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虚词与“意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虚词与“意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出发,对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扮演“聚合规则”和“准组合规则”的虚词及“意合”的语法手段进行归纳与探讨,以期从这两个角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提供若干有益的意见与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汉语语法特点 二语教学 语法教学 虚词 “意合”

0 引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而学习一种语言的终极目的亦通过其社会沟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的。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其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这四个方面技能的实现无不与语法这一要素相关。故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汉语语法教学的成功直接影响着汉语教学的成败;没有语法,无论是汉语母语者还是二语学习者,顺畅且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很难成为可能。

而对于缺乏语法形态变化的汉语,虚词在人们进行表达时显得尤为重要。诸如“但是”“的”这样的连词,其不仅可以改变书面或口头交际的意义,对于篇章的一致与连贯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除了有标记、尚有痕迹可寻的虚词外,“意合”也是实现汉语篇章连贯、交际顺畅的重要手段。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会通过意义层面而非形式层面的串联来实现篇章或言语的衔接与连贯。

如果将作为功能词类的虚词与其他包括名词、动词在内的实词一道视作珍珠项链上的珍珠,那么诸如意合这样的语法手段就是将独立的珍珠串联在一起的丝线。正如语言学家Wikins(1972)所说:“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因为词汇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组成部分,没有语法的词汇就如没有树干和树枝的树叶,只是一片零散的叶子。[9]”

本文欲从汉语语法若干特点的讨论为出发点,提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中“横纵轴”的说法,即通过虚词教学以“意合”这一语法手段的教授与强化,为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成效提供些许有意义的参照。

1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汉语语法的特点不论在汉语的本体研究中还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讨论中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自1898年《马氏文通》的发表,人们开始关注汉语的语法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对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基本达到共识。概括说来,现代汉语语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语法形态比较少。从世界语言类型的角度看,汉语属于缺乏词形变化的孤立语,它对语法范畴的表达,一般不依靠或不必强制性地依靠固定的句法形态(动词变位、词尾等)。

2) 词序对语义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汉语语法关系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词序的变化。相同的词语,不同的组合排列顺序,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3)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里有大量的虚词,这些虚词在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的虚词不仅意义复杂,而且用法灵活,何时必用、何时可用不可用,有各种条件的限制。

4)词法和句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复合词占主导地位,而由词组合成的短语,在结构上又往往与复合词具有平行一致的关系,这就使许多短语,尤其是陈述、支配、补充型的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自然实现为句子。

5)主题比主语更为突出。在印欧语中充当主语的成分是有一定限制的,而汉语则不同,各种语义角色,比如施事、受事、工具等,只有能成为被陈述的对象都可以占据主语的位置,几乎没有什么语法关系的限制。从这个角度理解,汉语句子的主语更多地具有主题的色彩。

6)汉语语法重“意合”。现代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故而汉语语法有重“意合”的特点。这里的意合,指的是语言单位主要凭借语义上的联系而组合,在形式上并没有显性的标志。

2 “横纵轴”说法的缘起

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其犹如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将所有的语言单位网罗其中。这两种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理解和掌握了它,就犹如抓住了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结合汉语语法的若干基本特点,学界普遍认可的,虚词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中既是教学的难重点之一,也是学术、教学研究的热点议题。而汉语由重“意合”而带来的语义关系意义“凌驾”于句法规则之上,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往日单纯从语法形式角度认识、学习汉语的新路子。

若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也看做是一个纵横的网络的话,虚词这个较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更为抽象的功能词类恰可与实词一道被看做是这个网络中的纵轴,也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聚合规则”;传统的组合关系,指语言单位形成更大的单位所依据的句法规则,侧重于语法形式上的“组合”,而“意合”是依据处于句法形式意义之上的语义关系进行的“组合”,其不局限于具体形式的规则,故暂称之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准组合规则”,即网络中的横轴。本文提出将虚词与“意合”归为这样一个框架之中,意欲更为系统地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进行更为宏观、且脉络更为清晰的把握。

