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教学模式、语言环境、教材选用和教师口语水平等方面对大学生口语水平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从转变教学模式、模拟最佳语言环境、选用高水平教材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 制约因素 对策
前言
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取代原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下面将主要探讨一下制约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因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制约因素
1.1 教学模式的制约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了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它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养成了极强的依赖心理和被动接受的习惯,对课堂讨论等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没有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意识非常薄弱,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管理,更不具备独立承担一切学习责任的能力。在大学里,由于课时、教材的限制,大学英语教师无法用大量的时间去锻炼学生的口语;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过四、六级,以便日后为找工作多些砝码;并且各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地位和知名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过不了四级就评不上奖学金,拿不到学位等[1]。因此,大学生英语学习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考试所涉及的题型熟记于心,而却忽视了那些在考试中未能体现出来的英语能力的习得。这样下来,学生的口语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1.2 语言环境的制约
语言是一种技巧。语言的应用不是靠推理,而是靠不断的语言实践。实践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学校的语言环境集中体现在课堂上,但目前大多数教师仍在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能给学生模拟一个宽松、逼真的语言环境[2]。结果,学生学习十来年英语,只能应付打勾考试,无法将所学语言作为工具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流。
1.3 教材的制约
近十多年来,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层出不穷,从《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当代大学英语》到《新视野大学英语》等。这些教材各具特色,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好帮手,但随着这些教材的广泛使用,他们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有的教材内容过多,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只有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大部分教材都有一个共性――面对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个性化不突出,一本教材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贴近度不高,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增加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难以形成互动。
1.4 英语教师的制约
一方面是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者,另一方面又是英语输入质量的控制者。因此,英语教师的实际交际能力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教师除了有限的几句课堂用语,平时根本没有讲英语的习惯。再加上繁重教学工作的常年消耗,自身的语言修养越来越难于承担指导学生听英语、讲英语的职责[3]。不难想象,老师们自己都无法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如何去要求和指导学生多听、多讲,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呢?
2. 对策
2.1 转变教学思想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5]。
《课程要求》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许多,尤其是说的能力。拓宽了内容,取消了统一性,强调了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思想,在教学中坚决贯彻《课程要求》的精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
2.2 模拟最佳语言环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靠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对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中不断以所教的短语、句型提问学生,让他们通过简短的英语思维,正确回答问题。虽然这是一种被动的思维,但能做到用英语来思维,用英语来表达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其次,每周一次,或每单元一次,安排学生应用现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对话和情景表演,这是模拟语言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还可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辅助系统软件来帮助模拟最佳环境,如:看难度适中的原版英语节目,在电脑模拟的特定情景中,用麦克风与电脑中地道的英美人士进行角色扮演式对话。现在已经非常流行的各种英语辅助教学软件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如日常交谈、英语歌曲、名人演讲、角色扮演等。这些都能为我们营造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
2.3 选用高水平的教材
《课程要求》对教学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课程要求》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标准,就要有相匹配的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程》融技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一体,每单元都配以突出某个话题的交际功能的句型和对话,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4 模拟课外语言环境
除了充分模拟最佳的课堂语言环境外,促使学生在课外多听、多讲、多用英语的环节也不容忽视。如让学生自由组合,在课外自己去找材料、编对话,去准备形式多样的表演节目。节目可长可短,或易或难,五花八门的内容和场景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组织“英语角”活动可以说是给学生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运用英语的大舞台。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他们可以自编自演,再发展到对某个指定主题的演讲、讨论,最后达到高层次的演讲、辩论、英语话剧演出等。
2.5 提高教师的素质
新《大纲》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在这几方面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并保持这些能力。因此,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外语教学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功能,有计划地对全国在职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国内研究生课程学习,鼓励名师带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外语教师通过进一步学习,应具备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性原则和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以适应时代对外语教师的要求。
结论
英语教学改革应自上而下,国家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考试体制,从宏观上制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单靠《课程要求》来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出台一系列中小学改革的举措,改变现有的考试局面;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参与配合意识。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彻底解决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海兵.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南方周末,2004,(9):23.
[2]郑树棠.关于大学英语课培养语言能力等情况的研究[J].外语界,1996,(4).
[3]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3):70-75.
[4]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高教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