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油价时代”的中国经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油价时代”的中国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连远在黑龙江的农民也难以逃脱高油价的冲击。

黑龙江省黑河市四家子乡农民何树文同样是高油价的间接受害者,他是一个种着500亩大豆、100亩小麦的农业大户,但一提起化肥价格,他就胆战心惊,原因是高油价拉高了化肥价格。

国产的磷酸二铵去年三四月份每袋138元,现在已经涨到了240元,“有的质量好点的产品还买不到”,45%的复合肥(俗称大力王),从去年的115元涨到了175元,“供货商说还要涨”。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已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各地出现了新一轮的油荒,石化产品又开始涨价,并将逐渐传导到下游等众多行业。

油价十年疯涨十倍

2008年6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猛涨10.75美元,收于138.54美元。创下两项历史记录:最高收盘价、最高单日涨幅。

1998年,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谷,在10美元一线徘徊。仅仅在十年后,一夜之间,油价的一次涨幅就超过10美元。

去年1月,原油每桶50美元;去年8月,涨到75美元;而现在已经超过了130美元。一桶原油每上涨1美元,对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来说,每天就将多进账970万美元。尽管如此,沙特石油部长前不久指出:“目前石油价格的上涨没有道理。”另一个石油输出国科威特的财政部长也指出,目前的油价太高了,“合理的价格应该是每桶 100美元左右。”

在这场整个世界都为之买单的游戏中,石油价格在非理性地上蹿。

世界各地的石油生产成本很不相同。依照上世纪90年代的数据,最便宜的中东地区每桶的成本仅为1至3美元,英国北海的油田则为4至21美元。当时的报告说,国际上大石油公司的平均“井口成本”大致为每桶9美元,加上运输费用和必要税费,生产商的平均保本水平在12美元上下。

假设石油的生产成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增长了2倍,则其平均成本为36美元。当原油价格接近140美元时,每桶石油的利润就高达100美元,利润率超过300%!

在如此疯狂的石油价格背后是什么呢?它是一个短期内的价格还是未来的长期稳定价格?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未来五到十年时期内,如果供给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可能整个高油价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石油问题专家邓郁松说,当被要求给各种因素对油价的贡献度做评估时,他说:“供求关系贡献了40%,美元贬值贡献了40%,其余是投机等其他因素。”

高需求增长推高油价预期

“还是供求决定价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后来”石油消费国的需求预计将持续高增长。当高需求预期转变为稀缺预期,加上投机推动,就促成了这一轮油价的持续上涨。

2007年中国新增的能源需求占世界整个新增需求的45%(欧盟和日本的能源需求处于净减少状态)。自200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能源总消耗的比重逐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至2007年的17%,这个比重仅次于美国(占比20%),甚至高过欧盟(占比15%)。

这是基于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判断,尤其是对中国和印度等“后来”石油消费国的需求持续高增长预期。这种高需求预期就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仍将继续强劲,增长量会很大。因为“后来”的石油消费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多,人均消费量非常低,石油消费现在还刚刚开始,需求处于上升期等因素造成的。

有人预测,到2010年,亚洲日进口石油将达到2000万桶,将是美国目前的两倍。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这种高需求预期很自然地转为中长期石油稀缺预期。当高需求预期转变为稀缺预期,加上投机推动,就促成了这一轮油价的持续上涨。

实际上,石油价格上涨还是供求导致。目前石油供需情况是:需求大幅度增长,供给方一方面不着急卖,认为未来还能涨;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已经赚到了足够的钱而不急着卖。

2004年底以来,油价上涨三倍多,而需求增长依旧。

另一方面,这次石油价格飙升情况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在以往,世界石油的需求方主要是发达国家,它们都没有实行补贴制度,在高油价下,人们自然会减少石油的需求。比如,两次石油危机使得法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其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了15.8%,日本下降了12.9%。

而这一次,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在新增需求方面占了大头。而中国、印度,此外还包括新的用油大户中东地区,都对国内用油进行补贴。这样做当然有这样做的道理,不过,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这其实就是鼓励石油消费。所以,只要这个补贴政策不取消,高价格对需求的抑制就不能显现。其他国家因高油价而减少的需求,会被这些国家强劲增长的需求弥补。

实际情况正在说明这一点。2002年到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66%。中国目前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石油需求依然快速增长。

能源掣肘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对记者表示: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中国不可能一下子放开油价。如果油价和国际接轨,将对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都产生巨大冲击。

