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造生命课堂,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造生命课堂,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学生的生命拥抱了阳光,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教师的能力也相应提高,智慧也得以升华。

那么,作为数学教学这一特殊学科,怎样渗入生命教育呢?下面我将以一节课为例进行说明。

《图形的旋转》是第十九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虽然“旋转”这个概念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但学生们对此并不陌生。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体验等方式建立起对“图形的旋转”的理性认识。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本章学习中心对称做好准备,而且也对第二十章“圆”的学习起着桥梁和铺垫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基于学生“有基础、难深入、有兴趣、少方法”的学情,充分利用创设情境,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意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去找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一、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现生命教学的前提条件

课的开始,我利用学生爱玩、好胜的心理特征,以游戏俄罗斯方块激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问学生:“这个游戏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什么运动?”学生回答:“旋转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又用电脑大屏幕演示一些生活中有关旋转的图片和视频,从而引出课题。这样取材具有亲切感,学生自然而然地快速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教学,并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教师的个人素质越来越高,教师自身要不断及时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更新教育理念,还要具有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领导者的组织指导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让学生欣赏钦佩的魅力,学生只有喜欢你、信任你,才能主动配合你,教师才能轻松驾驭课堂,做到应付自如,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高教学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是实现生命教学的有效手段

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几何图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将答案统一成旋转对称。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带有旋转对称特征的物体,借此检验学生们对旋转对称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广泛存在的。让学生通过美的视觉体验,对生活中的数学美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几何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来,人们认识图形的初级阶段中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古代人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始于观察、测量、比较等直观实验手段,现代儿童认识几何图形亦如此,可以通过直观实验了解几何图形,发现其中的规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观实验手段在教学中日益增加,有些学校还建立了“数学实验室”,这些对于几何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直观实验会在启发诱导、化难为易、检验猜想等方面进一步大显身手。

新课标对几何内容的安排采取了先直观和经验、接着说理与抽象、最后演绎的方案。把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让学生了解丰富变幻的图形世界,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特别培养了学生认识事物、探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安排让学生感兴趣、愿意学,循序渐进地接受新知识,也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需要数学,学习数学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三、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探索、研究、体会学习过程,是实现生命教学的坚实基础

我安排学生利用新学到的知识做出一个小风车,让学生动手操作,再次体验旋转的有关概念和特征。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解决了抽象思维较薄弱的问题,把抽象变为直观,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我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广泛存在。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会造成学生机械地学习知识,形成懒惰、空洞的学习态度,也使教学变得沉闷、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好奇心的刺激和对智慧的挑战,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而生命课堂教学强调开放性、不确定性,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以人为本。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角色,变主角为配角,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把想到的、想说的都尽情地表达,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而且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互动式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实现生命教学的必要保障

这时电脑大屏幕上出现一个转动着的风车,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几个问题:风车是怎样转动的?转动有规律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风车转动的过程描述出来吗?这些物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然后四个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合作学习、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得出旋转变换的有关概念(旋转变换、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变换的条件:绕一个固定点,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指做圆周运动)同一个角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体旋转运动的特点:物体的各部分旋转的方向和角度都相同,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保持不变。通过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突出了运动的观点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有效地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成功的道路在学生的脚下铺开。

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主题和单元问题的设立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能激励和促进学生探究、调查、思考、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还要设计出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画的环节,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片段一:我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个图是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由学生抢答完成,使学生轻松地区分旋转与轴对称和平移的区别。

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在转一转中判断是否是旋转图形。在判断等边三角形是否是旋转对称图形时,学生发生了分歧:

生1:旋转180度后,两个图形不完全重合,所以不是旋转对称图形。

生2:是旋转对称图形,绕中心旋转60度就是了。

师:意见有分歧,你能用理由说服别人吗?

生1:(边说边演示)旋转180度后,我得到的图形不与原图形完全重合,一个是三角形顶点在上,一个是三角形顶点在下,所以,我认为不是旋转对称图形。

生2:我把等边三角形绕中心旋转60度或者120度,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当然是旋转对称图形。

师:我们先看一下概念,对照概念,应是旋转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一定要旋转180度。所以把等边三角形绕中心旋转60度或者120度,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等边三角形就是旋转对称图形了。

评析:

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在活动中生成教学资源。尤其是在等边三角形是否是旋转对称图形的争辩中,学生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能有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产生、在辩论中修正、在操作中完善。在此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们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在巩固旋转对称特征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片段二:创作图形。

师:同学们,让我们亲手创作一个旋转对称图形。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剪纸。

师:创作好的同学把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评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的创造力在指尖上,让学生想象创造,动手做数学,进一步深刻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师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亲自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具有创造性。让学生制作一件作品,同时对作品品评、欣赏,学生十分开心,“因为这个美感里面包含着对创造美的成就感,包含了对自身力量和价值的体验”。当教师的教学设计富有创造性时,才能把学生带入创造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研究性、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成果才能富有创新性。

五、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评价,让每个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

评价就其实质来讲,乃是一种监控机制。这种反馈监控机制包括“他律”与“自律”两个方面。所谓“他律”是以他人评价为基础的,“自律”是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每个人素质生成都经历着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经历着一个从学会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的发展过程。实施他人评价,完善素质发展的他人监控机制很有必要。每个人都要以他人为镜,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照见自我。但发展的成熟、素质的完善主要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是以素质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为标志的。因此要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反思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学生享受数学的成功。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学生的信心。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毫不吝啬自己鼓励的眼神、赞许的话语。

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手段,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地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悟、自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体验中掌握知识,变“听”数学为“做”数学。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实现以下理念追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创建生命课堂是我们长期的追求,更是每个有责任的教育人应该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要实现这个目标从课堂入手就是我们最基本的选择。总之,要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乐教乐学的地方,要构建让学生愉快学习的生命课堂。我们追求“生命课堂”的常态呈现,更期待“生命课堂”深刻诠释教育的本质,用“生命课堂”点亮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