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跨界融合求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跨界融合求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新的需求形势下,各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和创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通过拓展服务内容,跨界整合资源,将一项普普通通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升华为图书馆社会服务和阅读服务与推广的综合实践,产生了双赢的效果。这一探索为文献资源更加广泛灵活利用和开展社会化服务开辟了新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融合服务 社会化服务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0.005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for Development:Thought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Library Innovative Social Service 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Li Shouyuan

Abstract Under the new demand situation, academic librarie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boldly practising and innovating. By expanding service content and integrating cross-border resour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Library promotes a common social practice for stud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to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library social service and reading service and promotion, which results in a win-win effect. This exploration opens up a new path for the more extensive and flexible use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Integration service. Social service.

当前高校图书馆正从一个以藏书为中心的时代向数字化和合作交流乃至以知识为中心的时代转型[1]。高校图书馆正处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教育部2015年12月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各高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等作出了详细说明,亦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图书馆都在顺应形势,开拓创新,在履行好自身职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顺应社会的新需求,结合自身独特的特教资源优势,开创了“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信息素养教育与感知+阅读推广”的跨界融合服务新探索,为文献资源更加广泛灵活利用和开展社会化服务开辟了新的路径。

1 开展跨界融合的社会化服务动因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被列入必修课程。各中小学校为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除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到综合实践基地校体验、社会服务和调查、农村社会实践、军政训练、走进大自然等活动,还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活动手段和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绩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由于其特殊教育的独特背景和内涵,成为一些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选择。从2010年起,就有中小学校主动与图书馆联系,希望到此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残疾人生活及残疾人教育的了解,以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特殊情怀。

面对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一直思考着如何让这项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让前来开展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学到在其他地方不能学到的知识,开阔视野,不虚此行。

2 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化服务实践的新探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最大特色是特殊教育文献资源丰富,特别是盲文阅览室,是与南京市残联共同打造的南京市无障碍图书馆,设施先进,设备齐全,盲文书籍馆藏量为全国高校第一。同时它也是全国图书馆中唯一的一个集视障读者阅读盲文图书、汉字印刷图书、听声阅读、上网冲浪以及盲文专业师范生技能培养于一体的场所,是除了中国盲文图书馆以外较为先进的阅览室。在这里,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体验到视障读者的无障碍阅读过程。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是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前身)2010年初筹建的目前国内第一所教育类博物馆,规划展馆面积2000平方米,一期工程“通史馆”“成果馆”“体验馆”“多媒体放映厅”等已于2011年1月建成开放,二期工程 “技术馆”“特教史料馆”等,亦在完善之中。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是一所通史类、科普性、专题教育博物馆,内容上涵括特殊教育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含中职)、高等教育(含高职、高师),类别上以视障、听障、智障为主,时间上以晚清以来百余年特殊教育史为主,地域上以大陆为主兼及台港澳地区。其中收集的大量晚清以来与中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教材、教具和学具,见证了中国特殊教育走过的百年历程。

博物馆收藏、展示了大量中国特殊教育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实物藏品,馆内设施实现无障碍化、人文化、科技化、艺术化,是一所具有全国性、开放型、多功能化的集特殊教育展览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特教史研究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博物馆,能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所有关心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国内外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交流、科研、咨询、体验、互动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博物馆努力打造成体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博爱塑魂、特色立业”办学理念的文化平台与人文坐标,展现我国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发展辉煌历程的教育基地与宣传阵地。

可以说,隶属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和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是两个各具特色而资源内容和性质又互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文献资源,让两者整合到一起,呈现给阅读者的势必具有1+1>2的阅读功能,会带给阅读者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直观的感受。它们楼上与楼下的紧邻位置将更为两者的融合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3 新探索带来的新突破

随着各中小学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活跃起来,带着对高校的憧憬和好奇,不少学校将社会实践的目标投向了高校,而图书馆则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仅2014年,南京特教学院图书馆先后接待了数批来自本市的中小学生。面对这一从未出现过的新需求,南京特教学院图书馆凭着对自身资源的了解,决定放大这一社会效应,让中小学生以劳动为主的实践活动在这里获得更多知识和能量。

