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乐中学 学中乐

【摘要】 教学实践证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兴趣;激发;培养

数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能体现思维灵活性的一门学科. 学生如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一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明显,不喜欢数学,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抽象难懂,缺乏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平日的数学学习都被题海占满了,师生的共同目标就是要拿到高分,学生被分数压着,只能机械地练习,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可言. 没有了兴趣,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数学学习也就产生了多极分化状态.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具有情绪不稳定、爱好不持久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丰富多彩的导入内容,通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同类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拿一些硬币,让学生数数共有多少钱.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第一名学生上台一个一个地数起硬币来,三分钟后,给出结果是9元. 其他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第二名学生上台把1角的硬币一次拿出10个,5角的硬币一次拿出2个,两分钟后,给出结果是9元;第三名学生上台把硬币分类,1元的放在一堆,5角的放在一堆,1角的放在一堆,再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二十秒后给出结果是9元. 三名学生给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有更多的硬币,你们会选择哪名同学的数法?为什么?下面的很多学生说会选择第三名学生的数法,因为他分类了,花费的时间少. 教师趁机引入新课,数学中的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就是同类项. 自然地由数钱引到同类项上来.

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很关键,是调和课堂气氛的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了好的开端,能起到先声夺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积极地参与进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在和谐的关系中达到互动. 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多次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成功的体验是情感建立的基础,同时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层次水平不同,教师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是师生顺利交流的突破口,教学中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价,教师语言要富有感情,如“太好了,你的想法非常新颖. ”“虽然不太全面,但我想你一定认真思考了. ”诸如此类的激励性的语言必会鼓舞学生的斗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比较注重学法,编排每章节内容时都有“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这需要教师提供一些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测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度量“角”的大小应该用什么工具呢?想想能有几种方法可以表示“角”呢?表示“角”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增强目的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对充分预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演,学生从教师的表扬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其次,培养阅读习惯. 数学学科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等特点,学习数学知识既能将数学书读薄,也能将数学书读厚. 所谓薄是说提炼出重难点,清晰呈现出数学知识体系脉络,厚就是能读出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故事,如概念、定理的深层内涵、拓展延伸等. 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圆的知识,了解今人、古人对圆的描述,圆周率的演变,使学生在读圆的过程中了解到圆在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如圆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圆是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的一圈圈涟漪等,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会获得最深、最真的感受,这样做其他的题目时也能触类旁通. 再次,养成讨论习惯. 讲授新知识后,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分组进行练习和讨论. 讨论时有组长担任检查和辅导组员的任务,长期坚持下去,会让组长养成认真听讲、思考的好习惯,以便自己能胜任辅导其他成员的任务. 讨论的过程中,组员也可以离开座位向其他同学请教,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养成总结习惯. 每章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结评比,由章节小结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这样学生会经常要求自己归纳、总结,从而强化记忆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学有所获,并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采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基础存在一定的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且普遍的现象. 因此,教师从思想上要认识到这种正常情况,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但终究要面对现实,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专长也不同,所以,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让优秀生吃好,让中等生吃饱,让学困生吃少.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教师要给学生准备一些问题去思考讨论,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要偏难,主要针对优等生,有些问题要难度适中,主要针对中等生,有些问题要简单,安排学困生完成. 这样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能在交流中获得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时,对学困生来说,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诱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逐步提高. 批改学困生的作业时,对于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划错,而是要用深情、婉转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下次一定会更好”、“很好、继续努力”等,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来说,既是情感上的激励,也是心理上的调整,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五、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新课标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教材结合初中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如教学七巧板时,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给学生展示七巧板所拼出的各种有趣的图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展示完毕后,要发动学生自由合作,亲手制作七巧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世与,浅议初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

[2]张铁龙,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现代阅读,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