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程质量监督优化与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程质量监督优化与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我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双层递阶协同优化框架,并阐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协同优化实施策略,包括平衡优化权责利配置等。

关键词: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优化路径

1引言

我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经历了建立、规范、深化改革和科学化管理四个阶段,凸显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执法和行政功能,强调了执法监督的严肃性和责任性;而对其运行过程的社会和市场功能、监督者能动性的激励手段与措施重视不足,出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劳动价值偏离和不公现象。按照区域划分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任务和责任的差异性,难以挖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的能动潜力和自发积极行为,制约了工程质量政府执法监督的有效性。提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就必须探索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行为需求和价值趋向,架构与实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优化和运行策略。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研究开始关注主体需求规律分析,已有学者提及各层次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委托关系的协调性,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研究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证性等仍存在欠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由人(激励主体和激励对象)、组织(监督机构与监督团队)和环境(监督制度与运行体系)三大要素构成。因此,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看成一个系统,基于激励协同视角探讨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与实施过程,以完善与优化激励体系,提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协同机理的效益。

2协同视角下我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问题及致因

2.1双重委托下监督主体权责利不协同引起主体合作意愿不足。各层次监督主体权责利不协同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积极性不足的本质原因。首先,政府主管部门与质量监督机构之间存在委托关系,以实现区域内群项目监督零失效为目标,保证区域内群项目整体安全使用,其次,质量监督机构委托监督团队对每项工程质量实施群体执法监督,以有效监督保证该工程的环境质量和安全使用。监督主管部门的权利较大,考虑自身激励目标时对监督机构的发展目标考虑不足;监督机构既是人,又是委托人,其在行使监督权力时不仅受到权利局限,而且出于自利性而导致对监督成员激励不足。双重委托关系导致了各层级监督主体缺乏合作意愿。2.2总量受限下激励资源配置不均衡引起激励措施效果不佳。政府主管部门是有限理性群体,关注激励资源的投入产出率。激励总量受限下,如何更好地分配激励资源,实现激励效果最大化是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科学设计与有效运行的关键。我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手段较为单一,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掌握激励资源,监督人员责任与权力不匹配,能力与岗位不相匹配,岗位与责任不对接,导致激励措施的实施效果不佳。目前,监督人员终身制无法提高执法监督的工作效率,监督任务区域垄断影响政府监督的效果,监督机构难以实现奖优罚懒的运行机制,导致监督者能动性不足。只有优化激励资源配置,才能提高执法监督工作效率和有效性。2.3反馈缺失下激励过程不协调导致激励运行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运行过程中缺乏激励效果反馈循环节,形成激励改进措施较为滞后,致使各层次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需求难以得到最大程度满足。以提高执法监管工作效率的政府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运行不畅,导致监督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循环性。激励过程不协同将引起激励改进措施缺乏针对性与及时性,难以适应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日益增长的需求;激励效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造成激励体系不能及时调整优化,激励过程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业发展环境契合度不够,这使得激励运行环境愈加不完善,激励环境营造不足,制约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积极性。

3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协同双层递阶优化框架

根据双重委托下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协同激励原理分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应从系统观角度出发,基于激励体系的协同性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双重委托链结构运行优化,其本质是将各监督主体、各激励要素、激励实施过程以及激励资源协同整合成有机整体,使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运行效益最大化,基于此,可构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双层递阶协同优化框架,如图1所示。双层递阶协同优化的本质就是从多层监督主体利益协调和激励要素协同的双重路径实施激励,实现激励过程动态协同和激励效益最大化。一是多层监督主体利益协调路径,涉及政府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团队(小组)相互关联的多级管理组织系统,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为区域质量监督的核心,对区域所有工程质量监督负全责,他们之间行为构成多级博弈策略关系模型,以此构建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团队(小组)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二是多种激励要素协同,从科学设置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组织形式、合理匹配监督团队责权利出发,优化组合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要素、手段和措施,有效配置监督要素资源,平衡优化监督项目团队权利和制约机制,构建符合监督主体行为规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搭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公开平台,使激励效果和监督信息实现及时反馈,不断调整与优化激励要素组成结构,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

4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协同优化实施策略

4.1平衡优化权责利配置,促进激励主体协作共赢。从主体关联视角建立合作共赢理念,将以激励效益为导向使激励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系统整体绩效。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运行机制,合理匹配监督机构和监督团队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科学设计符合监督主体行为规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各监督主体在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的监督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以激励协同提升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委托链相关主体的合作意愿。其次,以公平公正的激励体系,营造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搭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共享平台,以监督信息现代化强化监督机构、监督团队和监督人员的联动作用与效率,创建互动共赢、共创价值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同发展环境。4.2有效匹配监督主体需求,组合优化多种激励措施。激励要素与措施的组合优化是最大程度满足各层次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主体需求渐增性的有效途径。激励政策措施的优化组合的原则是激励要素和措施与各层监督主体需求相匹配。因此,应准确识别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各主体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特征,从满足需求、引导需求来灵活选择与其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激励要素和措施。另外,分析各项激励要素、制度与措施的作用机理,避免各激励要素、措施自身的局限性,注重各项激励手段、措施之间的衔接过渡与集成作用,以激励措施、手段间组合优化原则来选择激励运行机制,实现激励成本最小化,激励效益最大化。4.3建立监督信息反馈渠道,完善激励体系运行机制。激励运行过程协同依赖于激励政策制定、执行、反馈、优化等环节联动。实现激励过程协同联动,离不开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信息平台与全过程的信息反馈。首先,应搭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信息共享和反馈平台,注重激励效果信息反馈平台的公开性和反馈渠道的畅通,以信息化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政策和措施的持续改进与优化。其次,从监督主体需求出发,不断调整与优化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适时更新调整激励要素、激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工程质量监督主体执法监督行为,促进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业发展。

5结语

工程质量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明显的公共品属性,必须提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其关键在工程质量监督者的积极执法监督行为,激发工程质量监督者的积极行为,需要不断深化分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的行为特征、发展规律、价值趋向和价值需要,科学制定协同协调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与策略,以激励协同激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者的能动潜力、引导执法监督的积极行为,以工程质量政府执法监督有力、有益、有效,全面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新波,李凤,罗能.知识联盟激励协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4(2):79-86.

[2]郭汉丁,郝海,张印贤.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探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6):82-90.

[3]张敏,陈荣秋.关键链项目管理中效率与创新协同控制的两阶段激励契约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6-63.

[4]王星,郭汉丁,陶凯,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模型及实施路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73-276+343.

[5]郭汉丁,王星,郝海,等.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为的进化博弈协同机理与激励策略[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64-168.

作者:郭汉丁 张印贤 王星 单位:1.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