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国财政政策的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国财政政策的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财政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财政政策也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剖析了财政政策的想关问题。

关键词:财政政策;通货膨胀;金融危机

所谓“财政政策”,一般指的是运用税收和政府开支的增减变动以调节经济活动总水平(总需求水平或总供给水平)。例如,失业过度时,则减税――变动所得税和消费支出税,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影响取决于减税的多少和乘数。又如,递增的政府开支,也会提高经济活动水平,其总量相等于政府开支变动乘以一定乘数。有些经济学者已论证,与现在收入分配有关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变动是调节经济活动总水平的恰当手段。而只有在对公共品的需求有变动的情况下,才应当改变政府开支。政府预算的变动,包括有可能出现赤字,如为了减少严重失业和提高总需求水平,那是可以的,或完全恰当的,但是也应注意赤字财政对经济活动的冲击,如可能引起高通货膨胀。

一、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实现经济长期“高增长、低膨胀”的一个重要前提

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经济“滞胀”现象。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滞胀”现象就是长期实行扩大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在饱受了经济“滞胀”的痛苦之后,美国政府逐步把控制赤字、追求相对平衡的财政作为其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欧盟国家制定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能超过3%,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能超过60%。由此可见,实行审慎的财政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以往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总是伴随着比较高的物价涨幅;而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则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高增长、高通胀”――“低通胀、低增长”这样的一种循环,已成为妨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顽症。1993年以来,我国在深化改革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到1997年,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挤压了过热经济的泡沫成分,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项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态势的重要前提,必须长期予以支持。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自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开始,由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而导致的金融风暴,造成美国近30家金融企业倒闭,4000多家金融企业陷入财政危机,并且很快影响到了实体经济领域。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市场机制自动熨平经济波动的功能失灵,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公共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对金融危机负有兜底责任。于是市场把应对金融危机的期望寄托在各国政府身上,期望政府及时伸出“看得见的手”有效地稳定市场并刺激经济。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配套的救措施来应对脆弱的经济系统,政府的财政政策再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我国的财政政策应由稳健走向积极。

通过对比当前时期新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发现,需求约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财政政策无论如何转型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需求调节政策,通过财政拉动内需的实质没有改变。但更深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两个阶段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却存在着很大差异。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投资拉动内需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而当前时期的财政政策则注重刺激消费需求的导向,同时在两大着力点――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期望通过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这“双重动力”的合力来拉动总需求、刺激国民经济增长。可见,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简单的延续,因此发挥新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功能将会产生可以预见的积极效应。

三、财政政策应当实现“四个转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分明确地提出,2011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即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整分配、促进和谐。与前两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其政策目标已主要不是保经济增长。因为从危机后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情势来看,2011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不需要财政来“保驾”。这意味着,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从主要扩张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全面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作用,也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从以扩张社会需求总量为主转变到以改善结构为主。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转向改善结构,即通过财政结构的自身调整。

二是从以公共投资扩张为主转变到以公共消费扩张为主。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早在1998年就提出来了。但扩大内需的着力点一直没有真正转变到扩大消费上来,国民消费率10多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投资不应再是主要的着力点,而应转变到消费上来。对于财政来说,扩大消费,主要通过公共消费来带动,即通过扩大各项社会性消费支出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消费。

三是从以发挥经济政策功能为主转变到以发挥社会政策的功能为主。财政政策在当前条件下更多地应作为社会政策来运用,旨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就是通过财税手段来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社会利益格局向利益均衡的方向移动,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

四是从以短期目标为主转变到以长期目标为主。从宏观调控的要求来看,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是相机抉择的结果,无疑地是以短期目标为主的。而结构、分配、社会和谐则显然不是宏观调控的对象,作为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从长期着眼来确定目标,从短期着手来把握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