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全面和谐成长的班级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班级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的班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将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寝室建设作为主要途径,通过建立班级评先评优的有效机制,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等方法,建立创新性复合人才型培养平台,加强和完善高校班级建设。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 存在问题 加强途径
1.当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背景
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仁爱与责任”的理念,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以开展争先创优教育活动为切入点,以学风建设为基础,突出实践创新。班级建设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高校班级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建设中,班级目标的建立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各种形式融合到班级同学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建设在理工科大学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2.1班级建设的单一化和形式化。
班级建设作为我们日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常常容易流于表面形式。班级组成通常是以班干部为主要抓手的,但班委设立的不合理易导致班级建设的重担积聚于班长或团支书,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主要学生干部心力交瘁,无法出现团结的局面,班级建设活动也只能戛然而止,无法深入开展,趋于单一化和形式化[1]。
2.2师生沟通中的问题。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系统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师生能否良好的沟通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教育和教师自身能否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老师对学生整体情况了解不足,教育教学工作更是无的放矢,与学生的沟通也过于形式化,没有目标和针对性。
2.3 “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所引发的问题。
如今“90后”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思想活跃,勇于表现自我,喜欢标新立异,体现出人们通常观念中的“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但配合沟通的能力明显不足,容易因相互协作问题出现推诿、推卸责任的情况,表现出协作能力不高,没有较好的团队精神的特点;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想独立自主却总是摆脱不了对家人的依赖,他们总是依赖他人帮忙处理问题。这一群体现实目标缺失,认知能力不足,但自信心较强;理想信念薄弱,政治观不稳定,但又不乏爱国理性;求知欲强,敢于尝试,但抗挫能力弱[2]。
3.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
3.1.1将学风建设始终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风是指学生通过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态度、目的、纪律、方法和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不仅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促进了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3]。在班级学风建设中,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根据每一届学生培养方案,分别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时间段指导班级制订切实可行的学风建设方案,并将之运用到每学期的班级活动计划中。结合班级学风建设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制定相宜的学涯规划,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规划有机结合。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学风建设要求和“明德大讲堂”等名家讲坛活动,充分发挥学院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全程指导,教育引导班级成员依托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抓好课程学习,加强班级自习的出勤管理,在班级内部努力形成勤于学习、肯于吃苦、敢于争先的良好氛围,开创班级成员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专业思想稳定、学习习惯良好的有利局面,确保班级成员日常学习有成效、总体成绩有提升。
3.1.2将制度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要求。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标志了班级建设水平,更是班级向优秀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4]。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发展规划、科学的个人行为考评体系、规范的综合测评条例、评优评先和贫困生认定等各方面工作程序。班级制度建设,需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一套宽严有度、奖罚分明、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要求的科学管理方法。班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要旗帜鲜明地体现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限制什么,使各项班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每一位同学都更加明确怎样要求自己,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3.1.3将寝室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宿舍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力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做好宿舍精神文明建设,确定学生宿舍建设工作“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在日常学业上,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我成才,并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学生宿舍的管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要做好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整体规划管理宿舍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宿舍、走廊等公共场所进行简洁的艺术修饰,彰显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增加居住环境的文化品位,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要加强宿舍管理制度建设。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在尊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学生宿舍严格依法管理,同时,建立对学生宿舍管理的有效监督,对宿舍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宿舍整体的生活氛围和班风学风。建设好一支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队伍能在宿舍中引领大家,带头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够形成好的积极向上的学风,能够发挥出学生干部的先进带头作用。
