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读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于立斯·比坦肖像画》 埃内斯特·迪埃

埃内斯特·迪埃在1874年沙龙中脱颖而出。他的作品起先借鉴了西班牙画家卡罗勒斯-杜兰的风格,后来又吸取马奈的长处,更趋清澈明亮。在这幅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转变的痕迹。自然主义画派的那代人与印象派画家一起,都热衷于描绘画家专心推敲的主题、在一些热门的地方寻找灵感的画面。埃内斯特·迪埃就锁定了面对画布和大海正在工作的画家于立斯·比坦。自从1870年代末以来,于立斯·比坦就一直致力于观察诺曼底水手和他们妻子的苦难生活,并以戏剧化的手法表现创作。迪埃在1880年的沙龙中展出的画作(编号:RF 1037)中,抓住了比坦调皮活泼的气质,并表现了他们对明亮色彩的共同喜好。

《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从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2月28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奥赛博物馆专门收藏陈列法国近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包括1848-1914年之间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派别的作品。对于印象派许多中国的观众肯定不会陌生,而此次展现无疑将使得许多人对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有更多的了解。

画不仅是“真像”

《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分为“风景:从柯罗到库尔贝”、“米勒”、“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画家‘梦蝶’”、“布尔乔亚的低调魅力”、“孩童”和“苍生疾苦,振臂一呼”等8个章节,系统梳理艺术流派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于许多观看过画展的观众来说,首先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画得真像”,确实,这是写实主义油画的特征,然而在“像”的背后,我们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自然主义、写实主义在某一个层次来说是一致的,即以比较客观的态度描写客观的对象,真实地表现艺术家想表现的东西。从19世纪40年代起,艺术中以描绘现实生活为最高原则的现实主义运动出现了,现实主义艺术家嘲笑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浪漫主义的无病,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代言人,他们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一番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家将美术题材扩展到对当代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包括工人、农民)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等方面。这种新的时代精神,成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普遍的文学艺术思潮。

米勒的《拾穗者》画了三个最底层的劳动者,将他们放在画面最正中的位置。这样的做法,显然可以让很多劳动者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在过去,只有宗教故事和贵族人物才有可能成为油画的主角;亨利·若弗鲁瓦的《医院探病日》,描绘了一个下班工人去探望生病住院的儿子。画中只有他的背影,但他的职业、疲惫状态、焦虑和无比关爱的心情都跃然而现。

欧洲的画家过去多为教廷、宫廷、贵族服务,其画笔从描绘宗教题材、贵族生活转向平民百姓,进而以巨大的同情心去呈现弱势群体的艰辛,这不仅是美术史上的突破,也是人类文明史的进步。现实主义艺术应当具备三种要素: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艺术语言的客观性。此外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还应具备鲜明的精神指向性。正是由于具备主体的精神指向性,艺术创作才可能精准地与社会现实发生关联。

影响几代美术人

对于中国的艺术爱好者而言,坐落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奥赛博物馆无疑是一座世界级的艺术圣殿。这不仅因为它拥有数量丰富而流派系统的西方(特别是法国本土)近代艺术大师作品,更因它与中国,特别是上海这座“东方巴黎之都”有着奇妙的缘分。

此次展览87幅珍品中的一些画作,早在1978年那次著名的“法国农村风景画展”中就曾来过上海。比如朱尔斯·巴斯蒂安·勒帕热的《垛草》和莱昂·莱尔米特的《收割的酬劳》。当时引得上海美术爱好者争相临摹,其带来了全新的风气,也促进了中国艺术创作群体的自省。三十余年来,无论是版画复兴、“伤痕派”、“乡土主义”、“新古典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等的产生,都是带有中国社会背景、文化内涵和情感诉求的“新写实主义”。

法国自然主义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绘画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囊括了所有绘画种类和主题,从史前时代到宗教叙事,从公共医疗到东方主义,从娼妓到街头卖艺者,从市民阶级的舒适生活到破屋陋室,无一不可入画。与此相比,印象派作品也是奥赛博物馆的标志性收藏之一。雷诺阿的《加雷特磨坊舞会》、凡高的《自画像》、莫奈的《睡莲》等都是镇馆之宝。

2004年,在中法文化年的契机下,奥赛博物馆珍藏的51件“印象派”杰作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展出,观者如潮。印象派笔下微妙颤动的光与影深深触动了中国观众的心弦,再一次引发了观展热潮。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奥赛博物馆提供的法国7件“国宝”亮相,其中有6件为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作品。

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寻根溯源意义重大

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一起构成了理解1848年至1914年间法国绘画的重要关键。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象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印象主义是由现实主义引出来,又是从现实主义开始走出去的,形成了另一种流派。当现实主义绘画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也就是七十年代日渐衰落的时候,印象主义就出现了,使其从二十世纪起始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各个流派。印象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现实主义是从画室走出来的,可它发现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而印象主义也是从画室走出来的,但它所发现的却是情感、色彩和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从现实主义到印象主义,西方美术将传统表现形象、体积、空间的写实技巧,变革为表达画家独特艺术想象的新形式、新风格。这一系列变革标志着西方美术进入了新的时期,而引发这一变革的最重要因素还是自然主义、写实主义。

这一展览有着巨大的学术意义,可让世人有机会打量法国自然主义的整体,回味它的时代特征,意识到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他们基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试图触动内心最感动的东西,基于对人的本身的尊重和同情是没有国界的,从今天的角度反思那个时代的艺术,无疑对于我们会有更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