3.1 提供别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感受辛劳,从而懂得尊重别人劳动成果。上书活动的安排,不只是一项简单的体力劳动,它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其中的学问,体验上书者的辛劳,并教育他们在以后进入图书馆取阅图书时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代书板,不随意乱放图书。因为看似简单的上书过程,同样具有技术含量,同时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精神,由于图书种类繁多,分类复杂,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图书分类知识后才能按照图书上标示的索书号标签逐类逐级找到对应书架,将图书准确地放到应在的位置,从而为后面读者的查找和取阅提供方便。否则书在库中而读者借阅不到的现象会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形象,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学生了解到不能准确上架图书带来的严重影响后,他们无论在自己的上书过程中还是在今后进入图书馆借阅的过程中,都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放到书架上的每一本图书,这比单纯对他们开展口头教育要感性并有用得多。

3.2 引入信息素养基本概念,为其今后的阅读生活作铺垫

到图书馆社会实践,常做的一项工作是图书上架,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活。在上书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图书分类、索书号编排知识及图书的排架常识,再带领他们开始上书实践。上书的过程也是找书位置的过程,可以有效应用与巩固在此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素养知识,这样他们在以后进入各类图书馆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至少可以大略知晓自己所需图书的位置。

3.3 开启一次行走阅读之旅

劳动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接受教育。而阅读感知,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教资源丰富,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需求特性,只要适当加以组合利用,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次别开生面的行走阅读之旅、一顿特殊教育文史快闪阅读与行走阅读的大餐,而且这个阅读过程是在文字与实物的交替呈现与解读中实现,在参观中不知不觉进行,过程轻松而愉悦,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直观感受与价值体验,同时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关注特殊教育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特殊教育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也可为他们今后从事特殊教育或投身残疾人事业作铺垫。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是社会了解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要窗口,适时向社会敞开大门,这不仅可以满足部分人员的好奇心,还可以借此获得社会的了解、支持和关注。

3.4 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博爱情感和人文情怀。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坐落于“博爱之都”,校园设计处处充溢着博爱情感和人文情怀。而图书馆,从进入大厅的那刻起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百爱墙、室内盲道、无障碍电梯通道以及聋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墙上咖啡吧和墙上咖啡活动,处处体现出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关爱,亦可让学生们在鲜活的体验中接受到人文情怀教育。

此外,在图书馆可以体验盲人定向行走,在博物馆不仅可以看无障碍电影,体验盲人运动项目如下象棋、打乒乓球等,还可以在体验馆像盲人摸象那样,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体验盲人的生活。通过这些体验,可以让学生们对残疾人群生活艰难有所感触与感知,并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能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这项体验也让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富社会现实意义。

学生们在墙上咖啡吧体验感知后,爱心即刻被激活,有学生立即掏出自己的零用钱购买几杯墙上咖啡标贴亲手贴到墙上,体现了学生乐于与人分享的人文情怀。目前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在倡导待用快餐,从孩童时期就培养他们的爱心,今后走上社会,他们将更加热心公益事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才。

3.5 普及盲文基础知识。

在盲文阅览室,学生们对看到的图书和设施设备都感到新奇。盲文图书中凸起的一个个小点点是啥意思、如何识别等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学校盲文社的学生们便给他们讲解起盲文凸点组合的相关知识。盲文又是如何写出来的呢?盲文社的学生又拿出盲文点写板和笔,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书签,并作为各自的礼物赠送给他们,作为学习盲文第一课的纪念。有了对盲文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凸起的小点点,他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还可以向周围的人作些介绍和宣传,无形之中就成为盲文知识的传播者了。

