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Human Library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Human Library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问题,引入国外“真人图书馆”理念,从深度会谈、真人书筛选、非正式学习、借阅制度等方面阐述真人图书馆在个体隐性知识转移上的优势,同时结合其在隐性知识价值凸显和创新上的优势,探讨真人图书馆在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价值,得出真人图书馆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的结论,以期达到推广真人图书馆、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 知识管理 知识服务 新模式

[分类号]G251

图书馆是知识中心。资源是基础,服务是灵魂,管理是关键。图书馆诸多管理中,知识管理是知识服务的前提,直接影响图书馆在知识社会的定位、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1 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对象,以个体或组织为主体,以知识服务为中心,以传播和创新知识为目标的管理。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就管理对象而言,图书馆知识管理包含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鉴于图书馆长期将工作重点放在图书、期刊等显性知识管理上,忽略隐性知识管理,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根据Holsapple和Joshi对知识管理4个层次的划分,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管理主体上分为个体知识管理和组织知识管理两个层面。“个体”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用户和非图书馆用户;“组织”指图书馆、下属各部门或团队等。组织隐性知识是组织中成员互相配合、紧密互动而形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不能脱离成员的个体隐性知识而存在。Michael Polanyi 1958年在《个人知识》中说,“所有的知识最终都是个人的”。个体是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主体的基本元素。图书馆长期对个体隐性知识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从读者隐性知识出发,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尚处于空白”,本文将重点研究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是个体隐性知识获取、转移、共享、利用的过程。有学者将其分为学习管理、整合管理、交流管理、共享管理、创新管理等五部分。“交流”体现知识的转移――教授、学习和共享;“创新”是在吸收、整合的基础上产生新知识。本文主要研究交流管理和创新管理。知识本身的内隐性,知识拥有者的独占心理,组织不健全的机制等因素严重影响图书馆对个体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图书馆必须寻求一种特殊模式攻克这个管理软肋。Hu―man Library凭借优势开创了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模式。

2 human library

Human Library原称Living Library。因美国一家私人公司发律师函声明Living Library在美国已被注册,2010年1月1日起,改称为Human Library。国内将Human Library和Living Library分别译为“真人图书馆”和“活体图书馆”,Human Book和Living Book对应译为“真人图书”和“活体图书”。真人图书馆指图书馆提供借阅的书籍是“人”,阅读方式是读者与作为书籍的“人”面对面交谈。它源于丹麦哥本哈根一个由Ronnie Abergel等5位年轻人创立的非政府反暴力组织。2000年1月,该组织在罗斯基德音乐节上为反暴力和鼓励对话,现场出借75名真人书与观众互动,真人图书馆由此诞生。此后,民间组织的真人图书馆先在欧洲传播,相继传向大洋洲、美洲和亚洲。2005年,许多国家开始将其植入图书馆服务。曾蕾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倡议与会人员参加次年3―6月由该馆举办的“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活动”,即国内图书馆界第一次真人图书馆实践活动。

3 “真人图书馆”在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价值

3.1真人图书馆凸显个体隐性知识价值

知识的价值在于利用。真人图书馆将个体隐性知识作为流通对象,在不断被利用中突显其价值。“知识冰山”原理指出:个体隐藏在海面下的隐性知识要远多于海面上的显性知识。以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library”的真人书《相约施索华》为例。在培养学生品行修养方面,施老师的人格魅力、人文底蕴和气质涵养比他的显性知识“社交礼仪”更具价值。然而传统图书馆局限于流通纸本或数字文献等显性知识,无法流通存在于个体头脑中、不能够被写下来的隐性知识。因此在传统图书馆中,施老师显性知识的价值可以通过流通他的社交礼仪书籍体现,而他隐性知识的价值因他的思想财富得不到传播和利用而无法体现。既然隐性知识通过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观察、顿悟等方式传播,尤其是思想观念的人际传播往往较其他形式的传播更有效,那么创造面对面机会应有助于个体隐性知识尤其是思想观念的传播。真人图书馆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学生借阅施老师,在学习社交礼仪的同时,被他的思想修养和行为熏陶与感染。真人图书馆这种以人为书,颠覆传统的“借人”服务形式,突破传统图书馆流通对象的局限性,将真人书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都纳入到流通范围,使读者不仅能体会到个体显性知识的价值,还能体会到个体隐性知识的价值。特别是将个体隐性知识流通变为可能的意义尤为重大。

3.2真人图书馆实现个体隐性知识转移

“转移=传达+吸收(和利用)”。成功的知识转移既要传送者将知识送达到位,还要接收者将知识吸收并加以利用。个体隐性知识转移能否完成这两个步骤,与被转移知识本身的内隐性高低、知识来源方的可信度高低、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强弱、知识转移双方的关系融洽与否等因素相关。真人图书馆借助深度的会谈、真人书的筛选、非正式学习环境的缔造和知识转移双方关系的限定等方式克服个体隐性知识转移的消极因素,为个体隐性知识交流管理扫清障碍。

