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感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感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的驱动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真、善、美,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91-1

如何使语文教学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让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课文感情的挖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只有不断渗透、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创设情感氛围,叩击心灵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刚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如语文教学名家于漪老师在教学《春》一课时,她的导语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大家熟悉的描写春的诗句。”像这样的导语,既表现出文章的内容,又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去,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具有拨动学生情感的效果。

又如在教《故乡》一课可以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挖掘教材内涵,陶冶情操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否则就会失去神韵和灵魂,而语文课本中大量的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文章,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和真善美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情绪激昂”、“寂静无声”、“兴高采烈”、“悲凉凄苦”,以此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用自己的血和泪凝集而来的,是感情的海洋。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历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叩开他们的情感之门。在教《背影》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将“父子情深”弥漫到全文之中,深入到人的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他们的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体验激情诵读,物我同一

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任务。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领悟情感。语文教学中的朗诵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要想真正进入文本的情感,需“读书百遍”并“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诗歌、散文等精彩文章,通过朗读这个媒介,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形成“物我同一”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如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我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在热情激昂的课件教材中感受“安塞腰鼓”这种民间文化的魅力,使学生领悟文章的语言美,文化的强盛美,最后把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反复的诵读中继续去体验这种美感。同样,对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词感奋与感伤的双重感彩,也需师生逐句反复品读,深入理解苏轼当时既有建立功业的奋发之情、昂扬之志,却又涌动失意之苦、难言之隐、无奈之情。引导得当,学生是能够深切体验诗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的,也完全能够感悟词人陷入矛盾中的既超脱又无奈双重感情。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但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而且还提高了思辨能力,感受事物的能力逐渐提高,触及事物能从多角度去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尝试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高尚人格,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进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