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读《消失的爱人》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消失的爱人》中的爱情婚姻悲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消失爱人》是一部突破了狭窄封闭的家庭空间,在广阔的社会维度中探讨经济萧条期现代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的影片。导演大卫・芬奇在有限的影像时空里,鲜明地呈现出了冷峻悬疑的风格、惊悚混合戏谑的手法,并凭借这种充满戏剧张力的外在艺术形式,将婚姻中的敷衍与无奈以及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展露无遗,从而触发观众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拷问与反思,唤醒现代人迷失的人性,引领我们走出悲哀与绝望的泥沼。

[关键词]《消失的爱人》;物质;伪装;舆论审判

近两年,国外电影人抓住了经济萧条期人们在物质落空后转身关注心灵情感世界、渴望回归家庭的心理趋势,将《消失的爱人》《在我入睡前》《五十度灰》等畅销小说纷纷搬上大银幕,透过爱情婚姻这扇窗,我们触目惊心地看到了培植苦痛扭曲灵魂的这块社会土壤的肥沃和广袤。这些作品正是人们在爱情婚姻方面的苦闷情绪、悲哀情怀以及精神失落在电影艺术中的反映。大卫・芬奇执导的《消失的爱人》,别出心裁地绕开了婚姻家庭题材惯常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情节,让尼克和艾米这对众人眼中的模范夫妻的婚姻生活呈现出表面的平静如水,实则暗潮涌动,潜伏了诸多的机关,只是何时触发引爆的问题。

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鲁迅先生在小说《伤逝》中如是分析子君和涓生爱情黯然消逝的原因:“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①物质基础是爱情这种精神状态依附存在的根基和保证。这便是人们老生常谈的有关“爱情与面包”的论辩话题。

艾米在日记中写道:“想要测试你婚姻的薄弱点吗?过一段穷日子,丢掉两份工作,那惊人地有效。”他们原本天真地笃信只要拥有彼此,其他所有事都是背景噪音。而随着两人相继失业,社会经济危机的阴影也投射到了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中来。因为经济问题,他们之间出现了误会和争吵,加之尼克的母亲罹患重病,尼克不加商量地就带着艾米搬回了他的老家密苏里州。他们在这里,没钱,没工作,没未来。

影片还侧面透露出美国经济的萧条衍生出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犯罪率上升、社区流浪汉增加、瘾君子醉生梦死,等等。经济危机也加剧了作为外部社会缩影的婚姻家庭内部原本存在却被遮蔽的矛盾。艾米和尼克之间经济实力的不均衡,让尼克在家庭财权问题上失去了话语权。艾米没有同尼克商量,便把巨额资金转给父母应对债务。尼克因此负气购买玩乐用品以示对艾米的不满。艾米用仅剩的钱为尼克投资了一家酒吧,却因经营不善,入不敷出。在金钱这件事上,处在人生低谷的尼克处处映射出自己的无能与狭隘。他并没有和艾米携手共渡难关,而是放弃努力,消极地应对。尼克的逆转也是社会上各种残酷竞争厮杀在家庭内部的延续。谁能说尼克的失业和失意不是导致他在婚姻中开启破坏性反弹的导火索呢?在经济上抬不起头的尼克失去了婚姻中的尊严和主动权,把为了爱主动改造自我的意愿否定成了艾米对自己的强行操控。而性质转变的关键,正是在于金钱。物质果真成了他们爱情薄弱点的试金石。

二、“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穆旦《诗八首・六》②

穆旦在诗中说得极好,在“危险的窄路里”,爱情往往会演绎成一场cosplay的真人秀。我们都喜欢把自己装扮成对方喜欢的那个样子,“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在避免“怠倦”和“陌生”中维持艰难的平衡。艾米和尼克都曾尽力为爱隐藏自我的个性,但终有一天种种矛盾的聚合让他们的缺陷在婚姻中暴露无遗,我们也因此嗅到了爱情的坟墓的腐朽气息。

艾米从小就深知“这个普通、有缺陷却真实”的自己与她在作品中塑造的神奇艾米相去甚远,然而她的父母改编了她的童年,再兜售给大众,艾米被塑造成了公众心目中完美、神奇的形象。因为爱,她愿意为尼克改变成他喜欢的样子,做一个夫唱妇随的乖巧妻子。尼克爱的是酷女孩,艾米便让自己伪装成一个酷女孩。与此同时,长期处于被他人操控状态下的艾米也释放了自己异乎寻常的控制欲,她要打造心目中的理想男人,把这个来自小地方的无名小子变得更聪明、更锋利,变得同她一样聪明能干。尼克原本是个怀抱平凡梦想的普通人,他希望这个令他着迷的女人能爱上他,为此他尽力伪装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并在婚后承诺努力变成艾米爱着的那种理想的男人。艾米称“我们快乐地假装彼此是另一种人,我们是最快乐的夫妇”。在爱的名义下的伪装,能支撑婚姻走多远?

