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课程改革的发展阶段来入手,提出了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指出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本文还提出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及其内在关系结构,介绍了提高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几个原则,即体现人文性、突出目标性、遵循可行性、提倡多样化、凸显开放性、力求启发的互动性、倡导表扬的互动性,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一、前言

传统教学论的经典之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但对解放后我国教育界影响最大的,则是 20 世纪 50 年代出版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教科书。可以说,这本教科书是赫尔巴特理论的简单化和操作化的产物,也是俄罗斯文化和 20 世纪中叶苏联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其中关于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课堂教学中心的“三中心论”,教学过程由“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组成的“五环节说”,教学本质“特殊认识论”的基本哲学立场,教学中要贯彻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直观性、系统性、连贯性、巩固性和可接受性等“六大原则”,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九大教学方法”等,当时几乎做到每个教师皆知。而且,通过学校中教师“老”带“新”、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流传至今。它之所以在实践中能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操作性强,以教师为中心。其后果之一也正是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角色和简单的操作需要,封杀了教师在理论和创造意义上探索教学工作的需求。

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主义教学观,开了现代教学论的先河。

约从上世纪 90 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又掀起了一次高潮,他们反对以记忆、强化为中心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关注认知、智力因素的学习理论,主张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向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他们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提倡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并主张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实践与对话动态推进教学过程。其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则作为了重要的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chalk and talk”的局面后,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呢?

二、首先,认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及其内在关系结构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三个基本元素,这可以说已经是不争的共识。可能,一些强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将部分或全部代替教师的作用,完全改变课堂教学形态的论者会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我依然认为教学技术再发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基质性并不会变,变的可能只是其存在的形态,教师可以把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设计,用自制课件的方式先制作好,或者采用他人制作的课件,但这些课件扮演的角色依然是教师;何况,就是有课件,依然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果课件只被学生独立学习采用,不需要任何老师介入,那么,此时学生在进行的是学习活动,而不是课堂教学。

叶澜老师曾在“教育”的范围内(教学内含其中)提出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和三个基本要素关系的“主客体复合性”的观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性的模式来认识,提出了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的特殊交往活动的观点。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 -“ 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就要把教学过程

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

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开拓学生思维,是他们感受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并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可以说,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成了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真实的生动活泼首先源于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参与。叶澜老师在论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时指出:“我们的认识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可是,当前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体现人文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还’字做起的,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要求,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叶澜,1999)

如何“还”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摸索,提出了还主动学习的“时间”(要求没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工具”(不只是指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和“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他、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等“五还”,提出了根据学生主动学习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新增了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表演等)的有机组合 的建议和要求,并鼓励教师大胆、积极地创造新的实践与经验。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和训练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商讨者、资源的提供者和咨询者。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2、突出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时间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在“五还”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为“还”而“还”的形式主义倾向。例如,笔者曾观摩过一节话题为tv programmes 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先把本单元出现的tv programmes 的单词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相关的漫画或flash ,接着针对这一话题编写对话,并互相提出合理的建议……整节课师生之间实现了多维互动。但美中不足的是,授课教师在最后环节设计的活动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该活动要求学生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却没有涉及到本单元中的单词。如果授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就能避免这个问题,课堂活动也会更加有效。

3、遵循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

避免出现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起来了,课堂纪律松懈了;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爱发表意见,但教学进度完成不了;学生活跃了,却带来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的下降;由于基础和主动投入程度的差异,学生间的差距显得更大了。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支架。这样在学生学习的早期阶段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支持,然后再逐步减少这种支持,尽量让学生自己逐步承担起学习的任务。然而,在现行的课堂活动中,许多学生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他们往往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指令而跟不上活动的节奏。笔者曾听过一节课,授课者讲授的是语法课——词汇运用,授课者通篇用的是英语讲授的语法内容,但学生却不能清楚的掌握授课者的意图,于是就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课后经过了解,原来平时教师在讲授语法课时从未用过英语,完全是用中文传授,本节可因为是公开课,所以改用英语,但却导致了因学生听不懂而“冷场”。为此,教师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深化。

4、提倡多样化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就内容而言,教学活动既要有训练活动、记忆活动,有要有理解活动、应用活动、策略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既要有个体活动,又要有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要自主学习的活动,有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但采取何种活动形式要取决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笔者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1 star signs 时,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体活动形式如下:

(1) survey:

items

friend 1

friend 2

friend 3

friend 4

your birthday

your star sign

your characteristics

(2) find if people born under the same star sign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3) a game

a student describes his/h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ther students guess what his/her star sign is.

以上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5、凸显开放性

课堂的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可以从开放活动的内容、过程、空间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凸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在开放活动内容方面,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要善于汲取其他版本教材的长处。另外,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 后,笔者要求学生列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从而减轻他们的压力。

就开放活动的空间而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空间,构件开放、自主、否有活力的活动空间。例如,在学习films的内容时,笔者将学生带进图书馆,放映audrey hepburn 所演过影

片的片段,介绍她的生平,让学生亲自体验,了解audrey hepburn 的一生,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开放评价方式就是要变教师单一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者将本节课做学的内容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自评、互评,如果掌握了就站起来,然后从每组站起来的人数来看该组加多少分。为了避免有的同学弄虚作假,教师从每组中抽几个同学提问,回答出来则加分,否则不予记分。这样,学生就整体的活动起来了,先是自己背诵、理解,接着同学间互相提问,一个个互相督促着,激发了学生,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6、力求启发的互动性

现代教学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不只看重一个知识点的结论,更看重一个知识点的推理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更具体地掌握知识点。现代教学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不只看重一个知识点的结论,更看重一个知识点的推理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更具体地掌握知识点。在教师与学生不断的启发过程中,使教与学融合在一起,使教与学成为一种讨论式的活动。比如笔者在教学被动语态时,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很快由一般现在时的被动结构,推证到一般过去时被动和一般将来时被动等等。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又启发教师必须把一般现在时的被动结构与现在进行时的主动结构作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被动语态的结构。这种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相长,在这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7、倡导表扬的互动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表扬是评价的要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或是通过口头表扬,或是通过肯定的眼神或动作(如点头等)。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与进步,教师都及时地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脸上便会显现灿烂的微笑,上课时轻松自如。特别是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卑心理比较重,压力很大,教师的一点点表扬,会象照亮他们前行的灯塔一样,给了他们目标、信心、动力。同时,受表扬的学生也会向教师投以感动的目光,这目光给了教师一种肯定,一种信心。这种表扬的互动,会使教师与学生处于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之中,能使师生共同勉励,共同努力。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又会使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期望的互动,教师期望学生更加努力,更加发奋学习,不断拼搏,而学生更期望老师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知识的高峰,彼此更上一层楼。

四、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统一.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