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只是努力地踏实向前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只是努力地踏实向前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黄育海带领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众同仁,开始对民营出版和文化经营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索。

公司建立之初,九久选择了独特的“图书出版+网上书城+读书人俱乐部”会员制直销模式。仅仅7年时间,俱乐部会员已经超过200万,“99网上书城”也已成为大陆第三大网上书店,更是大陆屈指可数的B2C网络营销盈利者之一。在出版内容上,九久致力于欧美乃至世界的畅销书、优秀文学的版权引进,将欧美图书市场百分之七八十的畅销书版权收归旗下。

很多人邀请黄育海分享“成功的经验”――尤其在欧美畅销书引进方面,黄育海也从定位、谈判、外籍编辑和编辑团队的建设、资源发掘和分享、版权引进等多方面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探讨。然而,在这所有成功经验背后,是与出版打了三十年交道的黄育海对事业的热情与坚持;是他用自己的经验、智慧与处世哲学锻造成九久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精神。对他而言,九久读书人是他乐在其中、永远不会放弃的事业与理想,更是对当下阅读习惯和阅读文化的一种最积极的参与和实践。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徐家汇的黄金地段。一走进去,只觉得书铺天盖地。黄育海的办公室在最里面的角落,和编辑部紧邻。访问的那天,他穿一件极家常的蓝毛衣,头发理得很短,让人想到那种圆融敦厚的中国武术――太极,劲气内蕴,就算打赢了这番比试,还是含笑抱拳、颔首致意。和黄育海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绝不是夸夸其谈,但有问必答、言无不尽。言谈间不会把话说死,谈到某些适用于“大多数”的状况时,不会忘记补充“少数情况下会如何”。他说话声音不高,说到高兴的地方自己先笑起来,雪茄不离手,说话时间长了,烟灭了,摸起打火机再点上,自嘲说:“这是我唯一的恶习。”在雪茄的香气里,他平和地讲述九久读书人从2004年创立至今的辛苦与骄傲:“七年了,你要我说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我一时真想不起来。创办九久困难的程度是超出之前想象的;但是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2008年支出和利润持平,2009年开始有上百万的盈利,2010年有600多万的盈利,公司在一步步好起来。我们一步步走得很扎实,就是拼命地努力而已。”

1+1+1>3

七年前,因为“能自由地发挥自己对书的热爱”,黄育海决定自己做民营出版。基于深刻的信任和对民营出版业的兴趣,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首先出资力挺了自己的好朋友。而在与好友陈冠中讨论成立九久的事宜时,黄育海接受陈冠中的建议,专程去深圳见了另一位重要的合作人――知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他们本来并不相识,但一个执着于文化的思考和文字的书写,一个专心于文化的传播和书业的探索,当这种理想落在一处时,陌路早已成莫逆。“那天我们谈了一顿晚饭的功夫,余秋雨就同意加盟、为九久投资了。”这份相知相惜与默契合作,直到今天仍在延续。

对黄育海来说,从事民营出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尤其当时大陆的民营出版业并没有什么非常成功的例子或模式可以参考,完全要靠自己摸索。最后,黄育海确定了“出版+B2C网上书城+书友会”复合模式(致力于建设会员制直销模式的图书发行通道)。中国网络的迅速发展印证了黄育海的设想。2004年,中国只有1亿网民,但现在已经接近5亿了,人们越来越习惯网上书店的方式,购书和浏览都成为日常动作。“我觉得这种模式优点蛮多的,首先是贴近市场,市场反应非常直接和灵敏,什么书好卖,马上就可以得到反馈。其次,网上书店因其操作的便利性,可以提供较地面书店丰富得多的书籍品种,供读者挑选。再次,网上书店比地面书店的经营成本还是低了不少。网上书店不可能替代所有的地面书店,但我想网上书店是更有生命力的。”黄育海总结道。

当然,做网上书店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九久有独特的荐书信息、书评专区,读书专区等等。另外,在书籍的种类和方向、信息量和更新速度、售后服务等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还有我们非常重视的书友会,我绝不愿意看到书友会只是一个‘卖书俱乐部’。我希望它是一个爱书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能交流、讨论的平台。”

出版是一个一直会有发展的行业

“我在中长大。当时,人们被剥夺了很多东西,文学可以说是许多人生命中唯一的精神安慰,所以我喜欢上了文学。中文系毕业后,我想,做编辑吧,能够一直为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工作。今年,我做出版刚好满30年了。我很幸运,从事了一个一直会有发展的行业,总是能看到好的一面。”黄育海这样讲述着他与出版业的缘分。

