹陷沙市组和新沟咀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