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困境中的英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困境中的英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 话剧《商鞅》以独特视角塑造了改革者商鞅,传递了一种为了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血性气概,熔铸着现代意识与悲剧精神。

关键词 《商鞅》 英雄气概 人性内涵 现代意识

古往今来,商鞅以锐意革新、变法强秦的形象存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的话剧《商鞅》格调不凡,以现代人的思维重新解读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用倒叙和铺展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商鞅悲剧性的一生。

一、英雄气概

《商鞅》全剧由始至终回荡着一股热烈的英雄气概,而这源头便是灵魂人物商鞅蓬勃饱满的生命力。

话剧以商鞅之魂与祝欢之魂的对话开篇,恢弘的马阵中,面对祝欢“天命难违”的诘问,商鞅以三句反问“这便如何”、“这又如何”、“那又如何呢”作答,一开场便激情澎湃地亮明态度――我商鞅从不惧怕天命!我商鞅绝不屈服于任何人!

这样一种不屈张扬的生命力,从商鞅性格的每个侧面展示出来,贯穿故事的始终。少年时在西河岸边高声问天:“畜牲!畜牲!畜牲!祖祖辈辈,你们就甘愿当畜牲!你们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出的是苦力――你们除了哀号就不会反抗。如今,这浑噩的苍天还要我跟你们一样,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青年时为实践变法理想舌战一众大臣,大展宏图的愿望、奋力追求理想的热情,成为商鞅压倒全场的青春朝气最精彩的注脚。

在推行新法的道路上,商鞅步履艰辛,甚至不得不踩着爱人和挚友的尸骨前进。即便如此,他仍高昂着头颅,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用所有的爱化作烈火浇铸秦国这只大鼎,如此的大仁大义非英雄而不能当。故事接近终了,将死的商鞅立在马车上看起来是那样的高大:“太阳落山了,太岁星又将升起来,黑夜又将这天地笼罩。而我,将在这腾腾的烈焰中化为灰烬!你是想照亮别人的,可是你就得先烧毁你自己;你不过是想将人间变得温暖,可是你就得烧毁你自己!你被你自己点燃的火焰吞噬了!火光,照亮了别人;温暖,捐给了大地。而你呢?你在哪里?你只是一片灰烬而已;风可以卷走你,水,可以冲走你,然后,这里就再也没有你的踪迹。姬娘,我就是这无情的烈火!”至此,激荡全剧的生命力张扬到极致,商鞅身上不羁的英雄气概连同他激情四溢的话语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

不同的段落塑造出商鞅性格的不同侧面,同时不断加强商鞅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反叛。商鞅终其一生都在逆天改命,变法一是为了强秦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挣得权利功名,二是为给天下的奴隶庶民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将“翻天覆地,倒转乾坤”落到实处。

反叛是生命力的强大体现,当反叛超越一般意义上升到对抗社会黑暗势力甚至人物自身命运的时候,生命力也上升为英雄气。商鞅俨然一个古希腊悲剧式的顶天立地的英雄。

二、刻薄寡恩

司马迁对商君的断言“刻薄寡恩”四个字,用来形容商鞅对待周遭人的态度再恰当不过。一个为家奴从马鞅下抢回的生命,商鞅从出生那刻起就注定要孤独终生。

姬娘和韩女是商鞅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是他一生中仅有的温暖与爱的来源。姬娘为了助少年商鞅改变命运自剜双目,又因儿子的改革大业母子不相认,甘为秦国的隶民。韩女念叨着“我若苦桃,俱入苦汤,共受苦熬”与商鞅分离,最终为成全商鞅而牺牲自己。这两个人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面对生与死的取舍,她们内心激荡着强烈的矛盾冲突,却因为深爱着商鞅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爱牺牲。

面对如此伟大的母亲和爱人,商鞅是如何做的呢?第一次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少年商鞅无力反抗,纵然是以自身性命求得了母亲生存的机会,却仍眼睁睁看着姬娘为他自剜双目,母子分离一十八年。十八年后母子重逢,姬娘为保新法推行无虞,拒绝商鞅为自己夺爵赎身,尽管内心波涛汹涌,商鞅只是拜了一拜:“等到那一天到来之日,孩儿定报答姬娘的大恩大德。”可是“那一天是哪一天”呢?

