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黔徒之乐八寨一山行,玩转中国最美民族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黔徒之乐八寨一山行,玩转中国最美民族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喜欢徒步的原因很简单,我十分享受那种征服大自然过程中的大汗淋漓、沿途遇到的“惊喜”,以及到达目的地之后油然而生的满足与成就感,这些都是普通游客无法获得的美妙体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久在樊笼里的都市人大多对大自然有一种向往之情,但旅游只能算是放风,只有最简单原始的徒步运动才是真正的“返自然”。

八寨一山的“八寨”指:肇兴、堂安、夏格上寨、夏格下寨,纪堂、上地坪、登江、己伦等八个侗寨,“一山”则是侗族的“麦加圣地”萨岁山。此次的徒步可谓是“预谋已久”,生活在贵阳的我对于周边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风情早已垂涎不已,无论是天人合一式分布的侗寨,还是民风热情大方的苗寨我都想走一遭。此次的八寨一山徒步我和先生熊焱(下文简称熊)结伴而行,我们原计划第一天走经典线:肇兴―夏格―堂安―肇兴,第二天走小环线:肇兴―马来―宰柳―上地坪―肇兴,第三天经过岜沙回贵阳。最终因为意外原因我们没有按照计划走,但人之所至,沿途别具韵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都让人难忘。

肇兴侗寨

建筑古朴,蔚为大观

贵州之行之所以选择黔东南民族线,源于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青山掩映,绿水环绕,世外桃源式的特殊地理环境,使黔东南孕育出别样的风土人情。最让驴友心动的莫过于在这里几乎嗅不到商业气息,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风情让人神往。

八寨一山的海拔高度在400-1200米之间,山地是常见地貌。我们的第一站肇兴侗寨位于黔东南黎平县,这里四面环山,有一条河穿寨而过。沿着盘山路,慢慢地能看到远处的小村以及厦蓉高速,在这里徒步无需担心迷路,关键的岔路都有指示牌,即便找不到指示牌,还可以询问热情的当地居民。这里的村民因为寨子间的建筑分布较为紧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也拉近了,乡里邻间你来我往较为密切,对于外人也十分友爱。相对于独门独户的大都市建筑格局里的居民,寨子里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热络。进入肇兴侗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这里的风雨桥,风雨桥在侗族聚居地区很常见,这种飞檐高翘、桥上有楼,楼下有廊的建筑形式十分吸引人眼球。因为西南地区气候多变,这样的风雨桥可以使行人免受风吹日晒之苦,它是当地侗族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除了风雨桥,这里的另一种特色建筑木质吊脚楼也十分吸引人眼球,吊脚楼同风雨桥一样是应西南地区气候而生的建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西南地区,吊脚楼是最适合这个西南原始侗寨的建筑,它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二楼设有祖宗圣灵的神龛。苗族人民认为在吊脚楼里有祖先的圣灵日夜庇荫,阖家方能兴旺发达,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楼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装,每间的窗棂子用木条拼成形状不同的图案。各间的房门均为独扇,惟有堂屋大门为两扇,富裕人家还在大门上刻有龙凤浮雕。大门上方两头安装有两个门当木雕,门当的另一头成牛角,俗称“打门锤”。在建筑群中吊脚楼像是一个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自然的大美。习惯了充斥着钢筋水泥的都市生活,在吊脚楼倒能体验一番真实的“天人合一”之感。

在高低起伏的山林田野间,欣赏错落有致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我绷紧的内心得以弛缓。这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产物,时光赋予了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在这里你不会被时间追赶,脚步也随着放慢。

我们到达肇兴时临旅游旺季,但侗寨游客并不多,好在这里虽然不繁华,但是住宿的旅店都干净舒适,倒也能睡得踏实安稳。幸运的话遇到当地人家里办“大事儿”,还能吃上长桌宴呢!长桌宴是贵州少数族侗族、苗族宴请宾客的一种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一

般在娶亲嫁女、满月酒、村寨联谊时举办。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这种长桌宴吃的不仅是山珍野味,更是一种人情味儿。体验一次原生态生活,品尝一份美味佳肴,追求一种内心的平等和美境界,正是侗家长桌宴献给世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展现。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团以鼓楼为中心,鼓楼是吉祥的象征,算是侗寨的政治文化休闲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其外还有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我们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细细看了一遍。

侗族女子发饰很特别,用一个梳子把头发盘在头顶,身上有同苗族姑娘一样的银饰,但更显轻巧。肇兴是歌舞之乡,尤其以侗族大歌出名,这样一身打扮唱起欢快的歌儿、跳起舞来显得十分婀娜!