业内专家预测,以今年的石油价格与中国进口油品量计算,仅仅由于石油涨价,我国经济运行成本就会上涨160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万亿元以上,这个数字超过了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一半,同时相当于2007年GDP增量部分的40%,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放开油价,我国产业瞬间平均提高40%的成本。

我国政府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决定继续补贴炼油企业,以维持国内低油价的局面。5月末,中石化再次获得123亿元补贴,这是3年中补贴数最大的一次。据测算,目前中国成品油价离国际水平有40%以上的差距,国家对于油价的隐性补贴在2007年已经超过2200亿元,占GDP的0.9%。

面对国内外油价倒挂日趋严重的窘境,出席中印日韩美五国能源部长会议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于6月7日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计划与国际接轨,但必须暂缓执行。张国宝认为,当前正值国际石油价格出现飙升的时期,如果快速推进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必将对农业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影响要远远大于油价上涨的影响。因此暂缓成品油价格改革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

中国的决策部门显然非常重视石油的供应问题。这解释了中国为什么会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急切地寻求石油资源。对于信奉“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哲学的中国人来说,当你有大致一半的石油供应来自不可琢磨的、被各种势力操控的外部市场的时候,你没办法不感到紧张。

依照中国海关部门的统计,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1.4518万吨,2007年为1.5928万吨,估计2008年将超过1.7万吨。假设每桶为石油出口国贡献净利100美元,则2008年,中国将总共为石油出口国贡献1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9万亿元。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2007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

下游行业形势严峻

“国际航线飞一条亏一条。”南方航空航油管理部经理彭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些行业已经直接受到国际高油价的冲击,航空业是其中的代表。

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受到致命打击。一年内,国际航油的价格就升了一倍多,曾一度达到173.55美元/桶,在航空业内,如果航油达到200美元/桶,所有航空公司都将遭遇灭顶之灾。

作为石油的下游产业,原料涨价已让鞋、玩具、化肥等行业面临严峻考验。

福建晋江陈埭镇,这个全国闻名的鞋都正在面临着巨大压力。志勇鞋底厂的负责人丁义勇告诉记者,仅仅从5月20号到6月9号,热塑性橡胶(SBS)就上涨了3000元一吨,涨幅达到20%,平均每天涨1%。SBS是石油的下游产业,供货商解释涨价的直接原因就是“石油涨价”。

水涨船高,鞋底的出厂价从6元涨到了6.7元左右。“成本增加了一块多,但是成品价只能增加七毛。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个年生产能力三四百万双的鞋底厂,在陈埭镇不过是中等规模,但因成本上升而导致利润减少就达数百万元。“鞋底的主要原材料塑料,属于石油的下游产品,鞋底成本涨价是普遍的。”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也在玩具业发生。

国内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应对“高油价时代”挑战的扎实措施。

资源消耗型增长的底牌与未来

李 彤

如果翻出国际油价变迁的旧账: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从3美元骤然升至10美元以上;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又从13美元升至34美元;1998年,石油价格降至10美元一线……人们似乎可以放心等待油价回落。

但以往石油危机中的需求方是发达国家,它们没有实行补贴制度,需求会随价格升高而自然减少。如今,个别国家因此将全球油价飙升归咎中、印需求的强劲增长和补贴制度,并通过多种渠道向中、印施压。

中方在辩解的同时也不是没有反思。2008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汽油、柴油批发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

由于中国石油自给率达50%,国内勘探、开采成本约为每桶20美元。这是我们让国内油价维持相对低位的第一张底牌。第二张底牌就是财政补贴,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1.45万吨,2007年为1.59万吨,预计2008年将超过1.7万吨。国内、国际油价巨大的落差由政府慷慨地买单。有了这两张底牌,国际原油一路飞涨,国内油价才能岿然不动。

低油价对保持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毒副作用”同样明显: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利,全社会节能意识淡薄,过分依赖廉价能源,甚至浪费能源的现象随处可见。所以,资源价格不调整,不合理的需求就不能被有效抑制。比如,2008年1~4月我国汽柴油消费量同比劲升15.4%,大排量车受捧、SUV热销……

更宏观地说,中国经济的增长基本上依赖的是廉价的资源:廉价的煤、廉价的油、廉价的劳动力……但廉价的路已经走不通。首先,是因为资源有限,煤、石油、矿石等都是不可再生的;其次是环境压力。仅以汽车工业为例,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大约为8亿辆,中国等“新兴国家”现在也开始大量购置汽车。照目前势头发展下去,2050年全球就会有32.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