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常生活的美学角度论“复魅”的必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常生活的美学角度论“复魅”的必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从现代性的“祛魅”以来,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现象世界,也已失去了它古老的神性之魅的魔力。随着工具理性社会的发展,赫勒展现的日常生活的图式化面貌,列斐伏尔直陈的恐怖的消费社会,都告诉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异化。建构“复魅”,寻找一种“救赎”,进行“诗意的栖居”,是当下语境中人的本真存在的必须。

关键词:祛魅;日常生活;复魅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42-01

“祛魅”,顾名思义是将魔力消除。“‘祛魅’是指宗教的形而上的世界观的瓦解和世界的合理化过程”。祛魅本是一个描述现代性社会特征的概念。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展示了机械复制论的现代性意义,消除人对神的一种神秘感。艺术“韵味的消失”,正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机械复制导致原作的那种“独一无二”性消失了,即艺术“韵味”的丧失。

宗教和艺术原本是密切相关的,艺术和宗教的紧密联系正造就了本雅明所说的“膜拜价值”。 这种“膜拜价值”所给予人们的正是在欣赏艺术的同时,领会艺术背后特有的神性意味和内涵。然而在宗教性的“祛魅”后,科学、道德和艺术逐渐独立分化,社会开始由“价值合乎理性”为主导向“目的合乎理性”转变。工具理性使现代文明陷入“理性”的牢笼之中,艺术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自律性,艺术日益具有商品化倾向,一切终极、崇高的价值都消失了。

日常生活,是指各个个人最直接的生存领域。日常生活的逐渐符号化和商品化,更代表着现代性的“祛魅”后,整个人类社会生存所遭遇到的全面异化的命运。日常生活中主体自主性的丧失,人退化成 “单向度”的怪物。

20世纪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了“向生活世界还原”的思想。赫勒对日常生活的一般行为图式中找到了其令人厌倦的内因。

如今消费文化意识已经完全渗透到日常生活领域,正如列斐伏尔所说:“商品、市场、货币以它们那不可取代的逻辑控制了日常生活,资本主义的扩张已达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日常生活被经济利益控制,商品广告通过电视在每个家庭里泛滥、人在符号和信息的不断膨胀中缺乏真正的交往,个体日益疏远社会,人与人越来越疏远。消费不仅被符号化,以致它们成为消费物的所指。因此可以说整个世界成了一个“被管理的工厂”,日常生活被挤压成了“一个平面”,技术理性向生活世界的扩张,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消费异化使人的需要畸形发展,在这种异化消费中,人并没有真正的自由,人在消费中迷失了自我。

现代性的祛魅后,技术不再是造福于人类的工具,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压迫自己的异己力量,这就是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使它成为人类难以驾驭的异己的力量。现代物质及精神文化强加给人的异化,充分表现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

如何改变日常生活的异化现状,唤醒主体的自我觉醒,找寻一条“复魅”之路,使人在日常生活的生存变得有理由、有价值,才是当下语境中我们要极力思索的。

在异化的社会中,人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本真性的存在,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常人”状态。建设一种有意义的日常生活,实现主客体关系的和谐,需要沉思一种自主的力量来摆脱现代技术所造成的人与自己家园的隔膜,实现在大地上的“诗意的栖居”。因此可以说,海德格尔所提出的“诗性的尺度”,就是一种新的生存尺度,诗是真理世界的表达,它可为世人提供一种合乎人的本质的尺度,或许,只有这样诗性的尺度取代技术的尺度,人才能与本己同在,“人并不是通过耕耘建房,待在青天之下大地之上而居的。人只有当他已经诗意地接受尺规的意义上安居,他才能够从事耕耘建房这种意义的建筑。”人们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中学会用诗性的尺度来度测生存之境时,诗意的栖居、本真的存在就得到实现了。

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正逐步走向异化的边缘,它压抑了一切创造性的力量,堕落为平面化的生活。寻找一种“诗性的尺度”,是当下的必须。但是这种“诗意的栖居”能否真正解开现代技术理性套在主体身上的枷锁,使主体回归与本己同在的本真世界,这条艺术性的复魅之路,能不能行得通?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因为人在现代的社会中无法避免不受现代商品社会的浸染,况且日常生活的大众化在物质层面上具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复魅”也更不可能是标举回溯到古典的宗教神秘的形而上的膜拜之中,它可能只是我们对理想完美的呼吁,对日益沦陷的日常生活的呐喊。也许日常生活本身保留着能够表达与感知人类本真性的某种禀赋,我们只想在日益异化的日常生活中,探求一条复归人类心灵家园的本真自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