3.2建设全面成才,责任担当的班级队伍。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是大学培育的主要任务。在此建设过程中,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和班级干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2.1建立班级评先评优的有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班集体组织建设,本着“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原则,学校积极推动班级建设,增强大学生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建设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个人和集体的评先评优活动。通过良性竞争,能有效促进班级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我校先后开展了“十佳百优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十佳团支部”、“班”和“时钧班”等一系列班集体荣誉的评选。在争先创优过程中,大学生班级由原先相对自我、分散、独立独行的氛围,渐渐积聚了班级力量,调动了积极性。
在进行集体评先评优中,首先应该强调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评判的教师来说,应对具体的数据加以分析和评判,以获得评选活动在学生思想中的重视程度。然后,应该结合评选条例,学院仔细审核,学校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弄虚作假和蒙混过关的现象。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平时对学生班级管理的力度,针对评选条例重视的评判条件,如学期补考率、班级党员比例、奖学金获得率和宿舍卫生优秀率等,都应采取“管理和培育在先”的原则。这样的教育培养机制才能以积极的激励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班级建设,努力争取班级荣誉,从而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3.2.2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
只有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个性,培养高素质、懂管理、工作能力强、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干部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一个班级如果有一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的干部,对于形成好的班风,就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团结的班集体,最需要的是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具有主人翁意识,对班级工作产生责任感。因此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是加强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应避免形成班干部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而过度依赖学生干部,会导致班级同学的个性品质磨灭。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应与同学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里的活动中的班干部是形成集体的有力核心[5]。
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如要求一个党员联系两个入党积极分子,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两个学困生,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凝聚力。针对具体班级的情况,加强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先锋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和考虑党员的表现,积极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以党员为主要动力的一股先锋力量,同时也加强了党员在群众队伍中的积极表现,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一批有能力和有素质的党员队伍。同时,开展学生党员考评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
3.3建立勤于实践,专业引领的班级氛围。
大学生的能力的培育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实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合理化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结合课本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开展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3.3.1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开展了化学化工联盟、化工实验技能大赛、“中丹杯”和“普析杯”实验技能大赛等多项科技创新比赛。此外,化学化工学院举行的创新基金的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从大一开始,学生们积极地参加创新基金的初试阶段,初步尝试科研的基础工作,接触科学研究的一些背景知识。科技创新需要有扎实的学科背景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只有打好基础,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才能为将来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在大二阶段,学生们会选定由学院导师给出的不同课题,进入实验室进行“实习科研”阶段,通过几个月的科研努力,根据科研的成果(发表的科研论文或者是实际应用的设计品)进行评选,通过激烈的选拔,将实力最强、科研工作成果显著的小组推荐参加学校的本科生论坛的竞赛,最终在校内获奖的作品将参加全国竞赛。一系列从班级、年级、学院、学校到最后的全国选拔比赛,不仅在学院层面上鼓励了很多同学参与基础科研工作,锻炼了他们的基本的创新能力,更在班级中培养出了不少具有潜力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3.3.2建立创新性复合人才型培养平台。
通过有效机制的激励,我们能发现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骨干。因此需要建立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平台,提供专业机遇和创新实践的机会。我们学院建立了院菁英班,采取定期培育、开拓性讲学,以及组织素质拓展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一批创造性和集体意识较强的学员。利用这些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各个班级织成一张具备创新理论的拓展网,从而培养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不安于现状,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激发强烈的兴趣,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在大学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积淀走向社会的潜能。
除了菁英班外,我院学生会科协也承担较多的科创能力的培育工作。从学生会招新开始,即招纳了一批对科学创新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立足于其较高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PPT的制作和视频的设计等培训。学生乐于开展科学创新方面的活动,组织了很多实验技能竞赛等,为提高学院大学生的科创兴趣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组织,是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途径和渠道,承载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学生个体构成班级,班级建设依赖于班级中的学生个体,是学生个体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锻炼平台。班级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良好的学风、校风能否形成和学校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直接决定着大学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班级建设是一种完全的实践活动,在新形势下,它必然给高校班级管理工作者队伍带来更多的挑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探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策略探析.2012(3):147-148.
[2]郭磊,姚伟龙.浅谈“80后”辅导员如何针对“90后”学生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0(7-8):88-90.
[3]陈雄峰,王圣君.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4-147.
[4]朱晓梅.浅谈高校班级管理工作[J].鲁行经院学报.1999(2):54-55.
[5]吴衍涛,李广松,宋伟,许盈.高校学生班级建设问题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