3.2.1“深度会谈”挖掘个体隐性知识知识的内隐性特征是知识转移困难的因素之一。知识内隐程度越高、越难以表达,就越难被挖掘、越难被转移。真人图书馆借助“深度会谈”方式,克服内隐性、挖掘个体隐性知识。深度会谈指谈心、交心的交流方式,要求谈话者将主观思维放在一边,跳出既定想法并真诚地反省原有观点,用开放的态度聆听对方意见,和对方一起自由且有创造性地思考会谈议题。澳大利亚利斯摩尔市真人图书馆有本从小被收养的同性恋真人书。他的少年经历、内心感受深藏于他的内心,读者只有抛开原有主观偏见、跳出对同性恋人群的歧视、与真人书交心,才能挖掘出同性恋者的真实内心世界。读者借阅真人书实际上得到一次和真人书深度会谈的机会。通过深度会谈,挖掘真人书的知识,尤其是思维模式和技巧等隐性知识。这种挖掘是双向的,真人书同样可以挖掘到读者的隐性知识。以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 library”的真人书《青春的智慧一蔡敏》为例。学子们分享蔡敏在学

习、选课和活动中点滴心得的同时,蔡敏也了解到借阅她的读者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深度会谈在会谈双方之间产生一股来回往返的知识流,实现隐性知识螺旋式上升地来回转移,达到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效果。量子物理学家Heisenberg就是通过和Einstein深度会谈,攻克思维瓶颈并提出了“测不准原理”。真人图书馆的深度会谈方式有效克服了知识的内隐性。

3.2.2“真人书筛选”提高隐性知识可信度Szulans-ki认为,如果知识来源方无法使知识的可靠性被接收方认可,则知识转移过程将受到影响。若接收方觉得隐性知识来源不可靠,就不可能信赖接收到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转移将变得困难;若接收方觉得隐性知识可信度高,就可能接受和运用接收到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转移将变得容易。真人图书馆借助严格的真人书筛选制度确保真人书个体隐性知识可信度。首先,真人图书馆根据办馆宗旨和读者需求选择真人书。虽然真人书是没有报酬的志愿者,但不是所有志愿者都能成为真人书。国外常为消除偏见而选择瘾君子、同性恋者等特殊志愿者;国内则为满足大学生需求而选择专家、教师等志愿者。其次,真人图书馆根据志愿者知识的可信度选择真人书。Grewal等人认为,知识源的信任度是接收方认为知识源是专家的程度,May-er等人认为,知识源的信任度取决于知识源的能力。总之,知识来源方具有高超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对口知识时,知识外溢的可持续性就强、权威性就高,知识接收方对知识的接收意愿就强、接收方知识获取和知识创造性再运用的可能性就大,知识转移的效果就好。真人图书馆一般选择领域权威人士和有亲身体验的人充当真人书。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共开展了12期,出借真人书34本,基本来自院系学子中的“精英”和教师中的“牛人”。他们成绩突出、经验丰富、知识外溢性强。根据借阅反馈,读者对这些真人书的知识有很强的接收意愿。英国兰开夏郡普雷斯顿学院为健康和护理专业学生举办的真人图书馆活动搜集的20本真人书都是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乳腺癌等疾病的患者。要了解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没有比亲耳听患者讲述感受更可靠的方式了。

3.2.3“非正式学习”增强隐性知识吸收能力“非正式学习”相对于正式学习提出,指在非正规教学环境(课堂之外),通过非正式教育模式(无教材、无教学目的、无教学程序)和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其特点是依靠学习者的主动性,进行内在驱动的持续性学习,学习者主导学习过程,主动习得而非被动接受。沙龙、聚会、上网、聊天等都是非正式学习途径。石家庄学院举办的数期真人图书馆活动采用“沙龙”形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真人图书馆则采用“圆桌漫谈”形式,不拘泥于“一对一”,允许“一对多”或“多对多”交流。轻松的沙龙和圆桌氛围极大增强了知识的吸收效果:可见真人图书馆提供的是一种非正式学习途径。根据Sally Anne Moore的“学习75/25规则”,习得知识,75%通过非正式学习,仅25%通过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吸收,是个体隐性知识转移的重要途径。借阅真人书发生在非正式教育环境中,没有教材和教学程序的制约。“读者在阅读真人图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思维方式等现场跳跃性地索取感兴趣的内容”。轻松愉悦状态下自然的学习,人主动学习的欲望容易被激发,在互动中有意无意地完成隐性知识的认知和吸收。Planck发现热辐射定律正是他与Rubens在喝茶聊天时得到的启发。以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 library”的真人书《走向英语学习的顶峰――徐楚》为例,对希望掌握英语学习方法的学子们来说,当面咨询英语尖子徐楚背单词、练听力的方法远比倾听老师课堂教学和阅读相关书籍更奏效。真人图书馆凭借其非正式学习优势增强r知识接收者对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

