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已见端倪,面对第三轮改革的形势,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迅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能力本位 课程改革 探讨

随着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已见端倪,面对第三轮改革的形势,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新的挑战逼迫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能以较短的时间缩小与示范高职院校的差距,迅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要进一步开展深入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并与校外深度合作企业共同探讨,分析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明确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为一体的职业综合能力体系,建立具有职业特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从“以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教学”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变,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驱动,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倾向于综合职业能力、智能型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所以高职教育要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体系来科学设计,并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力求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际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包括行业入门导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行业入门导论课程要突出对学生行业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要求学生要“会”。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对产业中岗位进行差异化分析,即此产业中哪些岗位适合高职学生就业,该岗位即为核心岗位,按照核心岗位分析需要的核心能力,再根据核心能力开设相应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要求做“精”、做“强”,做出不可替代性。专业拓展课程是为学生今后发展岗位打基础的,只要求学生“懂”,知方法、知怎么学即可。课程前后次序是按照技能训练从单一到综合,能力培养从低到高进行安排。

新的课程改革要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包括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课程整体设计的要点是:确定课程整体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确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进行单元项目的设计(教师要精选项目任务、案例,自己先进行操作),如何进行考核,课程进度的设计,教学文件建设等。

单元设计首先把某一门课程根据其能力要求分为若干单元,每一个单元即为一个项目。在设计时,明确这一单元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用案例或情境引入教学,提出这一单元的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参与训练或讨论,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完成任务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能力点和知识点,布置作业。

项目化教学不是将“章节”简单改成项目。项目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成果展示;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可用于特定教学内容;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是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学生可以独立(或分组)进行操作;具有一定难度;操作结束可以看到明显成果,师生可共同评价。

要遵循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教材建设,准确把握教材为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开发或选用适合项目化教学需要的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等。

专业课要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满堂灌”教学方法,采取“学中做、做中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项目讨论式、任务分解式等方法展开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思想政治课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是简单说教。要把大道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动丰富的案例之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可采取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热点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影视片等多种方法,把思想政治课讲活、讲实、讲透,让学生入脑入心,转化为正确的行动。

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要以工作内容为导向,在教学中实现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的衔接对应。比如外语课在不同专业开设商务英语、印刷包装英语、IT英语、旅游英语等。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采取课程模块化,根据不同工作内容设置成不同的模块,针对具体的专业讲授不同的内容。

三、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主动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更多地开展“冠名班”、“定单式”培养人才。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教学计划,合作编写教材。要创造条件把学校教学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设备优势,将部分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联系密切的课程和实训项目转移至企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能在实际岗位操作中展开教学活动。

在时间安排上,要转变以教学计划为中心的观念,打破学期、学年的传统,积极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从大一到毕业,分散到多个学期中:第一阶段是跟岗实习,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第二阶段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以培养综合技能;第三阶段是毕业顶岗实习,利用毕业综合设计和参与研发性顶岗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竟超.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J].科技向导,2013(5).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高玉萍.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们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周世学.大学生培养模式与就业相关性的研究[N].天津职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