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畲医痧症辨痧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畲医 痧症 辨痧方法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畲族民间医药调查与整理,编号:2006R013畲医诊治痧症的起始年代虽无从考证,但对痧症的诊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畲族民间广为流传,且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畲医按照痧症进行辨治的病症几乎涵盖了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精神等科。笔者现就畲医痧症病因病机、命名、及辨证方法探讨如下。
1 痧症的病因病机
畲医认为,痧症的主要病因为“痧气”,并形成了“痧气”致病学说。痧气又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最常见的有风、湿、火邪入侵,阻滞脉络,使机体经脉气血不畅;或三气相搏而生;或三气挟杂寒、暑之邪,乘机而入;或因感染时行疫气而患;或因秽浊所触而发。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夏秋湿热盛时。冬春发病多为感染疫气。内因主要为气血失调,贪杯好色,饥饱劳伤,恣食肥厚,痰饮积滞,偏喜辛辣,而使痧邪内生。
2 痧症的命名
畲医对于痧症,一般都按发病部位、病症体貌特征、仿动物形态或按致病因素等来命名。如按发病部位取名的有喉痧、小肠痧、大肠痧、漏肠痧、黑眼痧等;按病症体貌特征取名的有滚筒痧、哑巴痧、反弓痧、肿身痧、栀黄痧等;按致病因素取名的有斜腰痧、风痧、闷痧、瘟痧、冷痧等;按动物形态取名的如蛇痧、奔牛痧、猪痧、老鼠痧等。
3 痧症的辨证
3.1 一般辨痧方法:有望诊、触诊、切诊。
3.1.1 望诊: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表情、神志、体征形态、周身皮肤颜色等变化作出辨证。痧症的一般共性表现为倦怠乏力,目光暗淡,少气懒言,皮肤萎黄无泽。又如咽喉肿痛,为喉痧;右上腹阵阵疼痛,进食即吐或吐出蛔虫,为蛔结痧;腹胀如鼓,青筋显露,为膨胀痧;口吐鲜血,全身皮肤发紫斑似梅花状,为鹿痧;股肱摇摆,像凤凰走路为凤凰痧等。
3.1.2 触诊:通过触摸患者手指尖、额头、足部及身体皮肤表面温度、体表形态及某些特征变化。痧症一般体表皮肤温度会有变化,额头皮肤及手指尖湿冷,重度病症周身皮肤变冷甚至四肢厥冷。如脐下阵阵剧烈疼痛,面色骤变,双足厥冷为绞肠痧;小腹疼痛为肠痧;肿胀,触之有物为坠肠痧等。
3.1.3 切诊:切诊是痧症的主要诊法之一,痧症有独特的脉象变化。如头痛壮热者脉象应为洪实,但痧症反而微迟;厥冷不语者脉象应为沉迟,而痧症反而滑数。此外,痧症伤食之脉象一般多紧实;伤血之脉象多芤滑;伤暑之脉多洪滑且数;伤风之脉多沉细。
3.2 特殊辨痧方法:有划痕试验、验痧筋、查痧点、试撮天突穴等。
3.2.1 划痕试验:①胸肋划痕法:用右食指屈曲的第二关节顶端,在患者第2~5胁肋之间由上而下,稍微用力,快速地划5cm左右的一道划痕,如见皮下明显隆起,且很快又呈现紫红色或暗红色者,称为痧筋。痧筋是诊断痧症的特征性表现之一。②前臂划痕法:用左手抓住患者的手腕,让患者手掌向上,再用右食指屈曲的第2关节顶端在患者前臂手三里处向内稍微用力划一道划痕,如出现痧筋隆起,即可诊为痧症。
3.2.2 验痧筋:患者臂弯、腿弯处浅表静脉出现红紫色或深青色,也是痧筋的一种。验痧筋就是在患者臂弯、腿弯处查验是否有痧筋。如该处出现红紫色或深青色,即可诊为痧症。然后用四指并拢轻拍臂、腿弯处,使局部出现红紫斑块,再用银针刺斑块,慢慢放出紫黑色血液。畲医验痧筋还分痧在气分和血分,若痧筋浅者或针刺后血流缓慢者为痧在气分,病情较轻;若痧筋乍隐乍现为痧在血分,病情较重;痧筋伏而不现者为痧毒深重,系痧毒攻入脏腑的重症。
3.2.3 查痧点:用灯芯草或粗纸捻成灯芯蘸榛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点灯,右手持灯,左手掌遮住火光,在患者额头、耳前后、颈部、胸前、脐腹部两侧,臂弯、腿弯等处照验,找痧点,若见皮内有乍隐乍现的蚊叮状红点,即可诊为痧点。痧点是痧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3.2.4 试撮天突穴:用食指和中指屈曲后的第二关节顶端,在患者天突穴撮几次,若患者感到舒适不痛,且很快出现皮下紫红斑的痧痕,即可诊为痧症。
收稿日期 200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