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地质工作服务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基础地质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发展

中图分类号:{P6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地质的基本任务是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地质问题。它的定位随城市发展、环境地质专业的不断进步而重点有所不同。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和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将更强烈地影响环境地质。地学工作肩担着解决国土资源、环境地质与工程经济相互作用问题的艰巨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必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开创地质工作新局面,地质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突出。

1、城市地质工作的具体内容

城市地质工作就是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或潜在城市化地区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地质要素,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所提供的响应、施加的约束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对其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地质工作。城市地质工作具体研究的内容有:(1)水文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分布规律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供水水源;(2)城市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等,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利用;(3)城市建筑材料、地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论证;(4)研究与城市有关的地震、活断层、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现象,解决城市地质灾害问题;(5)城市中工业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地下水的污染等。

2、国外城市地质工作发展状况

纵观世界,城市地质工作起源于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初,地质学家在加拿大皇家协会会议上探讨了加拿大东部主要城市的地质特征;20年代末,德国出版了特殊土壤图,用于支持城市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荷兰等国实施了系统的城市地质填图计划。70年代荷兰开展了土地复垦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研究,同期西班牙许多城市开展了用于城市规划的岩土填图工作。80年代国外城市地质工作发展到电子自动化填图,开始引用计算机编图技术,提高了城市地质工作的质量。90年代,GIS技术的应用以及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研究成为主流。主要体现在英国启动了“伦敦计算机化地下与地表”项目(LOCUS)和“陆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地质”项目,加拿大启动了第二阶段城市地质调查计划。LOCUS项目以包含上万份钻孔描述资料的数字化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具有强大功能的GIS与模型技术进行了处理。

3、国内城市地质工作

在我国的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以基础地质工作为主,科研方向主要是基础地质理论;70~80年代,唐山大地震的发生使国内地质专家和地质科研机构加强了地震地质的研究;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战略的提出,大规模工程建设活动使城市环境地质及岩土工程问题成为突出研究的课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大、人口迅速集中,城市发展的各项人类活动已渗透到自然地质作用之中,直接和间接影响环境地质,打破了原有环境地质的相对平衡状态。使得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土地利用、废物处置、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活动日益突出。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客观和人为主观两个方面。

3.1自然客观灾害

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属于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圈灾害,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全国灾害性泥石流沟约有1.2万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兰州、重庆,攀枝花等城市。这些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2人为主观灾害

主要包括超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废弃物不合理堆放等。地面沉降和塌陷主要是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和地下资源的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广泛分布于大中型城镇、矿区和铁路沿线,成为影响城市人民生活,妨碍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问题。由于现在城市节约用水意识没有得到加强,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城市排出的大量废弃物得不到合理堆放和处理,使城市环境严重污染。

4、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思路及前景

根据时展要求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地质的概念和内涵当然也应随之扩展,我国城市地质的概念在不断发展中更新和变化。现今建设环境优雅型城市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小康型社会所必须的一个指标。在2000~2020科研规划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灾害、降低污染仍是时代的主题。

4.1关于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

在城市规划多目标决策中,过去的工作较多侧重于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美学因素,然而低质量的环境地质和不合理利用土地给工程开发带来了巨额的附加费用,工程受到了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长期困扰,这些困扰使人们对环境地质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问题的提出,系统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该思想具体体现在城市要有特色、有强有力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

4.2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新思路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地质建设。在对几个典型城市发展规划模型研究中,城市发展目标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要素和谐发展,生态系统功能具有1+1>2放大型不等式的作用。例如广州生态城市规划中,设立了6个空间结构模型,这里认为应补充2个重要空间模型。

(1)环境地质空间,内涵是:土地、水源、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岩土工程及地质灾害现状、趋势与对策,按人地调谐理论进行勘测、设计与施工等。在人与自然的调谐中,应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为此,提出了"人地调谐时空论".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在时间上是不同尺度的;在空间上是有比选余地的.因此,将时空作为调谐的着力点,把握规律,以期达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

(2)地质的数字空间:生态城市建设还要向数字城市迈进,这就是城市信息化,主要包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从而提高防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3重视城市环境地质的安全性研究

目前,由于人类的各种破坏活动,使城市环境地质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环境地质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沙尘暴的频频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大量发生,地球化学灾害的爆发等都是城市环境地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具体表现。历史上,许多城市因为城市环境地质的急剧恶化而消亡,当前我国部分城镇因为地质灾害的威胁而搬迁避让。

城市环境地质安全的研究要从城市环境地质的危险性、脆弱性、危害性等方面进行。危险性主要指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如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的城镇对城市环境地质安全具有较高的危险程度。脆弱性主要指潜在危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如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潜在危害,一旦聚集则环境脆弱性就增大,如果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这种脆弱性就转变成为实际的危害,产生地球化学灾害。危害性指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可能产生的损坏程度。危险性弱、脆弱性弱、危害性不高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城市环境地质安全影响不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应积极开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工作,不间断的对城市的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进行详细的监测,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理,从根本上协调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开发与环境地质之间的矛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李友枝,庄育勋,蔡纲,等.城市地质-国家地质工作的新领域[J].地质通报,2003,22(8):589~596.

[2]郭希哲.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罗国煜.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R].江苏地质,2005,2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