姬娘给了商鞅生命,韩女则在商鞅最艰难的日子里陪伴他。“中庶子,你的心里很苦吧?”“不苦,有韩女就不苦了。”这一段温馨的对话过后接着就是商鞅的一句“韩女,我就要割舍下你了”,为了“翻天覆地,倒转乾坤”,商鞅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舍弃了韩女奔赴秦国。多年后的再见,被抛弃的韩女仍旧为了他牺牲如花生命,商鞅又为这个可怜的女人做了什么呢?

“情同流水时时变,法如磐石不可移。”面对情与法的抉择,商鞅选择的永远是法。他对待亲人、爱人如是,对待挚友亦如是。孟兰皋在商鞅变法之初便由赵良举荐给商鞅,用生命实践了“如蒙不弃学生至死不渝”。几年的甘苦与共,最终的结局却是生死之交人头落地。

面对至亲好友已是这般,更遑论对待他所厌弃之人。在一步步走上事业顶峰的同时一点点滑进绝情寡爱的绝境,商鞅的人生悲剧是由他“刻薄寡恩”的性格一手造成的。而这一切的根源又来自于他抗争了一生的“天命”,是严苛的生存环境逼迫商鞅养成刻薄寡恩的性格:得不到爱便索要爱,自己都受不到尊重,何谈尊重对手?

作者给了商鞅一个“五月之子,冲克父母”的出身,商鞅拼却一生都在逆天改命,倒转乾坤。新法为广大奴隶提供了一扇改变命运的大门,却没能帮助商鞅自己逃脱命运设下的藩篱。纵使乘上五驾之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刻薄寡恩”四个字却困了商鞅一生一世。

三、现代意识

话剧《商鞅》的编导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的商鞅,拉近了观众与商鞅的心灵距离。尽管与人物隔了千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清晰地体味到商鞅不得志时的愤懑悲苦、加官进爵时的畅快得意。

首先,商鞅身上浓重的反叛意识是现代思维、意识的鲜明体现。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仍旧属于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时期。编导把商鞅塑造为一个旧时代、旧传统、旧制度的埋葬者,一个无畏不屈的叛逆英雄。他不仅无惧强权锐意革新,更从始至终带着对等级束缚、对自身命运的强烈抗争意识。他指天骂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呐喊不正是现代主流的独立自主的思想么?

其次,商鞅变法牵连甚广,宫廷斗争、政治风云间萦绕的是独特的文化,是古中国延续至今的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之道。赵良的一句提点,“今天,你锋芒毕露了”,公子虔教导太子的“好坏,无非是因利害而分。利则用之,害则除之。奉天时,顺潮流,识时务,知善恶。善于因其势而利导,这才是君王御人之术”,到今天听来仍旧铿锵有力,令闻者心寒。简单的几句“提点”,编者不表达任何褒贬倾向,观众已对“处世之道”有了自己的领悟。

导演在陈述创作意图时就曾明确指出:“为了当代的目的,为了我所经历过的种种,我要在剧场里建造当代需要的历史精神和需要批判的腐朽传统。”舞台上新旧势力的一次次激烈交锋正是艺术家当代精神的最直接体现。

“商鞅身上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式的殉道者形象”。这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物形象,商鞅的传奇经历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总而言之,《商鞅》回归本源,用最基本的人的角度来看历史,客观、立体地展现商鞅与环境以及他自身的矛盾冲突,表现出当代的,包涵现代思维的历史观望新姿态。

参考文献:

[1]陈薪伊:《游弋在激荡的历史中》,载《人民日报》2004年2月17日,第16版。

[2]乔德文:《英雄血,为谁流下咸阳去――论话剧的人文价值、形象体系及艺术特色》,载《理论与创作》2005年第6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