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饮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2年洛阳市9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抽检50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39.80%,500份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38.00%。不同水处理工艺、不同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农村; 集中式供水; 检测
安全饮水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要,不良的水质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监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农村饮用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1]。为了解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改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卫生监测,监测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洛阳市所属九个县(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所选取的监测点按照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规模大小,结合供水人口等进行分层,按分层随机原则确定。本次研究对2012年全年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2 检测方法 每个监测点在当年枯水期(1~3月)和丰水期(6~8月)各采样检测1次,每次采集集中式供水点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即每处监测点全年共采集4份水样。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2]。
1.3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 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完全处理、部分处理(仅消毒、沉淀过滤等)和未处理3种。完全处理是指原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后经配水管网送往用户的供水方式;部分处理即只经过沉淀过滤或者仅消毒处理;未处理,是原水未经任何处理过程直接经管网配送至用户。
1.4 不同水源类型的出厂水、末梢水 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类型分为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底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其中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地表水是降水在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1-4]。
1.5 监测指标 根据洛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特点和现行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选择。理化指标为: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砷、氟化物、硝酸盐。微生物指标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1.6 评价标准 农村大型集中式供水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中附表1规定限值进行评价[3],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日供水在1000 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农村集中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附表4进行评价,其中菌落总数≤500 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 mL、耐热大肠菌群MPN/100 mL不得检出。附表4中未列出的指标按照附表1规定限值进行评价。所有监测指标中只要有1项不达标则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1.7 质量控制 以监测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由县级疾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采样检测,对参与现场调查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所有参与检测的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均通过计量认证,检测试剂、标准物质验收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不同水处理工艺出厂水、末梢水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在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中,采取完全处理工艺的供水点为11个,占4.40%;采取部分处理工艺的供水点为65个,占26.00%;而完全不处理的供水点为174个,占69.60%。大部分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对原水不采取任何水处理工艺,直接配送至用户家中。
2.2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的合格率的比较 (1)全年共检测出厂水水样500份,合格199份,总合格率为39.80%,其中完全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81.82%;部分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43.85%;未处理的水样合格率为35.63%。(2)全年共检测末梢水水样500份,合格190份,总合格率为38.00%,其中完全处理的水样的合格率为81.82%;部分处理的水样的合格率为41.54%;未处理的水样的合格率为33.91%。(3)经比较,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样监测指标合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9.62、21.09,P
2.3 不同水源类型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的比较 (1)出厂水检测结果:深层地下水合格率最高,合格率为46.76%;其次为浅层地下水,合格率为35.53%;地表水合格率最低,仅有28.77%;(2)末梢水检测结果:深层地下水合格率最高,合格率为43.88%;其次是浅层地下水,合格率为38.16%;地表水合格率最低,为26.71%。(3)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不同水源类型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样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62、11.98,P
2.4 枯水期、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的合格率的比较 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其中1~3月为枯水期,6~8月为丰水期。在不同时期进行水质监测,可以了解季节因素对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影响。由表3可见,枯水期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46.40%,丰水期为33.20%;枯水期末梢水水样合格率为43.60%,丰水期为32.40%。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枯水期、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监测指标合格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9.09、6.66,P
3 讨论
饮用水的安全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既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又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农村主要给水方式的集中式供水一旦受到污染,很可能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给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5]。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洛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后期水处理工艺缺失或不完善。出厂水总合格率仅为39.80%,末梢水总合格率仅为38.00%,整体水质较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部分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受到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养殖畜禽粪便和工业污水等的污染;加之农村集中式供水建设和管理脱节,普遍缺乏完善的水处理工艺和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这与国内很多类似研究一致[6-8]。虽然近年来洛阳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开展一系列改水工作,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发展很快,规模数量都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广泛普及,广大农户饮水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总体来看,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水安全问题仍需引起广泛重视。
作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面水,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只有经过充分净化和严格消毒,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在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中,采取完全处理工艺的供水点仅有11个,仅占被调查供水点总数的4.40%;而完全不处理的供水点数量高达174个,占总数的69.60%。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由于投资有限,普遍规模较小,相关水质净化、消毒处理设施缺乏或不完善,几乎没有日常水质检测,管理上只重视供水量,忽视后期处理和水质检测分析。从结果来看,未经处理的出厂水总合格率仅35.63%,末梢水总合格率仅33.91%,远远低于经过完全处理的出厂水(合格率81.82%)和末梢水(合格率81.82%)。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优质的水源是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的前提,先进的制水工艺是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保障[9]。在本次调查中,不同水源类型的农村集中式供水,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的水样合格率最高,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46.76%和43.88%;浅层地下水次之,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35.53%和38.16%;而地表水最低,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28.77%和26.71%,存在显著差异(P
本次调查中,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总合格率均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46.40%、43.60%;而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总合格率分别为33.20%、32.40%。枯水期指标合格率均高于丰水期(P
综合所述,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加强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完善水质净化处理的工艺流程,重点要配备消毒设施和落实日常消毒制度,确保水质指标达到卫生标准,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强化基层责任,避免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新建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应向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水质与水量并重,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卫生部门应积极与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协调沟通,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各方及时交流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信息,共同加大水源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农村水质监测体系建设,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此外还应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和岩,何昌云,张建鹏,等.2010年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5):24-29.
[2]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卫生部.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12-29.
[3]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卫生部.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12-29.
[4]杨克敌,衡正昌.环境卫生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115,176.
[5]罗华,张太敏,张志劬,等.一起农村居民集中式供水水源污染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2):1137-1138.
[6]张荣,李洪兴,武先锋,等.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J].健康与环境杂志,2009,26(1):3-5.
[7]尹宁,秦友燕,郭彦.2009-2010年桂林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27-129.
[8]赵玲玲,焦颖.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95-96.
[9]蒋兆峰,韩方岸.不同类型水源对农村饮水卫生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2):120-123.
[10]张杰,祝刚,张丁.2012年河南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6):431-433.
[11]陈帅,吴传业,黄涛,等.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698-700.
[12]李盛,王金玉,余加琳.2008年兰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2):187-188.
[13]李雯婷,唐振柱,钟格梅,等.2008-2012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19(1):1-5.
[14]韩瑞萍,张凌云,张芬芳,等.昆明市“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54-856.
[15]黄江平,唐振柱,钟格梅,等.2008年广西沿海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现状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1):9-12.
(收稿日期:2014-04-10)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