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就是要寻找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情境设置教学,使学生主动探索

探索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逐步体验而建立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个内容时,教学中最常见的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或要求下,用量角器先量出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然后相加,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如果让学生认识其他诸如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内角和,显然,学生用动手量这一方法求和就十分麻烦。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作任何要求或提示,由学生主动去研究、讨论、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但会用量角的方法,还会用剪拼的方法。学生从中不仅仅获得了所要的结论,而且使得以后学习四边形内角和知识完全可以化归为两个三角形,五边形内角和的认识完全可以化归为三个三角形……

二、增强学生学习推动力,使学生主动探索

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数学活动比较抽象,特别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有的数学技能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畏惧、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直观形象性,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和习惯。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形象有趣的教学过程,引导小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亲自感知各类物体的特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摸一摸各种物体,真正感知各类物体形状的差异;让学生自由感知,学生自己感知而获得的知识,比记忆的知识要扎实,教给的知识是有限的,自己学会才是重要的。通过亲自感知,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空间模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能在头脑中再现已有的空间模型,能自己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出更深一层的知识。

数学既是对生活的抽象,又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能唤醒、鼓舞、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让学生参与发散思维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

在探索教学中,提供了一些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体现了教育的规律,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需要。教师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独立感知、观察、思考、想象的机会,有更多的发挥自己才能、锻炼才能的机会。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参与”。积极参与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了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会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总之,“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清丰县城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