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品德生活教学进行的课程改革,目的就要加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虽然备受重视,但是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校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不得不要求我们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师现结合自己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的感悟,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课堂上,教师总是以全知全能的“道德家”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枯燥的说教,乏味的陈辞充斥着整个课堂。而我们的学生则是诚惶诚恐地聆听、接受。在强调课程改革,呼唤课堂生命力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也焕发光彩?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

1.学会倾听。仔细倾听学生心声的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道德学习、道德实践中实现效能。在课堂中多听学生说一说,自己少说一些,如此一来,师生的心靠得更近了,教育的实效得以提高。

2.平等对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让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将激发学生极大的内在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有一颗平等的心,能够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他们以恰当的回应,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

3.愿意赏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用爱去浇灌必将开放出美丽的爱之花。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激起涟漪。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仅是个传授者,更要是个发现者,发现学生身上闪动的个性美、人性美,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惊喜他们所惊喜的,以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愉悦,前进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1.场景模拟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理年龄特点,若以正确引导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第七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我开展了“购物”模拟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把自己购物技巧,从中购物经验展示出来共大家分享,评选出“最佳小当家”。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燃从中很快掌握了消费经验。

2.角色扮演法。每个学生内心都渴望向他人展示自己,课堂上多提供让孩子表现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表演,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如学习第五册《大家都在学》,我将几位学生戴上各种头饰表演奶奶、爷爷、叔叔、理发师傅等,表演他们在生活中平时都是怎么学习的,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付诸于现实行动中去。

3.故事创境法。品德与社会课对小学生而言难的在于如何将文本道德要求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我在上第七册《我们的生命》一课时,就通过生活一些感人的故事,以讲、看视频等方式,让其体会感人的场景、体会生命的可贵、体会到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的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责任感。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儿童朗诵法、游戏创境法等等,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开拓实践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了在儿童生活基础上课程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学生的品德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品德与生活》的学习应当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在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在社会这个课堂中进行探索实践。如学习《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爱好兴趣,想方设法让爷爷奶奶高兴起来。教学《我的责任》一课,要求学生对自己做出一个承诺,在学校时自己应该做什么,在家里时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做了些什么把它记录下来说与大家听听,在交流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事能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道德意识在实践中提升。

四、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媒体已然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时效强,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的功效。如学习第五册《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时,看看安全事故图片、声音、文字、视频,高效的教育学生,同时还组织搜集安全知识资料活动,活动中注意使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内容、范围、途径、目的,指导学生对收集资料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进行整理,充分利用资料开展交流和分享活动,使活动与教育得到统一。这样网络资源的利用则更能让学生得到兴趣与教育。

教师只有转变学习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条件,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参与实践,才能让学习活动在丰富儿童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影响他们的观念和看待世界的方法,以及自身的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