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比于经常发生内乱的其他朝代,宋朝是个“模范生”。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这与当家人宋太祖赵匡胤有关,他的“杯酒释兵权”影响了整个宋朝的局势。

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分化、镇压军权,一手优待大臣和士大夫。

宋朝无内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赵匡胤消灭了军阀,并且永远消除了军人掌权的可能性,这个就是所谓“杯酒释兵权”。怎么“释”的呢?他做了皇帝不久,有天晚上把石守信等大将统统都召到宫殿里来,大家喝酒。喝到半醉的时候叫手下人统统滚蛋,就咱哥们讲点心里话了。他说,唉,你们不要看我做了皇帝啊,这皇帝可不好做。那些人很奇怪,你做皇帝怎么还不好做啊,有什么事?他说,唉,谁不想做皇帝啊?这一讲,这些大臣都害怕了,统统跪下,皇上你别这么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动过这个脑筋啊。你们都跟我是兄弟哥们,当然不会了。但你们想想看,你们的手下人如果哪一天把皇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怎么办?他们要荣华富贵啊。大家求饶说,皇上,我们太愚蠢,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那你得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啊!大家以为他是不是动了杀心要把他们都干掉?唉,他说,其实人生在世也不过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何必那么辛劳,老是带兵打仗,那么辛苦干什么呢?所以你们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带兵了,我把你们提做节度使,让你们做大官,给你们钱,你们看到好的房子就买,看到好的田就买,我跟你们结为亲家,大家世世代代都很好,免得互相猜疑,这不是很好吗?所以第二天一上朝,石守信带头,大家纷纷提要求,一个说我身上伤重,一个人说我老是生病,一个人说太辛苦,统统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律都批准,就是不批准石守信,你还是做你的统帅,你留着,其他人统统被扶为节度使。

大家可能会问唐朝节度使不是成了割据?那赵匡胤为什么还扶他们做节度使呢?这有本质的区别。唐朝的节度使是真正带兵的,比如安禄山是范阳节度使,三个州的兵力都归他带,到了后来呢,连财政、民事通通都归他管。那么宋朝的节度使就变了,变成一个虚衔,就等于享受“国务委员待遇”,其他什么都没了,只是个荣誉,一个兵都不会给你带。

这么一来,军队谁带呢?真正厉害的是赵匡胤对军事制度的改革。他把天下最精锐的部队编为禁军,一部分驻在首都,其他的轮流驻到各地。这个禁军是只派教练,没有人统帅的,所以《水浒》里也不是完全吹牛的,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确,他有一批专职的军官,但这个就是训练。那么谁来管这个军队呢?枢密使――国防部长,而枢密使是文人,不是武将。所以现在有人说什么美国国防部长是文人,我们宋朝就开始了国防部长是文人。比如《水浒传》里的高俅啊,踢踢球玩玩就做了枢密使,还根本不是武人,所以枢密使是文官。但是枢密使上面要听皇帝的,所以他并不是武装部队总司令,他只是国防部长。

将军哪里来呢?将军是临时派的。要出兵了,那么找一个人,你是将军,然后拨给你多少禁军,这样就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将军没有自己嫡系部队,仗打完了,这支部队调防,要么你退休,或者做文官。这样一来呢,造成了一个用现在话讲,是完全的国家化而不是私人化的 这么一支部队。

不仅是军队,还改革地方,把制度完全改成地方服从中央。在宋朝以前,一个州的叫州刺史,一个郡叫郡太守。赵匡胤首先开始改变名字,凡是州的长官,他叫“权知某州事”。如果一个军,叫“权知某军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暂且某一个州的事情,暂且。甚至一个县,他就叫权知某县事,暂且让你这个县里的事。是什么意思呢?随时可以叫你走,滚蛋,你是暂且。当然一也有十年、八年的。同时把死刑的复核权收归中央政府。这样一来把全国的体制变成一个从上到下逐渐控制的体制。一个郡,这样还不够,他又在上面设立一个“路”。原来唐朝设立的是“道”,他改成“路”。这个“路”是一个很复杂的体制,他的“路”有四个长官,一个是转运使,负责物资的调拨、赋税的调拨,这对朝廷很重要,你把粮食调到哪里,要送到哪里,对吧。第二个叫提刑按察使,就负责审案子,司法。第三个叫安抚使,掌握地方的军队,地方的厢军,地方部队他掌握。第四个叫提举常平使,经济流通、物价。

这四个官的职权基本上把当时一个农业社会主要的功能都取代了,但是他们属于不同的官员。不仅这样,这四个官员还规定他们不能够在同一个城市里办公,他们的办公地点是分开的。而且这四个官员管辖的范围也是不统一的,是重叠的,或者交叉的。这样一来,理论上,没有一个地方官可以把所有职权拿在自己手里,也没有地方可以管到我这块地方每一样事务。那么听谁的呢,全部听中央的。所以这个改革是很厉害的。你想想看,如果现在有一个地方要独立,他需要军权,这个地方驻的禁军是归朝廷管的,你一动我就把你干了。那地方官如果要造反必须把这四个人召集在一起,大家需要同心同德,这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在大的行政上面又分化了。你看实行这些制度是分化镇压,也相互牵制,但光有这些制度是不行的。从宋太祖开始,整个宋朝制度是优待大臣,优待士大夫。宋太祖规定不许杀大臣,不许杀士大夫,读书人要尊重他们。尊重到什么程度呢?他赐给重要的大臣“丹券铁书”,就是拿生铁铸在上面免他多少次死,只要你不是谋反,可以免罪。另外,你儿子、孙子到了年龄就可以做官,可以免税,这样统治的基础就扩大了,这当然大家都愿意。甚至就是对那些造反的人,强盗、土匪都采取招安的措施,你只要投降、招安、服从,就给你官做。所以宋朝民间有句话,“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所以《水浒》讲招安不是凭空想出来的,的确是这样的。

那么对外,宋朝也求稳定。以前我们批评宋朝对外老是投降、讲和,不过这个事情我们是要实事求是地讲,如果实在是军事没有这个实力,讲和的政策其实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比如南宋初年,金国人打过来,最远打到江西,皇逃掉了,那后来金兵退回去,双方开始和谈,开始想以黄河为界,但不行,最终以淮河为界。实际上宋朝基本上都是以淮河为界,所以南宋并不是一天到晚打仗的。相反,有些人动不动就北伐,北伐一次输一次,更不得安全。宋朝对金朝、对蒙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稳定的。后来宋朝亡恰恰就亡在想把对方干掉,结果就出了事。(摘自《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