以爱之名的控制与反控制是影片传递出来的一层主题。我们不必急于给影片中充满象征意蕴的男女主人公扣上一顶道德或是病态的大帽子。深处爱情婚姻围城之中的人,会不同程度地上演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战,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思想、情感、,也可以是生活习惯、物质财富、人生路向。艾米和尼克在婚姻中伪装自己的同时还不忘去改写操控对方的生活。爱情和婚姻从来都是一座硝烟弥漫的战场。

生活的挫败让尼克放弃了伪装优雅内涵男的戏码,他显露出了平庸、懒散、粗暴的一面。尼克厌倦了每年结婚纪念日的“寻宝游戏”,他认为这是“专为了证明她的丈夫是个粗心冷漠的浑蛋的急行军游戏”。而在几年前,尼克还对这种夫妻间的浪漫游戏兴趣有加,棉婚那年,两人心有灵犀地为对方准备了相同的礼物――棉质床单就是证明。而那个活在镁光灯下的天才作家艾米为了维持恩爱夫妻的形象,又何尝不是在抑制内心的失望和不满情绪中扮演着贤妻的角色,直到她洞悉了尼克的,以及目睹了尼克复制最让她刻骨铭心的初吻场景在其他女孩身上,才释放了内心的恶魔,点燃了她压抑多年的“被迫害妄想症”。这正如三毛所说:“丈夫在外伤害社会,欺负弱小善民,做太太的明知也不理。一旦丈夫在外认真有了红尘知己,那个太太一定拿性命来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谓大义灭亲也。”③

影片中惊悚夸张的桥段很难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对号入座,但是那种被日常生活磨蚀而转淡的婚姻生活,夫妻关系中的伪装、敷衍、谎言、背叛乃至伤害却绝不是天方夜谭。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孙柔嘉在事业、家庭的夹攻下,撕掉了彼此的伪装,原本就无爱的婚姻被抛却了最后一份敷衍,只剩下争吵和伤害。方鸿渐的胸无大志、懦弱无能撞上了孙柔嘉的专横嫉妒、自私刻薄,让婚姻中的两人都不免惊愕,莫非当初看走了眼,怎么转眼间已是所爱非人。这同艾米和尼克的婚姻又是何其的相似。

三、“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④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地运用了相同的画面,尼克轻抚着艾米的头发,不无怨恨地道出心中的独白:“我想象着打开她可爱的头颅,研究她的大脑,寻找答案,一切婚姻中最根本的问题。你在想什么?你感觉怎么样?我们对彼此做了什么?”同床异梦,并非仅是因为两者在婚姻中途起了异心而分道扬镳,有时候是因为彼此没有时时地、深入地了解对方,以至于枕边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讽刺的是,尼克的胞妹玛戈都比尼克的妻子更了解她的丈夫。尼克和艾米在婚姻中彼此产生了倦怠却不肯积极地沟通,解决矛盾,而是习惯了用敷衍为爱的空城粉饰太平,直到有一天退无可退。

艾米和尼克有着浪漫的邂逅、甜蜜的恋爱,艾米认为相恋的两年是“很奇妙的两年”,她“像个傻子一样,疯狂地快乐着”。婚后的前两年,他们曾经有过快乐的休闲时光,艾米感觉一切棒极了。尽管别人曾经一遍遍地告诉他们,“婚姻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充满了妥协和更多的工作”。然而沉浸在浮华的浪漫之中的他们,却认为自己的婚姻会是一个例外。这正如艾米“创作”的那本日记,前面记录的都是真实美好的生活,之后才是恶语相向、恐惧害怕、家庭暴力的威胁。四周年结婚纪念日的主题是花婚,艾米带尼克去后院看一些快要枯萎的玫瑰花,这正是艾米意识到两人爱情危机的绝妙象征。他们也犯了《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错误,不该把爱情当成生活的全部内容,忘记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以求达到更高精神层面的契合,否则再娇艳的玫瑰也会枯萎凋谢。