午饭后,我们决定沿着侗寨边的梯田走,在梯田间爬上爬下,甚是有趣。侗寨人传统以务农维持生计,兼养殖牲畜。这里大部分树木已被砍伐,林地改造成梯田,梯田是侗寨人的命根,但这里并非每一片梯田都还保有生命力,有些在山谷处的梯田已然荒废,重新长出小草野花。周边村民又锲而不舍得在别处开垦,用石头垒好田地,便可放水灌田,成为一片新的梯田。

这次徒步非比寻常,走过八寨一山的人不多,在网上能收集到的资料也是寥寥。中途有些地方没有宾馆,没有商店,路况又很复杂,容易迷路。即使困难重重,依然阻止不了一名老驴友前进的步伐,徒步之乐正是在于征服脚下的一山一石、一坎一道。

堂安与夏格

民风和乐,鸡犬相闻

从肇兴向我们的第一站堂安行进,一路海拔升高,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脚步,因为心情愉悦而带来的轻。早前就听闻这八寨一山经典路线胜在全程风景都很美,没有亲自走过,不得其要,因为这种美贯穿你每一个感官――草树芬芳在鼻尖凝固、山岭带着朦胧的烟雾委婉地延伸着、脚踩泥土时一深一浅的沦陷感、耳旁的鸟鸣以及山涧流水声清脆美妙,被这种独特的美立体环绕的感觉是普通走景点的游客所不能领略的,这也是我深爱徒步的原因之一。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肇兴,我认为是――蔚为大观,而相对于肇兴这种带着民俗特色的大气,堂安和夏格就显得“小气”多了,更多的魅力体现在细微之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堂安海拔935米,三面环山,一面是梯田。进寨往上走有斗牛塘和鼓楼,远处还有一座萨坛,萨坛为祭拜萨岁所用,在侗族的中,最重要的是萨崇拜。

侗乡南部地区普遍崇拜的女性神,称为萨岁意为始祖母,是最高的保护神,人们都认为她神通广大,能主宰人间一切,能影响风雨雷电,能保境安民,能镇宅驱鬼。堂安是中国和挪威合作建立的世界上唯一侗族生态博物馆,和所有的博物馆不同,整个村寨和周边环境都是博物馆,真正的原生态。堂安也被称作“最美的侗寨”,寨前的梯田被称为“堂安梯田”,是贵州有名的五大梯田之一。寨子里随处可见的小动物有家鸡、土狗、小猫,在梯田间、村舍旁和谐相处,不时嬉戏追逐,简直就是堂安寨的吉祥三宝,为堂安寨侗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生气。寨子的最上边是全村的水源,村民都从这里接水,水流到下面的水塘里,村民在那里洗菜,大家约好似地守着这个“规矩”。在水源处有三三两两接水的少年,他们有着健康的古铜色肌肤,眼神满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那种单纯与生气,这群少年嬉戏笑闹,很是热闹。

往夏格出发,夏格侗寨始建于元朝,分为上下两个寨子,300多户1200多人口。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青壮年会跳进池塘抓鱼,弄得浑身都是泥浆,然后牵来精选过的水牛,进入水塘开始斗牛大赛。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我们走的都是小路,经常会有岔路,又没

有任何路标。我们边走边问,这里的人们善良热情,都会热心地为我们指路。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问完路我们道谢时都会笑着说一声不用谢,在这里文明和教育程度并非完全成正比,而人性的美好和经济条件更是无关。

夏格寨子较小,因为走过大肇兴和堂安,对于侗寨的风格已经基本领略,所以我和熊用了1个小时就基本逛完了。在决定离开夏格返回肇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这件事情直接打乱了我和熊的计划,也让我们的行程发生了改变。这事源于我们离开夏格之前,熊决定到寨子边上的山坡上拍摄寨子全景,以此留念。夏格的山坡十分和缓,所以熊和我一路蹦Q着往上冲,毫无顾忌。不幸的是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两块交叠的石头,因为重心踩偏我朝右侧重重摔过去,脚腕侧歪扭伤了。熊扶着一瘸一拐的我回寨子里,在村民那里找不到冰块敷伤处,我们只能翻出背包里的跌打损伤药涂上,暂时找一家旅店休息以安抚伤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夏格暂住一晚之后,隔天我们正想打包行李准备离开。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热闹的鞭炮声,我们探出头去,看到原来是寨子里有人家在办喜事儿呢。我一瘸一拐地走出大门,迎面撞见挑担子的长龙,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是送聘礼的队伍,侗族人家办喜事都很热闹,新郎送聘礼到新娘家的时候挑担的队伍要绕着寨子走,让邻里坊间都看看新郎子家的“实力”,挑担子的队伍越长就说明新郎家的家境越好。我们看着送聘队伍浩浩荡荡地在寨子里走着,最前头走的是穿着深色侗族服饰的妇女,挑着点心以及一些精细物件,随后是一些壮年,挑着米面、猪肉这样较为重一点的大物件,看着长长的队伍我和熊都替新娘子感到高兴,想必是嫁了“实力雄厚”的如意郎君了。