3.6 为业界提供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国际图书馆界十大发展动向的第一条就是“重新认识和发挥作为场所的物理图书馆的作用”,这一内在要求推动着图书馆人不断加大对图书馆利用的探索力度,使文献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欧美等地的图书馆在积极尝试与博物馆的馆际合作,国外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联手跨界合作之路借用到高校,很显然首先在操作层面就容易得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和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就在同一座楼上,他们的联合在物理空间上只是打开一扇门的问题。打开一扇门可以让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拥有的大量的全国独一无二的特殊教育文献资源从主要限于来宾参观,拓展到各类适宜人群,使大量的特殊教育类宝贵资源走出深闺。由于这些资源为高校各种文史资源汇聚的地方,代表了高校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汇聚了该高校在自己领域的特色和成果,因而也可以让所有阅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该领域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明了的感性认知。

4 新探索带来的新思考

4.1 社会需求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创新才能从容应对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形式上的文化宣传、有限开放、参考咨询、联合共建等[3]。研究的内容包括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优劣势、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原则及评价[4]。这些研究某种程度上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现实的需求常常是复杂而多变的,除了一些共性的内容,不断出现的各种新需求也在反逼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作出新思考。如本文中介绍的中小学生到高校进行社会实践,如果图书馆不作深层的挖掘研究,不作任何设计,仅仅把它们当作学生的一次劳动实践来对待,那么双方都不会有什么收获,仅是一次劳动活动,走走过场而已,接待多了,甚至还会产生厌烦情绪。相反,往深层思考,它们产生的效果就迥然不同。

每到高考招生季,高校总要深入到招生点开展招生宣传,展示学校的特色和魅力,以吸引更多的生源报考。这项工作我们也可以前移,借中小学生到校社会实践的机会,不仅可将这些潜在生源吸引过来,还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加深对学校的了解,成为学校营销的新渠道。

对到访的学生及其他人群开展学校宣传工作,可以取得比校外宣传更实在的效果。因为在校外宣传更多靠口头及仅有的一些资料,在校内则不同,不仅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局限,还可以综合而全面地展示出学校的特色和魅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中产生认同。

4.3 社会化服务可以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增长点

“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这是各图书馆近年来倡导的服务新理念。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向亦由此开始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服务,拓展服务范围,并逐步将服务推向社会,推向更加需要的阅读人群。读者需求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将自己特色资源主动与社会分享,2012年,首先与所在地南京市栖霞区的社区合作,成立栖霞区残联“阳光”图书室,为辖区内的20多名盲人读者打开阅读的方便之门。之后其他行政区域的盲人组织也提出请求,希望也能分享到图书馆丰富的盲文阅览资源。基于此,南京市残联决定出资,以该馆为依托,共建共享特色资源库。2014年6月,南京市无障碍图书馆、南京市无障碍影像资料库在该馆挂牌建立,进一步扩充资源,拓展和延伸社会服务功能,让社会上更多有特殊需要的残障人士,能够在信息公平共享的基础上,也享受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服务。有了这些不断扩充的资源,国际盲人节“爱的光明行”活动、无障碍电影社区巡演、“爱,无障碍”――关注孤独症儿童体验饥饿8小时等社会服务活动在图书馆蓬勃开展,为图书馆增添了新的活力。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藏书走向知识发现与运用的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在探索的路上,有交集,有借鉴,有融合,有创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汲取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博物馆尝试开展馆际合作的经验[2],受湖南、山东、陕西和河南等四省高校一线女性图书馆员开展行走阅读推广活动的启迪[5],大胆探新,通过拓展服务内容,跨界整合资源,将一项普普通通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升华为图书馆阅读服务与推广的综合实践,产生了双赢的效果。这项实践告诉我们:服务无极限,只要我们用心思考,用心做事,善于借鉴,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会愈加精彩,阅读推广的形式会更加丰富而灵活,阅读推广的成效亦会更加显著,也将比传统图书馆服务,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 1 ] 吴建中.大学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图书馆杂志,2014(12):4-8.

[ 2 ] 李农.欧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馆际合作趋势[J].图书馆杂志,2008(8):59-61.

[ 3 ] 董乾枫.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5):71-73.

[ 4 ] 刘子辉,杨应全,李荣菊.近30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12):6-9.

[ 5 ] 王梅,陈洪滨,惠涓澈.阅读推广,请从图书馆员开始:“图书馆员行走阅读推广彩云之旅”郑州活动及感悟[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