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梁实秋《雅舍谈吃》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表达思乡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被人视为休闲散文的精品,读之深沉隽永,耐人寻味,其间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蕴蓄着浓郁的思乡情。一些司空见惯的家常菜,一些家乡的小吃,不仅流溢出无比美妙的味道,更成为他思乡借代的对象。这些散文,在平淡中见浓郁,于叙事中现真情。
【关键词】梁实秋;诙谐幽默;思乡情
笔耕长达半个世纪的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独成一家。他的散文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入木三分地闲谈着生活的点滴。从中体味出一种旷达超脱的情怀,让人感悟到人生以淡为美,以清为乐的乐趣。
“雅舍”系列,是使梁实秋获得散文大家声誉的代表作。《雅舍谈吃》更是被人视为休闲、性灵散文的精品,读来精致典雅,耐人寻味。饮食人人所需,美食美味亦人之所爱。一般作家谈吃讲美食的文章里有名厨佳肴,有街头巷尾的零食小吃,有童年丰美的家乡饭,有自制的特色美味,往往却仅限于此。将生活情趣、人生沧桑巧妙地纳入其中,还属梁实秋《雅舍谈吃》。他在品评美味的过程中,时时寄托思故土、怀故人的真挚感情,包涵着那一代人的忧患情怀、民族意识及归依祖国的文化精神。正如梁实秋所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1]于是,梁实秋的笔调里“容纳百川”,流溢出无比美妙的味道,让人感到自然、真实、舒适。
《雅舍谈吃》诙谐的文字中,大体可以看出梁实秋当年的兴趣与性格,喜欢读书、写作,注意观察和思考,性格开朗而幽默。他接受的传统文化“以善为本”的思想,儒家名人入世近俗而不伤雅的幽默品格影响着他的情感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使他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泛爱意识和宽厚仁慈的理性精神,作为散文创作的美学追求。所谓“雅”幽默,应当就是一种与“俗”幽默相对的高品位幽默,一种与大众化、世俗化、平民化的“市民幽默”相对的“贵族幽默”。[2] 这也就是写《雅舍谈吃》文风的要旨:雅致。雅致本于学养,也不离性情,可以说雅人才有深致。于是文中随处点缀的幽默,恰好用以抵斥了种种不雅的成分,可谓相反而相成。当然雅与俗的内容在变,但作为一种风格的衡量,则变中又可见出不变来。而雅致贯穿于作者的写作中,已是一个总主题了。尽管作者谈吃,在滋味上说是偏于浓的,但也不碍于雅。同样,不雅致也不尽表现于吃相上,比如洋相百出之类。那么何为雅,或许就是人生要吃饭,但却不只是为了吃饭。吃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还要吃出一种雅致,那就要谐和起文化与性情来。
《雅舍谈吃》开卷第一篇曰《西施舌》,文章先引郁达夫的品评:“《闽小记》里所谈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继引清人张焘《津门杂记》中咏西施舌的一首诗:“灯火楼台一望开,放杯那惜倒金,朝来饱啖西施舌,不负津门鼓棹来。”接下来写自己在青岛顺兴楼席上第一次吃“西施舌”时的情景:“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文末乃感喟道“高汤氽西施舌,盖仅取其舌状之水管部分。郁氏盛誉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个西施舌则形实不雅,岂不有负其名?”全文不过五六百字,专记一事,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似不经意,从容出之的真正幽默。
幽默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敏锐感受机智表现的主观才能。“幽默感是一个作家的可贵禀赋,中国有幽默感的作家不多。”幽默的情调是梁实秋轻松的表达方式。而文中聚焦的人生情趣,生活中的细节琐事信手拈来,却选取新奇的角度,巧妙地挖掘闪烁智慧灵光的细微之处。他写《笋》,清、鲜、嫩,莫过于此物也;写面条,“味在汤里而面条寡味,应该是汤在面里然后才有味”。这“汤在里面”,意味无穷。写《蟹》更叫绝:“一只蟹脚八两酒,”是河蟹,不是海蟹!最擅长用调侃轻松的语调,将描写对象以讲故事拉家常的口吻向你娓娓道来,既犀利辛辣又幽默风趣的笔法往往让人哭笑不得,却紧紧揪着读者的心。而梁氏学大思深,为人平和冲淡,为文亦从容裕如,举重若轻,有大家气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虽然被称为幽默大师,但以风格而论,二人的幽默感却有着不同的路数。梁实秋的散文,机智闪烁,谐趣生动,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而丝毫不堕俗趣。司马长风认为:“林语堂号称幽默大师,而他只是幽默小品的提倡者,其幽默才能并不突出。在现代散文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是钱钟书。”[3]
梁实秋的饮食散文中我们还能体会到蕴育其中的那种充满乐趣的生活情怀。在《雅舍谈吃・自序》中,他用不多的文字就直截了当地陈述了自己的意向。“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所以孟子说:‘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从失大也。’专恣口腹之欲,因而失大,所以被人轻视。但是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这个‘小’不是绝对不可以谈的,只是不要仅仅成为‘饮食之人’就好”。[4]在这里,梁实秋道破了他56篇“谈吃”散文的旨,谈吃只不过是一种表象,而在轻松、幽默之中渗透着自己率真、温厚之底蕴,从吃中透露思乡之情,作品作者的人格和精神追求,在饮食中品味人生三味,才是“谈吃”文字的旨归。
梁实秋在雅舍里谈“吃”,书中无论吃过的、没吃过的、家常的、昂贵的,阅读时,都是珍稀美味,令人有垂涎欲滴之感。就是这样一部饮食文化方面的优秀读物,作者在谈美味的过程中,又时时寄托了他思故土、怀故人的真挚情感。在当今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空前碰撞和交汇中,梁实秋的恬淡、诙谐的情怀,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一种审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4]梁实秋,雅舍谈吃佚文,谈美文以寄兴
[2]王春燕,略论梁实秋散文“雅幽默”的美学特征与意义,东方论坛,2005年第2期,第58页
[3]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册,香港照明出版社,第164页
作者简介:张艳姝,女,长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