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戏蟋中的品罐乐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戏蟋中的品罐乐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蟋蟀,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被描述的优雅而知性。而生活中的蟋蟀,却远不是先生笔下如此婉约,谁又不知道那些个好斗善鸣的蛐蛐呢。

也正是蟋蟀好斗的性格,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甚至是喜爱。自古到今,一直有人钟情于蟋蟀们之间的争斗,以此为乐事。而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也越来越考究,大家从蟋蟀之斗发展到器皿之比,蟋蟀罐也因有象征身份之意而受到高度关注。

明万历 御窑青花五彩海浪迎面龙纹四方促织罐

尺寸 长13.8cm

成交价 RMB 2,070,000

拍卖时间 2013-05-10

拍卖公司 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

万历五彩素负盛名,以红绿二彩炽烈取胜,对比强烈,夺人心魄。此件青花五彩龙纹蛐蛐方罐当为其中杰出之代表,造型朴拙古雅,胎体厚重坚致,盖面以青花五彩装饰,边栏饰卷草纹,内部绘双龙戏珠纹样,盖钮为青花卧狮。方罐下部四面纹饰基本相同,口沿饰以回纹一周,器身以青花饰边栏,内绘青花五彩海水正面龙纹,运笔粗犷豪放,笔笔精准,红彩鲜艳欲滴,绿釉青翠夺目。底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双圈楷书款。

本品造型稳重敦实,大气磅R,保存较为完好,彩料几无磨损。整体构图繁密,技法熟练,画工精堪,以红浓绿艳搭配取胜,前人曾赞誉:“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极尽华丽”。

明宣德 汀州白鹭纹蟋蟀罐

尺寸 高9.5;直径14cm

成交价 RMB 1,035,000

拍卖时间 2015-05-03

拍卖公司 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5春季拍卖会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圆筒状,深弧腹,口、底相若,浅圈足。上附扁盖,盖面口沿微敛,为“平盖式”。器内无釉,器外青花装饰。罐壁用青花料绘鹭鸶、芦花、蓼汀、花草等纹样,五只鹭鸶在芦苇与枝蔓间或低头寻食,或踱步前行,或仰首望天,或回眸观望,形态各异,闲适优雅。盖面绘白鹭两只,一立于花草丛旁,另一作展翅高飞状,生机盎然,绮韵盈然。罐盖花纹,宛如一幅圆扇上的花鸟小景,而展开的罐面纹样,则犹如绘画中的横披或长卷中的若干段落,两景交相辉映,极富情致,营造出水天一色的意境与平和宁静的氛围。整器胎体厚重缜密,坚硬纯净;青花发色明快,浓淡参差;绘饰细腻生动,疏密有致,属宣德青花之上品,极具文人情趣。盖内底与圈足署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笔画工整有力。

明万历 五彩瑞兽纹促织罐

尺寸 高11.8cm

成交价 RMB 920,000

拍卖时间 2014-11-20

拍卖公司 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盖罐为鼓形,腰部突出,曲线柔中带刚,富有张力。通体以青花五彩勾勒图案,罐身及盖面均饰青花五彩麒麟瑞兽,四周点缀古松怪石祥花瑞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各色釉彩搭配有致,于绚丽浓艳中透出几许含蓄柔和之美,为万历朝五彩瓷器的一件代表佳作。

据历史记载,蓄养蟋蟀源于唐朝,五代人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金笼蟋蟀》条曰:“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到了宋代,蟋蟀好斗性格被人发现,斗虫之风盛行,一代权相贾似道酷爱斗蟋,编写了第一步有关蟋蟀的《促织经》,阐述蟋蟀的习性、种类、喂养、治疗,甚至选盆用物的要领都有详细介绍,斗虫、养虫的盛行程度可见一斑。

明清两朝,“瓦盆泥罐遍世井皆是,不论老幼皆引斗以为乐”,斗蟋蟀盛势不但未减,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历史记载,宣德、康熙、乾隆、道光以及慈禧都有斗蛐蛐的嗜好,其中明宣德帝堪为个中翘楚。宣德帝朱瞻基“工于诗文”、“精于绘事”,“酷好促织之戏”,有“蟋蟀皇帝”之称。为满足宫廷斗养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曾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

蟋蟀罐也叫做蟋蟀盆或蛐蛐罐。蛐蛐罐有瓷制、陶制、玉制、石制以及漆器制品。而最有价值的,是瓷制和陶制两种。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的,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极少传至民间。御窑、官窑烧制的蛐蛐罐精致无比,种类纷繁。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蛐蛐罐的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的形式刻印于罐底。

蟋蟀罐的制作工艺分南北两个流派,北方称“罐”,南方喜欢叫“盆”。北方罐制作较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而南方罐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极为精致。这些蛐蛐罐不但十分讲究精致,而且讲究颇多,有罐、槽、盂、栅、横、牌之分,其质地各异,瓷、玉、石、泥、紫砂或其它,其中尤以澄泥陈旧者养虫为最上好。