从编辑到董事长,黄育海思考问题的角度当然要有所转变:“尽管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要盈利,要上市;但根本的主旨,或者是说企业精神,还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追求。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老老实实做一些文化上的正面宣导。往大里说,是为民族文化建设做一些事情,但我们做事的方式是很实在的。” 因此,九久的出版结构定位是“以文学为主,综合发展”,看看九久的书单就知道,纯文学的比重很大,国外优秀作品和畅销书籍又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九久曾做过市场调查:一个人购书最多的年龄段是16-23岁。黄育海对这个调查结果非常欣慰,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的习惯养成阶段,“以此为标准,对经营来说,首先要适应市场,但是同时更要创造市场。九久提供他们喜欢的书籍,更重要的是出版了许多能够拓宽阅读视野、引领阅读文化的书籍。”比如九久正在进行的一个“短经典系列”,他们将从世界范围内挑选100位现在还活跃着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重要的优秀作家,不只是欧美作家,还有亚洲、非洲等等容易被忽略的地域,将他们的优秀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尽管不太可能盈利,但是能够打开中国读者的文化视野。从意义上说,我觉得很有必要做这样的事。从今年到2013年,读者们就会陆续看到这100本书。”

做人与做事一样重要

黄育海的办公桌伸手可及的地方,放着几样东西:雪茄、好茶、红酒、豆瓣酱。这个组合让我印象深刻。有人说,一个人的口味最能凸显其性格――这种亦中亦西、兼容并蓄的宽厚个性,其实也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国内国际的出版界,黄育海有无数的朋友。有句话讲,“受人尊敬和被人喜欢,都是才华之一种,最棒的是他两者兼具”――这完全符合他。“大概因为我脾气很平和,接受性很高,所以越是有脾气、有个性的人,和我相处越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能够容忍,和人相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有短处的话,首先要理解,如果对你不利就远离他好了。第二个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真诚,也比较坦诚,比较肯帮人,很容易沟通,谈判中我不会只考虑我自己的利益,要找到一条对你有利、对我也有利的路。”

在黄育海看来,他能够做到今天,基础就是他在文化界的广泛联系和美誉度。有一次,一家台湾出版公司想要和九久合作,当然也会在业内打听一下黄育海其人。“你都想不到,他居然会去日本讲谈社国际部打听。”不过正是由于一直以来黄育海和讲谈社国际部的版权经理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台湾公司得到的反馈很好,后来与九久顺利合作。“这就是说,你不能做一件坏事,坏事传千里,会造成看不出来的大损失。”

结伴行进在通往书香之路

九久读书人的所有员工,都喊黄育海“黄老师”,而不是“黄董”。同样,在谈论九久时,黄育海使用最多的词是“我们”,而不是“我”。

这些年轻的、同样爱着书、怀抱理想的年轻人们,是很服他的――最初黄育海做编辑时,在浙江出版社主持出版的作品曾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他在2001年离开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的职位;三年以后,再次离开世界最大出版企业之一的贝塔斯曼,当时已经做到总编辑。做出版做了三十年,黄育海对书业满怀热爱,嗅觉一流,眼光准确长远,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来的经验,加上各方面资源的积累,绝对是九久能有今天成绩的重要原因。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编辑团队,是黄育海工作的重中之重。也许因为黄育海亲身经历着从编辑到企业管理者的每一个身份,他不太像一位普通的董事长,反而更像一位“家长”――“对团队的培养,可能是我天天都在思考的问题。目前九久有二十几位编辑,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同,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和勤奋,总要想尽办法了解他们的特点,给他们确实有效的培养和帮助。”所以,来九久之前默默无闻、来之后成绩斐然大放光彩的例子,在九久团队中并不少见。对此,黄育海自己做了总结:“九久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工资有多高、工作环境有多美妙,而是我们的平台最好。我们致力于给每一个团队成员创造最有利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让他能够尽量掌握出版资源,能够快乐地从事他热爱的出版事业。同时,我们邀请了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顾问团队,制定出更为规范合理的工作模式。外籍版权经理的引进也对团队素质的增强有很大帮助,对大陆同事来说,拓展视野、分享良好的工作习惯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影响。”在这些确实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下,九久的编辑团队是比较稳定的,创业至今,只有三位同事因为个人问题离职。

继续的足印

希望把“文人”与“商人”身份兼顾到两全的黄育海一直坚信:图书是一种文化传播,现在必须运用商业手段,让文化更多地走向人群。商业是有价值的,也是有道德的。至于能不能做得好就是个人能力问题了:“尽管我年纪越来越老了,但是我想在文化发展上还是要与时俱进,要考虑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技术的发展。这可能是我比较重要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会有一些不断出现的新点子吧。其实我也不会比别人聪明,做事情,一个可能和性格有些关联,另一个就是看你是不是足够专注。”

今年,九久几个新的重要项目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少儿图书”作为全新方向,成为补充九久出版结构的重点内容;4月份,世界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文学丛书“企鹅丛书”,通过九久与企鹅出版公司达成的永久性战略协议,引进的中文版也即将在中国面世。而在5月的上海,九久书友会将推出全新的“文学朗诵之夜”,第一位嘉宾是王安忆老师。“无论是成年人之间的阅读享受,还是学生们一起带有学习性质的聆听与分享,我觉得文学朗诵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国外其实朗诵会很多,在国内,我想开这个风气之先。能让读者真正走进文学作品之中,贴近作者的文字与思想,这是很好的文化分享经验。”黄育海愉快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