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后女兵徐彤:用爱铸就军民鱼水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后女兵徐彤:用爱铸就军民鱼水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徐彤,出生于军人家庭。受父辈良好家风的影响,家境优越的徐彤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5岁时,徐彤拍摄过公益广告,6岁开始跟着爷爷到社区做好事,随家人去敬老院当义工,与家人一起长期资助20多名困难孤儿,他们先后帮助近百名孤儿走出困境。这名90后北京姑娘的梦想是开一家福利院,让生活困难的孤儿有一个温暖的家。

学雷锋的“小妮子”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是当过军医的爷爷经常哼唱的歌曲,徐彤也从爷爷的歌声中慢慢了解了学雷锋的内涵,爷爷的歌声也将她领上了慈善之路。

2000年夏的一个周末清晨,6岁的徐彤,睡梦中隐约听到爷爷收拾工具的叮当声,便一骨碌爬了起来,闹着让爷爷带她去社区学雷锋。“爷爷,爷爷,我帮你拿椅子吧。”爷爷答应带孙女一起去。椅子虽不大,但对于徐彤来说是很困难的。有几次,爷爷要帮她搬,徐彤说啥都不撒手,晃晃悠悠地把椅子搬到了爷爷义务帮人理发的地方。她可爱显得笨拙的动作逗乐了社区晨练的爷爷、奶奶们。一个6岁的小女孩,搬着一把比她还高的椅子,成了社区清晨的美景。大家都说“这小妮子长大了有出息”。上午,爷爷义务理发摊的“生意”火了起来,徐彤就站在旁边帮着递递工具、扫扫发渣,每个理完发的人都会夸她勤快。徐彤心里美滋滋的,学雷锋的念头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扎根。

2006年,已是初中生的徐彤不再满足于到社区学雷锋,她经常跟随父母去敬老院做义工。每次见到敬老院的老人,她总是“爷爷好”“奶奶好”地叫个不停,那股亲热劲儿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她总是与老人们“套近乎”,帮他们修指甲、梳头、洗衣服。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年福敬院有一位81岁的李奶奶,儿子在国外工作,女儿虽然在北京上班,但很少有时间看望老人。徐彤每到周末都会去看望李奶奶,有时带上糕点,有时提些水果。后来,徐彤还把自己的手工作品或美术作品带给李奶奶观赏,李奶奶把它们摆在了宿舍的柜子里,像宝贝似的珍藏着。李奶奶远在国外的儿子多次想接她出国养老,都被她一口拒绝,她还告诉儿子:“我哪儿都不去,在敬老院有孙女陪伴挺好!”

2009年,徐彤加入了学校的外联社团,经常与同学一起到香山脚下的莎莉文聋儿康复中心做义工,那里的几十个聋儿刚刚做完耳蜗手术,正在康复中。徐彤刚开始只做一些文件整理工作,当康复中心为绘画壁画发愁时,徐彤主动找到院长,推荐自己和同学义务画画,一干就是一年多。从此,她通过妇联开始关注更多的儿童慈善机构、残疾孩子、困难孤儿、贫困山区的孩子。

困难孤儿心里的“徐姐姐”

“徐姐姐,有你在,我不再孤单,我会勇敢地面对不幸。”这是一个17岁男孩写在日记里的话。日记里断断续续地记录着他与“姐姐”徐彤之间的感人故事。日记的主人叫冯国庆,是宁夏吴忠市的一名学生。

2003年10月,一场交通事故残忍地夺去了冯国庆爸爸的生命,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到两年,妈妈弃他改嫁。小国庆成了孤儿,他与爷爷相依为命,在悲痛、无助面前变得孤僻、冷漠,见到人就躲,不愿与任何人说话。

小国庆和爷爷住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厨房连着卧室,唯一的桌子,既是切菜的厨桌,也是吃饭的餐桌,还是写作业的课桌。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小国庆挑起照顾爷爷的重担,他每天除了学习外,还要做家务。徐彤难以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她除了给冯国庆邮寄学费和生活费外,偶尔还会寄一些学习用品和衣服,但令徐彤担心的是冯国庆孤僻的性格。