蟋蟀罐常以二十四只为一桌,另有一“王爷罐”压桌。通罐多为素面光坯,唯有“王爷罐”纹饰多,尤为考究。

这些蟋蟀罐凭借宣德青花空前绝后的技艺,精工卓绝,在历朝蟋蟀罐中最负盛名。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言:“今宣德蟋蟀罐最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徐珂辑《清稗类抄.鉴赏》思条:“(宣德)宫中贮养蟋蟀之具,精细绝伦,故后人得宣德蟋蟀盆者,视若奇珍”。与此可见,宣德官窑虫罐历来受珍视,在晚明时代就已和宣和窑遗物价格相当了。宣德青花蟋蟀罐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除了制作精工,匠心独运外,存世数量也极为稀少。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达1174件,多数藏于博物院,但就没有一件青花蟋蟀罐。刘新圆教授在其《明宣德官窑蟋蟀罐》中对传世宣德虫罐考证,认为传世品仅三例:苏富比1989年在香港拍出的黄地青花瓜叶纹坐盖式虫罐、苏州文物商店所藏青花牡丹纹平盖式虫罐与日本户栗美术馆所藏怪兽纹平盖式虫罐。

宣德罐之所以稀少,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据史料记载,1455年元月,宣德帝崩,其子朱祁镇继位。为防止年纪尚小的朱祁镇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颁布诏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更将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1993年春,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时,出土了大量碎瓷片,复原出一批宣德款蟋蟀罐,其中龙纹虫罐上绘有五爪龙图案。如按照元、明两朝的制度规定,只要是饰有五爪龙的器物,除帝王之外,臣庶均不得使用。经这一条线索就可看出,龙纹蟋蟀罐必为宣德帝的御用之物,为宣德帝养虫和斗虫的喜好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依据,也恰好证实以传闻编写的太皇太后下令将蟋蟀罐悉数打碎的记载具有真实的参考性。

蟋蟀罐有“斗盆”、“养盆”之分,因为蟋蟀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在畜养过程中又需要透气,不可积水,所以养盆均为陶泥制作。斗盆则为瓷质,并且对盆底要求很高,因两虫相斗时发力凶猛,较力时间久,盆底光滑不易发力,太过粗硬又会摩伤足锋。一般养虫人家一年中畜养蟋蟀数量少则几十只,多则数百只,养盆要多于虫数;一般情况下,养家上局出斗时若携带四、五精英出战,那么养盆、提罐等多会是“万礼张”、“赵子玉”等澄泥罐中的名品;斗盆在斗局中仅需一二个,而因为是虫主人身份与地位的体现,所以斗盆更为考究。宣德帝就因为好促织之戏,而更喜欢制作虫盆。

蟋蟀罐有陶、瓷两种制品。烧制地区比较广泛。瓷制品以景德镇为主,明宣德时烧制的器型为鼓式,盖下凹,有钱形气孔,盖内竖写六字单行青花款,器底有六字双圈年款。万历时,造型有较多变化,有圆、方、梅花、瓜棱、扇面、八方等形式。清时仍有烧制。

蟋蟀罐、蝈蝈葫芦,以及过笼、水槽、探筒等虫具,不仅是玩虫的必备之物,也是不少玩虫爱好者的收藏之物。 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这样一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由于永乐官窑以及赵子玉蟋蟀罐在目前的市场上已很难看到,因此明代的蟋蟀罐就成了珍品。

古代澄泥罐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墨玉黑、鸡骨白、雪里红为上乘颜色,尤以豆绿砂、鸡骨白最为名贵。山东澄泥蟋蟀罐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观若碧玉,抚若童肌, 存饭不腐,厉寒不冰,抚如石,呵生津。

制陶工艺是澄泥工艺的先导,它的发展孕育创造了澄泥工艺,制陶工艺升华的结果,是瓷器的出现。澄泥工艺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澄泥罐、紫砂器的问世证明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仍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显示了它的价值,它是介于陶与瓷中间的另一路产品,归类于炻器。控制温度是把握质量的关键之一: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透气性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烧成陶质,硬度差,内糠外酥。所以,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罐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罐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