3.2.4“借阅制度”规范隐性知识转移双方的关系隐性知识转移需要大量个体层面的交流,而个体层面交流的难易取决于双方的亲密程度。O’Dell和Gray-son认为,个体间关系应当被看作是促进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转移双方关系越好,隐性知识转移效果就越好;相反,若转移双方存在尴尬、疏远等不良关系,隐性知识转移就困难。培养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克服知识传授方的独占心理。隐性知识拥有者一般担心知识一旦被别人拥有,自己将失去竞争优势,因此不愿分享其经验和诀窍。真人书是愿意分享自己知识的志愿者,因此对其隐性知识不存在独占心理。英国博内茅斯市真人图书馆的真人书Julie Duffy是位视障人,但很乐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各种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中的“书”们表示,LivingLibrary让他们感知一份责任和成就、获得一种鼓励和乐趣,因此都乐于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同学分享。其次要克服组织机制的障碍。图书馆传统的刚性体制强调动态的“人”与静态的“书”单向阅读,人和人之间缺少交流机会,无法转移个体隐性知识。真人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强调动态的“人”和“人”之间双向阅读,有条件转移个体隐性知识。真人图书馆将个体隐性知识转移双方的身份定格为“书籍一读者”,将转移双方的关系规范为“被阅读一阅读”,顿时拉近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为隐性知识转移营造客观公正、平等自由的中性环境。比如读者在真人图书馆中可以没有顾忌地询问某类平时好奇又不敢询问的群体。真人图书馆借阅制度将交谈话题限制在真人书标注领域,防止谈及个人隐私等非标注领域话题。例如标注“难民”的Mamet是来自伊朗的难民,6岁时和母亲及两姊弟移民丹麦,现在丹麦获得某大地产公司50%股份。虽然他有两段截然不同的经历,但作为“难民真人书”,主要谈他在难民营的经历。真人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一般规定“预约”方式借阅,每次借阅都有30-45分钟的时间限制,真人书如果不愿回答读者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这些规定造就了读者与真人书之间的相互尊重与选择自由。真人图书馆规范的借阅制度是优化隐性知识转移双方关系的保证。

3.3真人图书馆推动个体隐性知识创新

隐性知识创新,是对原有隐性知识的创造性变革和升级,实现其在量上的增加和质上的完善。真人图书馆通过向读者出借真人书,改变双方原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存量,重组双方的原始隐性知识,形成各自新的主观隐性知识,完成隐性知识创新,实现个体隐性知识的创新管理。个体的创新动力来自个体之间的知识距离。只有具备一定知识距离,读者在借阅真人书的过程中才有求知和创新的动力。然而一个人的知识具有综合性。真人图书馆借助图书标注将真人书和读者的知识距离限定在标注领域,防止真人书知识的综合性困扰真人书和读者的知识距离。社会学教授真人书若标注“科研”,则在科研领域,他教学领域的知识和读者便不做知识距离的考量。真人书和读者的知识背景既可相同、也可相异。只要存在知识距离,都会激发知识的碰撞和思维的摩擦。真人书知识的介入,可以打破读者固有思维习惯,催生创新的环境氛围,产生新的知识。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2010年真人书涉及音乐、跨文化教育、心理学等30多个学科领域。心理学专业读者在跨文化教育领域和该领域的真人书存在知识距离,通过跨领域借阅,可以激发该读者创新叉研究的欲望。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创新主体的内力和外部驱动力。真人图书馆为有一定知识距离的个体营造交流机会,向个体施加外部驱动力,激发个体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欲等内部动力,促成个体知识创新。2009年3月,加拿大本拿比市马斯克洛中学图书馆邀请核能物理学家等作为真人书。中学生和科学家在核能领域存在很大的知识距离,他们的交流直接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动力。可见,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鉴于真人书在标注领域的专业知识存量大、知识外溢的可持续性强于读者,真人书的隐性知识是创造价值的知识,是读者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4 结语

真人图书馆在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上开拓了一条新路,但要在国内生根,必须注意几个问题。①真人图书馆的中国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文化的真人图书馆。②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真人书分编规则、流通制度和效果评估机制等。③在流通隐性知识的同时,注意和显性知识互荐。活体资源在某个程度上是读者在该领域的“导读者”,是推介传统馆藏资源的活招牌。读者借阅一位专家、学习他隐性知识的同时,对他的书籍、文章也会产生兴趣,甚至对他同行的著作也充满阅读欲望。这位专家便成了“头部”,图书馆有形文献资源甚至冷门资源便成了“长尾”。“头部”牵出“长尾”,盘活了图书馆的传统资源。④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线视频极大方便了身处异地的读者和真人书的交流。

[作者简介]吴云珊,女,1979年生,馆员,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