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的“纵轴”――虚词教学

从跨语言角度看,虚词在人类自然语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无论在西方语言或汉语中,也论文在书面材料或口头言语中,没有了虚词这一功能词类,精准而顺畅地进行表达几乎没有可能。而对汉语而言,由于在其语法系统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汉语的虚词就担负起了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

3.1 虚词的教学研究

普遍而言,相关学者对虚词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虚词用法的研究,一是虚词意义的研究。众所周知,不论是在语法研究还是语言学整个领域的研究中,关于“意义”的研究远难于“形式”的研究,只因“意义”的内涵抑或外延都太过纷繁复杂,难以把握。至于虚词,正如马真[4]所说:“对于虚词的用法必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考察。不过,虚词用法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常见的也就是以下十个方面:句类、词类、轻重音、肯定与否定、简单与复杂、位置、跟其他词语的搭配、语义指向、社会心理。”那么我们沿着这条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虚词教学进行探索,相信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3.2 虚词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

在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汉语二语者传授的语法知识,既不可等同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主流学校中所接收的内容,也不可等于学界内相关学者所研究的内容。故而我们要明确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要服务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个总目标,即我们要分清所谓“专家”语法与教学语法,以及一语教学及二语教学的界限。就如何对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进行虚词的教学的问题,我们有如下看法:

首先,要加强虚词的比较辨析,以正确精准地理解其语法意义。具体方法有:

1)不仅要注意辨析那些意义相近、容易混淆的虚词,如:“都、全、净”“和、及、以及、及其”等;而且要注意辨析那些意义相对,但又有着一定语义关联的虚词,如人们常常将介词“把”和“被”放在一起比较,以分别凸现、说明这两者不同的语法意义。

2)不仅要注意辨析同形异义的不同虚词。以“和”为例,其既可充当介词,如:和妈妈一样,她也是个善良的人;又可充当连词,如:小李和小王都当上了大队长。还要注意同一虚词的不同义项,以副词“还”为例,其义项多达十几个,确实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课文材料通过反复操练使学生较为正确地掌握。

其次,要注意虚词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的限制条件,以把握其具体用法:

1)要注意虚词的使用范围。如,同为语气词的“吗、呢、哪”,是外国学习者在学习中易混淆的一组词,就要明确其区别主要表现为所进入的句子的类型不同;再如,“一下子”和“突然”这对近义词,也貌似难以区分,但只要把握了这两者为可充当的句法成分不同,就不易弄错了。

2)要注意有些虚词使用时的特殊情况或限制条件,如,“很”这类的程度副词无法修饰状态形容词;“不”这类的否定副词不可以修饰名词等等。

这两点也都是在掌握虚词具体用法的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的。对比分析、比较辨析等“对比习得”的观念要贯穿在虚词教学的始终,这样,外国学习者才能明确不同虚词的使用范围。

总之,要奉行精讲多练的原则,反复地练习,使之形成语感。即通过课文、练习、讲解外国学习者出现的病句等,进行针对性的讲授,给予潜移默化地影响。

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中的“横轴”――“意合”

4.1 何为“意合”

所谓“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即有意义关联(或相似或相对)就可在人们心中构建起无形的联系,于是便形成了“意合”。简言之,意合就是在句法关系意义之上的语义关系意义。

语言是讲这种语言的人或民族的文化载体、精神的外在体现,故而汉语重“意合”,主要在于汉语本身是表意文字,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神”、重“意”的传统。Fowler曾这样描述汉语意合的特点:“犹如海浪向前推进,浪峰浪谷似分似和,彼此相像,又各不相同;隐含着某些规律,但却过于复杂,难以分析或表述;这些规律规范着波浪与波浪、波浪与大海、词组与词组、词组与语段之间的各种关系。[1]”这段话极富美感且对于汉语“意合”的描述很是贴切。

4.2 “意合”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体现

首先,从汉语合成词的构造、词组的结构类型到句法结构所体现的语义、语用特点,再到语境中的句式变换、省略等都体现出了这种意合的特点。

例如:(1) 养病;(2) 恢复疲劳;(3)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些短语或句子隐含了内在的逻辑结构,汉语母语者正确理解其蕴含意义并非难事,但是对并不熟悉汉语这一特点的二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就很难将隐含在句子中的信息正确地、得体地读取出来。抑或者,外国学习者一般难以弄清楚这种缺乏一定形式标志的语言单位在组合中所表现的语义搭配关系,组合时经常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