古代澄泥蟋蟀罐的制作需经过几十道工序。首先,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古法制泥,是将一种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河中,河水中裹带的泥沙流入绢袋中,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随着时代的变迁,河的水流量和流速都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完全遵循古法已不可能。)滤出的极为细致的泥土就是制罐的原料――澄泥。澄泥蟋蟀罐之名也由此而来。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历经冬夏以去其燥性才能使用。澄泥罐“取之于水而成之于火”。这可追似到中国道教的炼丹术:水中取泥譬若生药,火中成罐终似结丹。目前山东蟋蟀罐在遵循古法的同时又独出机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予以创新,在炼泥这个工序上,购置了机械设备,以电为动力替代了原来的手工操作;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加强罐的密度和硬度,又使澄泥罐在烧制时不会产生任何气泡和微小的裂纹。一般澄泥罐的密度在1.2~1.4左右,目前运用现代工艺使它的密度提高到了1.6~1.8左右,增加了其使用性和适宜的透气性。

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个子玉蛐蛐罐能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别小看这一只只小小的蛐蛐罐,它最能体现蛐蛐主人的身价,自古名家制作的蛐蛐罐都身价不菲,其中由赵子玉制作的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现大洋。

赵子玉是清康熙时制作蛐蛐罐的名手。制作的蛐蛐罐名品甚多,有“绿泥”、“鳝鱼黄”、“瓜皮绿”、“藕荷色”、“倭瓜黄”等品名。赵氏所制,多题有“恭信主人”、“淡园主人”、“古燕赵子玉造”、“古燕赵子玉制”、“乐在其中”、“大清康熙年制”等款识。但流传至今的赵氏蛐蛐罐多为仿制赝品,真品甚少。陶器鉴赏家认为,赵氏真品,器表有一层浆皮亮光,仿制者则无,而地露金星。到了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中有一绰号“大关”的人,却极善仿制赵氏蛐蛐罐。手法之高,足以乱真。如今流传的赵氏赝品,多系“大关”伪作。“大关”伪作中的佳品,居然表皮也有亮光,非行家而不能辨。这是如今蛐蛐罐收藏爱好者值得认真注意的一点。

1991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275万港元,成交一只宣德青花海涛花卉纹小罐;1989年5月,香港协联以6.05万港元,成交一只万历青花狮子滚球小罐;1989年5月,香港苏富比以65万港元,成交一只嘉靖黄彩红地双龙纹小罐;1991年11月,苏富比以93.5万港元,成交一只乾隆豆青釉刻花双龙罐。以上这些瓷罐,因未标明形制,无法断定是否为蛐蛐罐,仅仅能够作为瓷器蛐蛐罐收藏价值的一种参考系数而已。1966年5月,在江苏镇江一处南宋墓址出土三只陶制蟋蟀过笼,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养蛐蛐器皿。

明万历 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

尺寸 直径14.5cm

成交价 RMB 828,000

拍卖时间 2012-05-12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2春季拍卖会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万历五彩向为五彩器中的名品,为国内外藏家珍重。此罐为万历官窑传统品种,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似,可供参考。体呈六瓣葵形,直腹,内里光素,外壁以五彩作画,每一棱面绘海水云龙纹,龙体或蓝或红,须发上扬,龙嘴大张,盘旋于海天之间,棱间以青花单线为隔,与口沿外的双青花弦线构成画面的外框。底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整器造型别致,施彩鲜亮,所绘云龙活泼可爱,别有一番风味。

清同治 粉彩御题诗文蟋蟀罐

尺寸 直径13cm

成交价 RMB 560,000

拍卖时间 2012-03-10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2迎春拍卖会

“在清宫所藏历代帝王所用的蟋蟀罐中,虽然以宣德时期最早,但以一套同治皇帝御用蟋蟀罐最精致。通体施紫红釉,一面彩绘松竹梅纹饰,另一面以墨彩书七言绝句:群芳摇落画凋残,惟有孤根耐岁寒。为道沧州深雪里,独留苍翠与君香。盖面还用红黑二色绘出八卦图案,使吉祥求胜的主题更加突出。这套蟋蟀罐堪称罐中的杰作,不仅工艺精细,诗与画相衬,突出了艺术性、欣赏性。而且鲜红的釉色能强烈刺激人的感官,使人处在一种兴奋的情绪中。在小罐中还有一块小瓷牌,牌上的白色釉地上画了几条红线,用来记录蟋蟀的名字、重量、参加格斗次数等。还有一个带盖的过笼,过笼两侧各有一洞,雌雄二蟋蟀从这里自由往来。这套制作精巧的蟋蟀罐功能齐备,是皇室蟋蟀罐的代表作。”―原文摘自《帝王与宫廷瓷器―上》

近代 王世襄赠朱勇“蟀府”蟋蟀罐

尺寸 直径21cm;高16.5cm

成交价 RMB 414,000

拍卖时间 2015-06-07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5春季拍卖会

蟋蟀罐体形较大,盖面铭文:“蟀府贺二哥喜得宝蟀畅安王世襄”。1980年,王世襄与朱勇(尊称二哥)、常荣启在野外放鹰就曾照相留念,彼时畅安与朱勇每人架鹰一只。此物即是世襄送与二哥朱勇之物,以祝贺其得长胜宝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