从夏格离开的时候我和熊的行走速度已经不如昨天,鉴于我的伤腿已经严重影响徒步进程,我们决定下一站前往岜沙,然后返回贵阳。

风情岜沙

原始淳朴,民风彪悍

岜沙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人家。因地处偏远,保留了最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

岜沙部落虽然有森林,但是早就已经无猎可打,并且岜沙人的枪是祖上传下来的,很多都还是最老式的火药枪,有的甚至都已生锈,根本不具有杀伤力。岜沙人生性良善,不会滥杀。离城市又远,并不会对文明世界构成威胁。但尽管如此,许多岜沙人还是不肯放下枪。在岜沙社会中,男性还是家族的支撑者,因此,岜沙男人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和耕作技术的高超, 特别强调外在的装束和身体的标志。枪就是这种标志的最突出体现,其实岜沙人这样在乎枪并不说明他们尚武,这是有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苗族是个很苦难的民族,当时蚩尤被黄帝打败,被迫向南迁徙,岜沙人坚信自己是蚩尤的后代。清朝时期,他们再一次遭到攻击,他们为了抵御猛兽来袭和追兵的攻击,枪不离手。几百年过去了,枪虽然失去了打猎和自保的意义,但是却成了岜沙人的一种图腾。

走进岜沙,发现这个村子并不大,如果没有遇上地方民俗表演,我和熊的速度一个小时就可以逛完了。有幸的是我和熊居然遇上了当地最精彩的表演――镰刀剃头。镰刀剃头苗语称“补荡拎溜”,是岜沙男人特有的一种成人仪式。岜沙的男孩长到十四、五岁时,父母就要为他举行一个成人礼,场面盛大而隆重。男孩成人礼当天,家中的父母杀鸡宰鸭将四邻八寨的亲朋好友请到家中为他庆贺,同时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为他举行剃头仪式。成人礼前,父母将一枚鸭蛋煮熟做为吉祥物赠与小孩,意喻他今后生活圆圆满满。剃头时,寨老留住脑袋上方的发髻(称为“户棍”),将四周剃光,意喻留住财富。因为岜沙人将头顶上的发髻看作是青山树林,只要留住了青山树林也就留住了财富,所以岜沙人一直遵循着“头发长留吃穿不愁”的千年古训,执着地留着自己的长发。寨老剃头的刀法讲究,技术娴熟,整个剃头仪式不用5分钟便可完成,比理发师还快。剃完头,男孩将头发梳理并挽成鬏,穿戴上父母亲早已置办好的头帕、火枪、腰刀等饰物,男孩从今天起就算是成年人

了。所以成人仪式是每一位岜沙男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件大事。凡是没有举行过成人仪式的男人,就不算成年人,寨上的重大节日活动如议事、祭祀、葬礼等活动均不能参加,哪怕你到寿终正寝时也不能按成年人葬礼来举办,因为在其他人眼里你还未成年。在岜沙看过最古老的剃头方式,才算是真的感受过最古老的苗寨风情。

我们现场看到的剃头场景只能用“捏了一把冷汗”来形容,尽管剃头的寨老一副游刃有余的架势,但是看着镰刀在头顶快速游走、摩擦,我们还是心惊胆战。刀起刀落,少年的黑发落地,镰刀剃头仪式结束后,少年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在那样的氛围下真为这勇敢的少年感到开心。此外,我们在当地了解到,树葬也是岜沙特有的文化,这里的人们崇尚树木,不允许随意砍伐。每个人出生时都会种一颗树,等他死时便用这棵树作为棺木,所以这里的树木比在此之前走过的寨子都要葱郁茂盛。我和熊还观察到岜沙男子衣服的后边会挂有漂亮的手工编的带子,数量不一。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些手工编的绳带子原来是女孩子送的,一个男子在当地,爱慕他的姑娘越多,衣服后面挂的手编带子越多。于是每每我和熊看到有衣服后方悬挂很多手编带子的男孩,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想看看究竟是怎样的男孩子在当地最受姑娘青睐呢?相对于当地男子身后的手编带子,对于姑娘的受青睐度也有一种衡量方式,那就是当地非常出名的活动“闹姑娘”。秋收时节,岜沙的“闹姑娘”就开始了。白天,小伙子和姑娘各人带着自家的饭团,结伴相约,收稻劳作;晚上就聚集在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子可以同时抱几个姑娘,姑娘们也很乐意让小伙子抱,姑娘被小伙子抱的次数越多,就代表越多的小伙子想娶她回去做老婆。在这里姑娘从没有被抱过是件羞愧的事,但是如果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那这个姑娘在岜沙人眼中可就是绝顶出众的美人。

从岜沙离开,此次未完的徒步是告一段落了,回想肇兴壮观的鼓楼、侗寨活泼的接水少年、寨子里团结一致的村民、乡村里可爱的动物、勇敢强壮的岜沙小伙……一路走来也算是收获颇多。带着未走完八寨一山的遗憾我默默告诉自己:“有朝一日定要重回黔东南,走一回八寨一山大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