因为意合而成的语言或言语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主要由语义成分所承载,这就使汉语常常能以经济、简洁、凝炼的表层形式包含丰富的深层语义,表达多层次的内容,承载最大的信息量,从而使汉语的表现力显得格外的强。但这也正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难重点。

其次,除了上述所说的句子中所隐含的逻辑关系是外国学习者难以把握之外,汉语出于委婉表达的习惯,而衍生出的“微言大义”以及“意在言外”就更是教学中的难点了。

汉语的句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存在着显性的语法结构关系和隐性的语义结构关系。这两种关系有时候是相对应的或基本相对应的,但在更多的场合是不对应的。当汉语母语者碰到一句多义的情况可凭借已有的语感体会到这些隐含在同一句法结构中的不同的语义关系,或者可以根据当时的语义或社会环境推断出蕴含于句子之中的言外之意,而汉语二语者却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况且汉语是“无标记”的语言,也就我们通常说的“神聚而形散”,对于汉语二语者而言,在初始阶段甚至在中高级阶段对此确实很难理解和把握。

4.3 利用汉语独有的重“意合”特点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吕必松[2]提出,汉语是组合型语言。汉语的各级单位都是由小到大逐级组合生成的,组合生成是汉语的生命线,是汉语无限活力的源泉。

可以这样理解,“意合”亦是组合生成的一部分,与吕先生所提出的汉语的“二合机制”相比,范围似乎窄了点,因为“意合”指的是所有组合生成中的“无标记”的那一部分,不借助以虚词等显性形态标记的,仅仅通过语义上的关联组合在一起的词、词组、句子等一系列语法单位。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应当加强对句法结构中语义关系的分析,帮助其理解和掌握语言单位组合时的意义搭配规律。在反复操练的前提下,不仅要让学生顺畅地掌握句法结构模式,而且要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弄清楚在句法结构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及使用的条件。

另外,一个民族的文化正是该民族的社会文化甚至思维的根源所在,所以对于外国学习者在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方面知识的讲授与渗透,相信对于更好地理解体会掌握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会很有帮助的。故而,我们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好这条关键的“横轴”――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与虚词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以期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做到“纲举目张”,让汉语二语者更好地领会汉语语言单位组合时语法、语义以及语用上的各种联系,以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尽量为其消除汉语难学的潜在影响,促进二语学习者学习方法上的良性循环,使其高效甚至快乐地学习汉语。

5 结语

虚词的用法固然复杂多样,但相比之下,虚词的用法比虚词的意义还是容易考察和把握的,因为虚词的用法是显性的,有标记可循的,都表现在外;而虚词的意义却是隐性的,难以考察和把握。更何况在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中,各环节的教学――包括语法教学都是秉着培养外国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这一总目标进行的,故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精准、得体地掌握虚词的用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中应下大力气研究所在,这亦符合汉语语法研究走语法形式路子的大方向。

另外,如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字”“词”本位之争一样,关于汉语的“意合”特点,亦有相反的声音。金万鑫[8]就明确提出对于“汉语的意合语法”的反对意见,其认为若过分以“语义”作为汉语的组合的单位,完全摒弃形式,会走上用意义解释意义的“歧路”。但是不论是字、词的本位之争,还是对于“汉语”意合的正面支持或反面驳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争论焦点并不在于谁是谁非,而旨在如何更好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汉语教学服务。故而凡是有利用汉语教学的方法,我们愿意从教学成效的角度出发,取其精华为教学所用。而我们相信,关注虚词与“意合”语法手段的教学,会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吕必松. 语言教育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马真.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 商务印书馆,2004.

[5]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赵金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2007.

[7]张黎. 什么是意合语法?――关于意合语法的讨论之一. 1997.

[8]金立鑫. “汉语意合语法”批判. 北方论丛,1995(5).

[9]田育英. 透视英文写作的秘密.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