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品牌”青啤:命系3.9%股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品牌”青啤:命系3.9%股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日本朝日啤酒控股威胁的增加、燕京和华润雪花等啤酒巨头的广泛布局以及山东省内一些有实力的二三线啤酒企业“地毯式”的挤压,百年“老字号”青岛啤酒近来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的啤酒市场已经进入寡头竞争的时代,青啤在抢占市场的同时,首先要保住民族品牌的招牌。而未来到底谁能力挫群雄,还有待于其对市场和渠道的把握。

面临外资控股风险

4月30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英博公告,宣布将所持有的青岛啤酒19.9%的股权以6.67亿美元的

价格出售给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自己仅保留7.01%的股份。朝日啤酒就此正式成为青啤第二大股东。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交易完成后朝日啤酒将总共持有青啤26.99%的股份,直逼青啤第一大股东青啤集团的30.89%。朝日啤酒仅需在H股市场再收购3.9%的股份,即可取得青啤控制权。

去年11月,英博出资520亿美元合并了安海斯―布希公司(以下简称“AB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并同时获得了后者拥有的青啤27%股份。为防止英博垄断,当时商务部审查时曾明确限制,英博不得增持对青啤现有持股比例,不得寻求持有华润雪花啤酒和北京燕京等的股份。青啤算是就此解除了被英博控股的风险。然而送走了英博,朝日又来了。

对此,国内啤酒行业营销专家方刚分析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博和朝日或青啤和朝日之间并没有对增持股份的限制约定,所以若是英博再出售3%-4%的股份给朝日,青啤就会面临被朝日啤酒控股的风险。”方刚指出:“青岛啤酒是整个中国啤酒行业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一旦被外资控股,我国的民族啤酒品牌的声音将就此变得很弱。所以青啤应该积极寻求方案,防止控股权落入朝日手中。”

青啤选定竞争目标

然而除了被外资控股的风险之外,近年来青岛啤酒的大本营山东市场,也正面临着燕京啤酒、华润雪花等啤酒巨头的大举入侵,加之山东省境内一些有实力的二三线啤酒企业如山东银麦啤酒、济南啤酒、泰山啤酒等对青啤不断地“地毯式”挤压,这些都成为青岛啤酒的心腹之患。

此前,燕京啤酒已经在山东先后布下了三孔啤酒、无名啤酒、莱州啤酒三枚棋子,雪花啤酒也在山东收购了琥珀啤酒,并在聊城及烟台新建工厂。为此青啤发出了“割麦,扫雪,打燕京”的战斗口号!

而所谓的“割麦”就是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据悉,产能只有40万吨的银麦啤酒(青啤产能为550万吨),尽管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在山东市场却是仅次于青岛啤酒销量的第二大啤酒品牌,常常搞得青啤有苦难言。

实际上,在山东的很多市场,当地消费者几乎不会购买青岛啤酒而只是饮用银麦啤酒。银麦啤酒常务副总崔呈祥表示,银麦之所以敢在青啤这头老虎眼皮下跳舞,靠的就是“用渠道阻击品牌”。据了解,银麦几乎从来不做广告,但以山东临沂市场为例,其却几乎可以在一夜之间让银麦啤酒的攻势遍布各大餐馆、酒楼。

所以青岛啤酒若想一统山东市场,抗衡其他巨头,第一战役正是“割麦”,然后才是“扫雪(华润雪花),打燕京”。

寡头之争不可避免

然而崔呈祥也坦承,面对外资大鳄和国内巨头的大举攻势,境内的二三线企业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众多中小啤酒企业纷纷沦为陪练或缴械投降。而银麦最终恐怕也将难逃被并购的命运。据称,英博、雪花等巨头此前便多次和银麦洽谈并购事宜,后因价格等问题没能达成协议而搁置。

对此,方刚分析表示,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的寡头竞争态势已经基本形成,国内前几大啤酒厂商几乎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啤酒市场,大多数中小企业纷纷被巨头并购,目前国内二三线能独立生存的啤酒厂商几乎成为“熊猫级”的企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对国内的一线企业或啤酒巨头来说则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方刚说:“之前雪花收购了琥珀,便为其与青啤的对垒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朝日啤酒也将借助参股青啤之后,更多地介入中国的啤酒市场;英博收购AB后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厂商的杀伤力自不用说,所以未来青啤能否继续高举民族品牌啤酒的大旗,力挫群雄,还有待于其对市场和渠道的把握。”

相关链接:

两种资本模式

所有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都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了矛盾;举个例子,中国是这20年来,外资最勇于直接投资(FDI)的市场,但全球的FDI要进入地主国投资时,有75%是采取并购模式进入,但在最多外资直接投资的中国,并购占FDI的比例却不到两成,令人矛盾困惑。

以米歇尔・阿尔贝(Michel Albert)名著“两种资本主义之战”的观点来看,这可说是因为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摆荡两种资本主义(新美国资本主义与莱因模式资本主义),时左时右所致。

一方面接纳了以股票市场为融资、筹资主要工具的“美式新资本主义”;一方面又接纳了以银行团借款为主、重点扶植产业思维的“莱因模式资本主义”(德、日)模式。加上以百年屈辱情结,发芽茁壮的民族主义时不时跳出来干扰经济运作,遂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多重矛盾性。

事实上,想在资本主义逻辑下做大做强,却又不想被收购,仅有一途,就是采取莱因模式,透过银行借款来取得发展资金,这正是许多国企所采取的模式。而当民族品牌不采取莱因模式而透过资本市场集资(IPO上市)便避免不了资本逻辑,极有可能被国际资本收购,变成无国籍的跨国公司,但在民族主义的情结下,中国人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换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收购案并不仅代表股东换人,青岛啤酒也同时获得朝日啤酒加持,在全球化的当下,该行为促进青岛啤酒往跨国企业更迈进一步。撇开民族主义的情绪性语言,被外资并购也不见得是品牌的消灭,就以2006年法国SEB收购小家电品牌苏泊尔为例,2007年该品牌不但没萎缩,反而更保持40%以上的成长率就是最佳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