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考试改革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考试改革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中讨论的热点问题,现行的考试制度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文章从树立科学的考试观、灵活变通地运用各种考试模式、考试内容要以创新能力为引导、创新考试机制、教师要注重对考试结果的评价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

关键词:考试; 改革; 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高端人才的缺失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之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文化素质和实践方面要具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现今我国大学考试存在诸如考试观念不科学,考试目的不明确,考试形式、内容、考试结果反馈落后等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1.1高校教师要树立过程性考试观,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进行评价。

要进行考试改革,更新考试观念是前提,科学的考试观是从“人”出发的,着重强调的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不是代表一个学科学习的终结,更重要的是检测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要真正的发挥考试的功能就不能只将考试局限于期中或期末考试,要将考试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

个体的创造力只有当一个人在从事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活动时,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并且,依赖于只专注个体在某一瞬间大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几次标准化考试,往往就有可能扭曲、夸大或明显地低估一个人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所能做出的贡献,只有在更接近个体的“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的评估,才有可能对他们的最终表现做出较好的预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识别学生的强项和弱项领域的能力,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指出哪些习惯是有创造性的,以及未来评估可以预期的是什么。不仅通过常规考试而且进行直接观察运作中的智能考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阶段和知识形式应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同时,高校应当辅助教师来转变考试观,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供有利于过程性评价的条件。

1.2学生应自觉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修养。

考试只是一种检查学习效果的手段,并非目的,考试成绩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而如今考试成绩成为了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标准,荣誉和丰厚奖品造就了考试的功利性,同学们经常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只针对性的看书复习,不太可能考的即使很有价值也不会花时间去钻研,这样极大地阻碍了自身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需要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但是在目前还尚不完善的考试评价体系下,大学生们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和老师,应看到考试的短期利益性,自觉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灵活变通地运用各种考试模式

2.1根据具体科目采取不同种考试方式

大学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确定不同的考试方法、命题原则、标准和要求,并积极利用网络的功能,开发可以直接在网上操作的考试系统,改变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从注重分数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把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成果性考试、操作合作考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方式等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出试卷考察自身的学习水平;或者学生根据课程撰写论文,进行答辩,由学生做评委,学生之间相互考察。这些都是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的考试方式创新。

2.2考试形式借鉴企业招聘模式,测验并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

现在高校的教师对考试的自越来越明显,可自行决定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企业的现行招聘模式中有许多测量应聘者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等,高校教师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于考试,让在学生自由讨论中受到启发或发生碰撞,不断激起新的火花,一改之前考试形式死板,不能测出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弊端。在采取这种考试形式时,将加大设计试卷和组织考试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再加上这类形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只可能在某些课程采用,如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课程。

3.创新考试机制

引进外部考试机构,或者在校际之间建立对相同课程互相考核的机制,尝试考试制度的创新。目前,我国高校也可以尝试引入第三方考试组织的方式来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尤其是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同时,由于各个高校对同一门课程的考试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建立互相交流学习的机制,有利于考试制度的不断改进。高校也可以学习国外好的考试评价方法,推动国内考试改革,不断完善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工作。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贯彻与执行。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与作用,将高等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轨道上来,使高等教育真正达到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4.教师要注重对考试结果的运用,并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现行的考试比较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学生为了学分而考试;教师把考试当成了例行公事,考试结束后,匆忙统计分数,登记成绩上交,而忽视对考试结果及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的分析和反馈;管理者关心的是学籍管理、考风考纪、评定奖学金,而忽视对某个年级、专业、某些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对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形成情况,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挥情况,更是无人问津。考试成了一种形式只起到评定分数的作用,失去了对学生检查、导向、激励、鉴定的功能,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也没有发挥出来。

然而,“考试结果的运用对于考试目的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考试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意见反馈,任课教师要对考试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出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指导,避免只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下一个简单的结论的做法。

除此以外,要更好的发挥考试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一些社会主体也应当相应做出努力,如:家长,用人单位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家长应当更新考试观念,孩子学习效果的衡量不应只局限于一纸成绩单,孩子创新能力发展如何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用人单位在校园招聘时除了注重考试成绩外更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时候要强调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责任。总的来说,只有在高校、教师、学生及相应的社会主体共同努力下,制定科学、灵活的考试制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考试改革才能有更大的突破,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凌雁.庞红卫.论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及其启示,教学与管理,2001(10):37.

[2]谢超峰,贾冠忠.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改革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8,(4):83.

[3]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1):68.

翁淑珍,江西服装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