当婚姻走过了五个年头,尼克已经不知道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尼克对艾米的生活了解甚少,他不知道妻子每天在做什么,有没有朋友,甚至不知道她的血型。与其说是漠不关心,倒不如说他失去了热情和耐心去关心。这个来自密苏里州小地方的穷小子,面对纽约的上层姑娘,始终心存自卑,他觉得和艾米在一起“很糟很可怕”,他无法消除艾米对自己的不满。平淡的家庭生活、糟糕的经济状况、尼克遵循艾米的意愿的自我改造的失败,使得他骨子里的惰性上升,他愿意走一条更容易的路:经济上依附于艾米,情感上玩起了出轨。艾米敏感地察觉了丈夫的变化,她“感觉自己是一件尼克拿错的东西,一件在必要时可以抛弃的东西,一件一次性的东西”。在婚姻中,艾米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她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可以消失掉。艾米设计把这个懒惰的、说谎的丈夫以谋杀罪判处死刑。她沉痛地诠释了婚姻中“谋杀”的含义:“尼克夺走了我的骄傲,我的尊严,我的希望,我的钱。他一直从我身上夺走这些,直到我消失。这等同谋杀。”

艾米和尼克曾经达成共识,永远不要变成像他们认识的糟糕夫妻一样:“那些把丈夫当作跳梁小丑训练,再拉出门炫耀的妻子们,还有那些把妻子看作高速公路巡警需要斗智斗勇,避免接触的丈夫们。”然而后来他们都食言了,变成了彼此最不喜欢的那个样子。一段婚姻倘若走到了要靠生育孩子来维系的地步,那就只剩下悲哀和无奈了。

四、舆论审判:“看与被看”

艾米牢牢抓住并巧妙地利用了围观“看客”的猎奇、无聊的心理,因势利导,借助舆论审判将尼克玩转于股掌之上。艾米成功地导演了一场娱乐大众的事件,顺着公众舆论和事态的发展来改写剧情,让这出家庭伦理戏扭转为社会案件。她吊足了众人的胃口,以绝对的控制权又回归家庭和尼克的人生,让失踪事件完美谢幕。这其中也包含着鲁迅小说中惯用的“看与被看”的结构模式。在影片中,编剧更是采用了“看与被看”的多重架构,丰富了观众的欣赏视角也进一步丰实了作品的内涵。

最初,尼克和艾米的婚姻是被置于舆论关注的“被看”的状态下,看客们的主观论断和情感倾向将尼克推向了杀妻凶手的风口浪尖。而艾米之所以能够轻易地捆绑公众的意志,也是源于她长期处于舆论围观下的公众人物的角色身份,使她深谙此道。就连尼克在失踪的妻子照片前那激怒民意的招牌式的笑容,也是长期充当被看者的一种无意识的惯性举动。由于尼克没有在公众面前表现出人们想要的样子,舆论就要对他实施惩罚。当尼克被舆论定义为冷血的人士并进而被认定为谋害妻子的凶手时,“看与被看”已然升级为“吃与被吃”的残酷状态。尼克的命运并不取决于警察或者律师的法律审判,其生杀予夺的大权掌控在公众舆论的手中。随着事态的发展,当艾米和尼克均意识到自我的命运维系在看客的舆论审判上,两人便愈发地关注舆论动向,并进而利用舆论(特别是新闻媒体)捍卫自我的利益。这对夫妻俨然反转为看客,而公众舆论又变成了被看的对象。最后,在整部影片之上,在无聊的看客鉴赏玩味被看者的苦痛之余,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看客群体,那就是观众,“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⑤。影片剔除说教的成分并未直接向我们灌输某种理念或是做出什么道德审判,而是把一个数度逆转的故事的线索碎片抛向观众,让渡话语权,谁是谁非,由着大众做出自我的价值判断。

对于影片的结尾,令很多观众不解的是,尼克为何不离开艾米?如果把尼克的决定仅仅解释成对孩子负责的舍己为人的悲悯行为,这还不足以解释婚姻所包含的复杂成分。尼克说:“我们爱过对方,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尝试控制对方,憎恨彼此,还有不断地伤害彼此。”面对着犹如鸡肋的爱情,艾米的点评是:“这就是婚姻。”深陷婚姻的泥沼,许多人会像尼克一样,看透了其中的无奈与纠缠,也就放弃了逃离婚姻“围城”的动力和勇气。艾米和尼克之间的爱早已黯然伤逝,而我们又该如何保卫我们的爱情与婚姻?!诚如小说《消失的爱人》中所言,尽管“爱情是这世上难以言尽的无常”,“我们仍飞奔着去寻找爱,因为它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⑥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唤醒那些在爱情婚姻中迷失的人性,引领我们走出悲哀与绝望的泥沼。

注释:

①④ 鲁迅:《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第114页。

② 穆旦:《诗八首》(原题《诗八章》),《文聚》,1942年第3期。

③ 三毛:《三毛全集・随想》,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⑤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⑥ [美]吉莉安・弗琳:《消失的爱人》,胡绯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