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香更比荷香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余秋雨说:读书使人摆脱平庸。面对喧嚣人世,纷扰红尘,人们确实需要翻开书页,静静地嗅嗅书香,品品诗味,澄澈心灵。
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每读一本书,首先要做的就是心到,心里想读,才会让眼睛、让口跟着前往,去读,去诵。然这三者又像是一个圆环,周而复始,首尾相接,眼到,口到,又进一步会让读者心到,用心思考和分析研究,力求做到“比较参考”和“融会贯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但在我看来,只要选对书籍,必是开卷有益,即使思路一样,语言上作者或许也是有独特之处的,在细节的处理上,或许会给读者带来思考与提升的空间。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例如,他在读《汉书》时,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而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里找到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两位思想界的巨人,他们在读书的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那就是带着目标去读,只抓住重点去读,这样才是真正心灵的阅读,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到作者的灵魂深处,去探究,去碰撞,与之产生共鸣。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用笔在自己喜欢的字句上或是引发自己思考的语言上,留下自己的思想火花,或是将喜欢的部分进行摘抄,这其实就是与作者思想的碰撞。无论对作者赞同与否,这种行为就已经是对作者最崇高的礼赞。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伟大的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评价读书的过程: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开卷有百益,人生树常青。书香更比荷香远,书为人们打开了瑰丽无比的知识宝库的大门,享受书香,人们的生活也就会芬芳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