2011年学校刚放寒假,徐彤便迫不及待地缠着妈妈去看望冯国庆。冯国庆刚见到徐彤时显得很羞涩。为了缓和气氛,徐彤就领着他转超市、逛商场,让小国庆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食品。小国庆非常懂事,总去挑选那些廉价的物品。

说起徐彤姐姐,小国庆话里话外都洋溢着幸福,是这个姐姐使他明白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他在日记里写道:“今天姐姐给我送来了学费和生活费,还给我买了新衣裳和文具,我虽然失去了爸爸、妈妈,但上天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姐姐,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012年7月,刚刚高中毕业的徐彤决定再次去看望冯国庆。她知道小国庆的英语不好,尤其是发音不标准,便带上英语课本,挨个地教他读,还帮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回到北京后,徐彤还时常打电话鼓励小国庆好好学习,每遇到好的学习资料就会给他寄一份,帮他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后来,小国庆当上了班里的英语课代表,十几平米小屋的墙上奖状越来越多,小国庆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性格也变得开朗。

牵挂困难孤儿的“兵丫头”

2012年9月,徐彤上了大学,冬季,部队到她所在的学校征兵。当兵是徐彤儿时的梦想,通过体检、政审后,她却纠结了。入伍的前一晚,她辗转反侧,来到窗边,望着在北风中依旧挺立的梧桐树,脑海里憧憬着军营里的生活,徐彤下定决心:投身火热军营,更努力地帮助困难孤儿!

入伍后,徐彤来到某联勤分部通信站服役,成了一名整天与电话打交道的通信兵,任凭一串串号码在脑中旋转,但困难、孤独、期盼的眼神始终清晰可见。

军营生活很紧张,不能给困难孤儿“想去就去”的看望,特别是刚入伍那阵子,连打电话都非常珍贵。徐彤就将对孤儿们的牵挂写在日记本里,藏在心间最柔软的地方。每当遇到挫折时,孤儿那种韧劲儿就会鼓励她坚持、坚持、再坚持!

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宿舍的战友们都已熟睡,徐彤还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给孤儿们写信,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要坚强,姐姐都会陪着你,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度过每一天!”她也从孤儿们的来信中收获了鼓励和感恩。

部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计划没有变化快,变化没有电话快”。有好多次周末休息,徐彤正在给孤儿讲作业题,突然一声哨响,徐彤就赶紧告诉孤儿:姐姐现在有事,等姐姐回来了接着讲。但也有失约的时候,有一个周末,当徐彤执行完任务回到宿舍已是深夜,她打电话过去,孤儿的奶奶告诉她,孩子整整等了一晚上,刚睡着。这次失约给了徐彤很大的打击,那一夜,她失眠了……参军后,徐彤放慢了看望孤儿的脚步,任务的繁重,缩减了她陪伴孤儿的时间,但徐彤始终对孤儿们不离不弃。

2014年夏,有个叫刘玲玲的孤儿给徐彤写信:“姐姐,快要中考了,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在身边陪伴,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继续学习下去又有什么意义?我想退学,去沿海城市打工挣钱,给奶奶治病……”看到这里,徐彤迅速拿起电话,通过刘玲玲的邻居找到了她,说服她不仅要参加中考,还要考出好成绩,让去世的爸爸、妈妈安心。徐彤还给老师打了电话,请她多关注一下刘玲玲的情况,并坚持每天给刘玲玲打电话,鼓励她好好学习。在徐彤的努力下,小玲玲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得知这个消息时,徐彤乐得像花儿一样。

还有一个叫丁圆圆的孤儿,2006年的一场意外让父母都离她而去,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和爷爷一起照顾患病的奶奶。有一天,丁圆圆突然来电话说:“姐姐,奶奶上厕所时不小心把腿给摔断了,爷爷出去干活还没回来,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你快来帮帮我吧!”听到圆圆的求救,徐彤身在部队,没法去帮助圆圆。焦急万分之时,她想到了妈妈,妈妈被徐彤的爱心感动,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当天就买了车票,带上一大袋膏药和补品赶去看望圆圆的奶奶,帮他们渡过难关。

身处军营的徐彤,没有放弃对孤儿的牵挂,当起了困难孤儿的校外辅导员,无论是通过电话,还是信件,或是委托妈妈去探望,点点滴滴都让她这身军装更加飒爽!(因涉及个人隐私,文中孤儿的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